作品介紹
![《綠松石》](/img/5/9f1/nBnauM3XyETN0ATMwcDNyEjMyMTM5ETOzMjNwADMwAzMxAzL3Q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小說以一顆綠松石頭飾為線索,敘寫了班旦一家三口曲折、複雜而又悲慘的人生命運,涉及了舊時西藏各階層的世態人情,觸及了西藏斑斕的民俗儀禮,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藏民族、藏文化的視窗,如貴族家庭的宴客禮儀、舊西藏婦女服飾風貌、舊西藏的官階分布和等級制度等。同時,小說對複雜人性的探索,可謂達到了福斯特所說的、小說應具有的最高要素——“對真理的體認”。確實,這部用藏語創作的長篇小說,作為西藏傳統文學與現代文學的分水嶺,其特殊的藝術價值,值得漢語讀者來進一步確證。
小說的線索——綠松石,作為貫穿整部作品的主要脈絡,它的出現、幾易其主、最終又回到原先的主人手中,也象徵著一種冥冥注定的輪迴。綠松石,一種寶石,藏族同胞多用它來護魂、定情、祈福,而在邪惡之人手裡,它就成了淫邪、升官、發財等用途的媒介,這顆貫穿全文的無價之寶綠松石如同一顆試金石,在作品中試出的是各種人物人性的方方面面。班旦一家獲得這顆綠松石後,牽涉的是一個關於虔誠、忠貞、知恩、報恩的故事。當班旦的爺爺到崗仁波欽神山朝佛,在瑪旁雍錯神湖中舀聖水往頭頂上澆時,從湖水的泥沙中舀出了一塊精美的綠松石,在場的人看到後,都夸那塊綠松石是世間難見的好玉,班旦的爺爺當時是這樣想的:“這塊綠松石,可能是哪個朝湖的人從自己脖子上摘下來獻給湖神的,現在被水衝到岸邊來了……他想,別人拿這么貴重的綠松石獻給湖神,我又怎能拿走?他對著聖湖大喊道:‘神湖啊,我是個貧窮的人,沒有任何東西獻給你,我把這塊撿到的綠松石,當作我的貢品還給你,請您收下吧!’”這一“撿”一“獻”,寫出的是班旦的爺爺對聖湖的虔誠和心靈的無私。
而對於代本、米本和富商等各種角色來說,這顆綠松石卻是換取財富和權勢、獲得情人青睞、獲得官位升遷的工具,所以他們不惜採用各種惡劣手段來奪取這顆寶石。欺騙與強勢搶奪、謀財害命等情節,寫出的是邪惡之人的貪婪與狠毒。
作者介紹
朗頓•班覺,藏族,拉薩市人。歷任拉薩市第二國小教師,拉薩市師範學校教務科副科長,《拉薩河》雜誌總編,《拉薩》市志編委會編輯、副主編,中共拉薩市文化廣播電視局副局長,
![《綠松石》作者](/img/5/fec/nBnauM3X0MjM3cjN4MTNyEjMyMTM5ETOzMjNwADMwAzMxAzLzU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拉薩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家協會主席。西藏自治區第四、五屆人民代表,拉薩市第五屆人民代表,拉薩市第六、七屆政協常委,西藏作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代表作《綠松石》是西藏和平解放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於1985年獲西藏長篇小說一等獎,1993年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長篇小說獎、西藏文學藝術界最高獎“珠穆朗瑪文學藝術獎”。
創作感言
1985年8月《綠松石》出版第一版時,朗頓·班覺在前言中說,“1980年3月至1983年11月,利用晚上業餘時間進行創作。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並不是以歷史上曾出現過的某個人為範本,但歷史上的確出現過這樣的人,而且不止幾個。”又說,“創作在繼承了傳統藏族文學的優點之基礎上,借鑑了其他民族的(文學)技巧和優點,為廣大讀者奉獻上一部易懂易讀的文學作品……”這兩點,是這部藏文長篇小說給當代藏文文學作出的重要貢獻。作品意義
藏文版的《綠松石》出版時,給了讀者全新的閱讀快感和一個嶄新的視角,同時也給藏文作者許多的啟迪和想像,為繁榮藏文文學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隨後有旺多的長篇小說《齋蘇府秘聞》,拉巴頓珠的長篇小說《騾幫生涯》,扎西班典的長篇小說《普通農家的歲月》等問世,這些作品汲取了《綠松石》的創作經驗,並從題材和技巧上進行探索,使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藏文文學創作呈現出一片繁榮。而漢語版《綠松石》的出版,不僅擴展了此書的讀者群,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同時也打開了一扇世人了解舊西藏的視窗。
作品特點
《綠松石》在敘述方式上,第一次運用白話文,淡化了傳統藏族文學中注重語言華美的文風,著力追求語言的樸實、真摯、簡明、生動。尤其是人物的對話以拉薩口語為主,又通過精心錘鍊,使其成為了較為優美的文學化語言,凸顯了作品的藝術真實感和世俗化,使作品中的人物顯得生動逼真。
小說運用了現實主義手法,將時代大背景同人物的命運緊密聯繫,注重塑造典型形象、典型環境,來揭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更為重要的是,作者根據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廣博的知識將上世紀20、30年代,西藏社會上至噶倫下至乞丐的生活以及藏族傳統的風俗禮儀等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和描繪。
翻譯情況
翻譯《綠松石》的拉薩青年作家朗頓·羅布次仁介紹說,翻譯《綠松石》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上世紀80年代《綠松石》剛剛發表時,許多文學前輩都有意願把這樣一部優秀作品翻譯成漢文,也進行了嘗試,但因受文學翻譯所限,未能如願。上世紀90年代,西藏著名藏族作家次多先生對小說進行過較為完整的翻譯,但一直未能公開刊印。2007年,朗頓·羅布次仁和次多先生合作,在原有的翻譯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了再次翻譯。
作品影響
作品發表後,在整個藏區引起了空前的反響,成為藏文現代文學創作的典範之作,也成為西藏傳統文學與現代文學的分水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藏族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開闢了現代藏文文學創作的先河。
盤點西藏人民出版社的書(一)
西藏人民出版社始建於1971年12月,是西藏自治區唯一的綜合性圖書出版社。承擔著政治、經濟、歷史、哲學、少兒美術、文化教育、醫藥衛生、文學藝術、自然科學、藏學研究、古籍整理、期刊等各類藏漢文圖書和全區中國小教材的出版任務。建社30多年來,西藏人民出版社的臧文版圖書突出“普及通俗”和古籍整理;漢文版圖書突出“宣傳西藏、介紹西藏”,尤其是藏學研究系列叢書頗受讀者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