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娘子軍》[現代芭蕾舞劇]

《紅色娘子軍》[現代芭蕾舞劇]

《紅色娘子軍》[現代芭蕾舞劇]是根據謝晉導演、梁信編劇的同名電影集體改編。演出單位: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劇團(中央芭蕾舞團),1964年首演,1971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成影片。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海報海報
《紅色娘子軍》[現代芭蕾舞劇]是根據同名電影改編而成。演出單位: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劇團(中央芭蕾舞團),1964年首演,1971年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成影片。領銜主演:劉慶棠薛菁華宋琛李新盈李承祥萬琪武等。編導:李承祥、王錫賢蔣祖慧;作曲:吳祖強杜鳴心等。
紅色娘子軍》[現代芭蕾舞劇]是中國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她從中國人的審美觀出發,以中國革命歷史作為創作的歷史依託,將西方芭蕾的技巧與中國民族舞蹈的表現手法相結合,創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紀精品,並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藝術領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蹟。《紅色娘子軍》問世50多年來,一直深受中國觀眾的愛戴,並成為了伴隨幾代人共同成長的歷史記憶。

劇情梗概

劇照劇照
十年內戰時期,海南島農家姑娘吳清華,由於家中貧窮,被惡霸地主南霸天強搶為奴。她幾次想逃出地主的樊籠,結果還是被抓了回去投進陰森的水牢。有一天,南霸天家來了一個華僑巨商,清華又被作為禮品轉到了那位“巨商”手中。巨商把她帶到路途中,把她放了。清華回頭看看這位年輕英俊的巨商,感到驚奇和迷惘。她冒著風雨,越過樹叢,一路急速奔跑,來到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瓊崖獨立師里一支完全由勞動婦女組成的戰鬥連隊——紅色娘子軍。她見到黨代表洪常青,這時她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華僑巨商就是黨代表洪常青喬裝改扮的。清華與地主南霸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她要復仇。在一次偵察任務中,清華見到南霸天,兩眼冒出怒火,她不顧偵察紀律,擅自開槍射擊南霸天,結果暴露了目標,使南霸天逃脫。洪常青對她的錯誤進行了批評教育,使她提高了覺悟。後來,南霸天勾結國民黨軍隊進犯根據地,洪常青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後,為了掩護戰友撤退,負重傷被俘,英勇就義。不久,紅軍解放了椰林寨,擊斃了南霸天。戰鬥中,清華因表現英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接任娘子軍連黨代表職務。

主創人員

劇照劇照
【創作】
編導:李承祥、王錫賢、蔣祖慧。
作曲:吳祖強、杜鳴心、戴洪威施萬春、王燕樵。
舞美設計:馬運洪(景)、梁宏洲(燈光)、李克瑜(服裝)。
【主演】
白淑湘鍾潤良(飾瓊花A、B)
劉慶棠、王國華(飾洪常青A、B)宋琛、吳靜珠(飾娘子軍連長)李新盈(飾通訊員小龐)李承祥(飾南霸天)萬琪武(飾團丁頭目老四)許龍珠(飾南太太)。
【演奏】
樂隊: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劇團管弦樂隊。伴唱:中央歌劇舞劇院歌劇團。指揮:黃飛立李華德
【編舞】
舞劇排練:丁寧石聖芳

主題歌曲

《紅色娘子軍連歌》 《紅色娘子軍連歌》歌譜

《紅色娘子軍歌詞》 向前進,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仇深
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
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
向前進,向前進。
戰士的責任重
婦女的冤仇深
共產主義真當是領路人。
奴隸得翻身,奴隸得翻身。
奴隸要翻身,奴隸要翻身。
向~前~進~,向~前~進~
我們戰士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

獲獎情況

1994年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獲中國文聯及舞協頒發的“中華民族二十世紀音樂經典”和“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殊榮。

