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紅軍博士塗通今》](/img/0/8c2/nBnauM3X2EDNwczN4UDN5EjMyMTM0ETO4MTOwADMwAzMxAzL1Q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內容
塗通今,福建長汀人,1914年生,1929年參加當地的少先隊,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他早先是個看護兵,由於他熱愛醫學,勤於鑽研,頑強刻苦,從而完成了大學學業和留學的任務,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並成為著名的神經外科學家、醫學教育家、英國劍橋·世界傑出華人榜--醫學領域傑出華人。他在工作作風上的最大特點是立足本職、兢兢業業,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是手術刀不離手的野戰軍衛生部部長,建國以後他是手術刀不離手的軍醫大學校長。他富有求實的精神、學者的風度。他一直在部隊服務,人們稱他是又紅又專的人民軍醫楷模,是工農幹部知識化的典型,是我軍衛生戰線上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塗通今同志是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老將軍,我軍醫學界老前輩,新中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在戰爭年代,先後創辦過2所軍醫學校,擔任過野戰軍衛生部部長。解放後,曾擔任過3個軍醫大學的校長、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在辦校治學上有獨特的風格,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醫療、科研管理上積累了寶貴經驗。《紅軍博士塗通今》集中展示了我軍一位工農幹部出身的傑出醫學教育家的風範和思想,使之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作者簡介
李官祿,1935年生,浙江永康市峽源坑人。少年時給家人放牛,砍柴換米度日,後得外祖幫助就讀外祖家鄉太平國小並畢業,1949年元月一舉考上有名的浙江永康中學,1952年考入杭州衛生學校醫士科,1954年考入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系,1959年畢業分配到第四軍醫大學並參軍,一直從事醫療和教學工作直到1996年退休。目錄
初版序再版代序
第一章童年
第二章植根醫壇
第三章茶嶺紅軍衛校
第四章從戰爭中學習戰爭
一、出校伊始稟受賀誠教誨
二、從紅三師到紅九軍團
三、護送先遣隊深入敵人後方作戰
四、長征前夕苦戰東線
第五章紅軍長征
一、動員傷病同志歸隊,路過家門而不入
二、破敵封鎖掉了隊,幸遇友軍脫險歸
三、四渡赤水脫了險,二遇惡戰在貓場
四、張國燾陰謀搞分裂,黨中央及時指方向
五、尾追中央過草地,勝利會師在將台
六、紅軍長征路上的衛生工作
第六章在陝甘寧邊區
一、大病脫險在慶陽
二、郭化若話塗通今配楹聯
三、先後在四所醫院任職
第七章在中國醫大深造
一、從醫不悔,走工農幹部知識化之路
二、打下紮實的醫學基礎
三、在醫大濃厚的政治空氣薰陶下成長
四、醫大校園遇知音
第八章在延安國際和平醫院
一、饒正錫部長宣布任職
二、外科學家的階梯
三、創集體滅疥之舉
第九章出任松江軍區衛生部長
一、火急奔赴東北
二、初戰賓縣
三、創建松江軍區衛生部
第十章進駐哈爾濱
一、入城之夜槍聲急
二、兼任哈市衛戍部隊衛生部長
三、創建松江軍區醫校
四、“三下江南
五、積極投入撲滅鼠疫工作
第十一章東北戰場東線衛生部長
一、辭別松江大後方
二、在冬季攻勢疆場上
三、進駐吉林市
第十二章參加遼瀋戰役
一、南下阜新
二、錦州戰役的衛勤部署
三、趕赴遼兩戰場
第十三章去西柏坡向周副主席匯報工作
第十四章從四野到中南軍區
一、南下巾南辦校忙
二、兼任華中醫學院院長和黨委書記
……
第十五章赴蘇聯留學
第十六章奉命重返蘇聯學習軍事醫學
第十七章在第四軍醫大學工作近二十年
第十八章著名的神經外科學家
第十九章社教蹲點幹部
第二十章“文化大革命”
第二十一章在京臨、幫、代的日子裡
第二十二章從總後衛生部到軍事醫學科學院
第二十三章老有所為樂神仙
第二十四章夕陽無限好歡度百年春
初版後記
再版後記
精彩書摘
1.關於過大江大河衛生工作問題。長征途中我們過了無數的大江大河,而且常常是在有戰鬥的情況下強渡的。過江過河的衛生問題,我感到有兩點值得提出,一是救生,二是防治感冒。2.關於爬雪山的衛生工作。參加長征的一、四方面軍,有的只爬了一次夾金山,有的來回爬了二次夾金山和一次黨嶺山。這兩個山都在靠兩藏邊界地區,海拔在5000米上下,終年積雪,經常颳起七八級甚至十級以上大風。山上除有少數民族走過的羊腸小道外,別無他路可尋。因此,在過山前必須作氣象調查,選擇過山的最好時機,並有嚮導引路(嚮導當地叫通司)。上山前要對全體指戰員進行教育,做好思想和防護準備,如帶有色眼鏡或有色面紗:上山的當天,應食足穿暖並帶開水,每人準備一根棍子,以便探路或作拐杖;上山時部隊緩慢行進,要求大家不要掉隊,一個腳印跟著一個腳印,以免踏入路旁雪坑,萬一失足踏入雪坑時,千萬不要驚慌,也不要拚命掙扎,以免越陷越深,並保存體力。此時可以呼喚同志們托起。爬雪山每走一步都非常吃力,個個氣喘而且面色青紫,有明顯的缺氧徵象,這實際上是高山反應症。如不幸發生雪盲,應發揚友愛精神將他扶過山去,在山下找避風處短時間休息,即可恢復。我們部隊有一個營,過黨嶺山時發生不少雪肓,營長就命令部隊在山下樹林裡搭起帳篷休息了二天,並設法改善一伙食,結果視力都恢復了,大家都很滿意。
3.克服過草地的困難。我們部隊是從甘孜出發,經過阿壩到臘子LJ共走了40多天的川西北大草地。草地一望無際,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氣稀薄,氣候多變,時雲時雨時風雹,遍地有草無木,除在小山坡地上路略十燥外,大都是沼澤地,行走時只能踏在草叢墩子上走,不能踏偏,否則就有陷入泥坑的危險。草地行軍,因空氣稀溥缺氧,個個面如土色,行軍速度不能太快,尤其上坡時,即使緩慢行走,也感到十分吃力,呼吸迫促,甚至有跌倒之勢,實為高山反應。這種情況下,我們曾經給予注射強心針或用樟腦酒精嗅聞治療了一些病人。
……
盤點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的書一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成立10年來,已出版各類圖書800餘種,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特別是生物高技術方面出版的數十種專著,深受廣大讀者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