主演簡介

李承祥

李承祥(飾演:南霸天) 李承祥(飾演:南霸天)
李承祥(1931年——)中國芭蕾一級編導,生於黑龍江哈爾濱。1949年入北京華北大學.同年開始舞蹈表演與創作.曾任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中央歌舞團演員、主要演員、編導,曾任北京舞蹈學校教員,中央芭蕾舞團團長,1959年參與創作舞劇《魚美人》。1964年作為主創人員參與創作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獲得成功.自己創作或與他人合作的作品還有《沂蒙頌》、《驕楊》、《林黛玉》等.其創作的舞劇情節精煉,人物性格鮮明,動作語言運用恰當,富於激情和感染力.曾在舞劇《和平鴿》、《天鵝湖》、《吉賽爾》、《白毛女》、《紅色娘子軍》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南霸天”的形象塑造得生動鮮明,有廣泛的知名度.曾在全國各地講學,並著有《舞蹈編導基礎知識》和一些理論文章。

劉慶棠

劉慶棠(飾演:洪常青) 劉慶棠(飾演:洪常青)
劉慶棠(1932年——)遼寧人。當年白山藝術學校招生,遼寧蓋縣聯合中學的學生劉慶棠16歲,國中還沒畢業,報考文學系。1951年,全國範圍內選拔節目參加“柏林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會”,劉慶棠參與演出的《扇子舞》,獲得了“柏林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會”的金獎。後來組成中央歌舞團,劉慶棠成了這個團的民族舞演員。1956年,劉慶棠在24歲時開始正式學習芭蕾舞。劉慶棠曾主演並首演芭蕾舞劇《天鵝湖》、《海俠》、《淚泉》、《紅色娘子軍》、《沂蒙頌》,他親自領導的舞劇創作有《紅色娘子軍》、《沂蒙頌》、《草原兒女》、《紡織女工》、《杜鵑山》、《苗嶺風雷》、《閃閃的紅星》等。1964年10月,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公演,頓時轟動全國。因在劇中出色的表演,劉慶棠也獲得讚揚無數。1966年5月,“文革”開始。躋於“樣板戲”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成為政治鬥爭的利器之一。剛被任命為芭蕾舞團副團長的劉慶棠積極投身“運動”,在政壇上迅速走紅,成為那個昏天黑地年代家喻戶曉的“政治明星”。1971年,39歲的劉慶棠成為“國務院文化組副組長”。副部長級。1972年春天,劉慶棠參加了為美國總統尼克森演出的芭蕾舞《紅色娘子軍》;這年秋季,為招待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他最後一次扮演洪常青。1974年,全國四屆人大召開。劉慶棠成為文化部副部長。1976年10月,“文革”結束。劉慶棠先是被隔離審查,後被判刑17年。被關押在奉城監獄時,妻子硬性和他離了婚。劉慶棠有兩女一子。大女兒在美國,二女兒和小兒子在北京。他自己一人獨處。近幾年,他曾應聘到廣州某大學教授舞蹈,他編了一出古代題材的芭蕾舞劇《岳飛》。

薛菁華

薛清華(飾演:吳清華) 薛清華(飾演:吳清華)
薛菁華(1945年——)祖籍江蘇無錫,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母親喜愛藝術,尤其是舞蹈表演。1956年北京芭蕾舞學校特邀蘇聯專家授課並在報上刊登招生訊息時,母親帶著女兒千里迢迢趕往北京應試。薛菁華以其純真姣好的面容,符合芭蕾舞表演的體形以及適中的年齡,通過三試,撞開了舞蹈藝術之門。自1956年至1963年,整整7年的專業學習。畢業後的第二年,中央芭蕾舞團開始排練現代劇目《紅色娘子軍》,薛菁華擔任第三場黎族舞的領舞,她高挑的身材,靈活的舞姿,征服了台下的觀眾,也引起周恩來總理的關注。他向陪同觀看的劇團領導提出建議:“你們看能不能讓那個跳黎族舞的演員試一試連長?”於是,作為初進“中芭”不久的薛菁華,幸運地改跳戲份較重的“娘子軍連長”了。《紅色娘子軍》被作為保留節目一直公演,周總理再次點名,讓薛菁華試演女主角吳瓊花。薛菁華心裡沒底,當著總理的面,推辭說:“我不能演女主角,第一,我個頭太高;二是我身體不好;其三,我的基本功不行。”但是,後經組織決定,女主角還是由薛菁華出演,劇中人名由原來的吳瓊花改為吳清華。從1968年開始,經過長達三年時間的反覆排練和修改,以及一年多的電影拍攝,在1971年春節,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被拍成彩色藝術片,在全國隆重上映,薛菁華“倒踢紫金冠”的優美造型,還有“逃出椰林”、“常青指路”、“手捧紅旗”、“陣地受命”等經典造型,使25歲的她成為紅透國內外的“芭蕾舞明星”……。薛菁華80年代曾擔任深圳藝術學校芭蕾舞系主任和香港舞蹈團特約專職導師。

劇目簡介

劇照 劇照
序幕
海南島,惡霸地主南霸天的土牢內,關押著南府丫頭瓊花。團丁頭目老四奉命要賣掉她,瓊花乘老四不備,踢滅燈籠,奪門而逃。
第一場
黑夜,瓊花逃出南府,但又與前來搜捕她的老四相遇,瓊花落入魔爪。南霸天怒不可遏,命人狠狠鞭打,瓊花昏迷不醒。南霸天認為瓊花已死,率奴僕回府。紅軍娘子軍連黨代表洪常青率領通訊員小龐化妝去執行任務,路遇甦醒過來的瓊花,遂指引瓊花去投奔即將成立的紅色娘子軍連。
第二場
紅軍獨立師建立了紅色娘子軍連。瓊花趕到會場,受到軍民的親切關懷。瓊花看到“打倒南霸天”的標語,憤怒地控訴南霸天對她的迫害,群情激憤。黨代表洪常青接受瓊花入伍。
第三場
南霸天壽辰,黎族少女在皮鞭下被迫起舞。洪常青化妝為歸國探親的華僑巨商的兒子假意前來祝壽,而真意是約定午夜後與娘子軍裡應外合,一舉消滅南霸天的團丁並生擒南霸天。入夜,瓊花和戰友潛入南府與小龐聯絡,指點南府道路,並待機接應大隊。適遇南霸天送客,瓊花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不顧戰友阻攔,開槍打傷南霸天,破壞了原定的計畫。紅軍聽到槍聲,出擊南府,南霸天與老四從地洞潛逃。瓊花因自己違犯紀律,打亂了作戰部署,懊悔異常。紅軍打開了南霸天的糧倉,把糧食分給民眾。
第四場
在紅軍的營地上,洪常青正給娘子軍上政治課。瓊花學習後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老鄉們摘了荔枝,編了斗笠來慰問紅軍。軍民歡舞。哨兵報告國民黨軍隊大舉進犯,紅軍決定主力轉移,留一小分隊阻擊敵人。
第五場
黎明前,紅軍主力部隊已插入敵後。洪常青率領小分隊阻擊敵人,堅守山口。小分隊任務完成,全隊安全撤退後,洪常青等人邊戰邊撤。但一顆炮彈在他們旁邊爆炸,洪常青受傷被俘。
過場
紅軍主力進軍南霸天老巢。
第六場
南府庭院混亂不堪。團丁接二連三向南霸天報告紅軍逼近的訊息。南霸天幻想威脅洪常青寫信退兵。洪常青大義凜然,斷然拒絕,被綁在大長青樹上火焚,洪常青慷慨就義。紅軍解放了椰林寨,民眾歡慶解放。瓊花與小龐尋找洪常青,得悉洪常青就義,悲痛萬分。軍民悼念先烈,很多人要求參軍。紅軍隊伍壯大、前進。

劇團介紹

劇照劇照
中央芭蕾舞團是中國國家芭蕾舞團。1959年12月31日誕生於舞蹈家的搖籃—北京舞蹈學校,當時稱“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1954年的北京舞蹈學校及其實驗芭蕾舞團在初創的十年里,系統接受了由蘇聯芭蕾舞專家傳授的俄羅斯學派,並於1958年至1960年在彼•安•古雪夫等專家指導下排練、演出古曲芭蕾名劇《天鵝湖》、《海盜》、《吉賽爾》,為我國第一代芭蕾舞演員及其他藝術人才獲得鍛鍊和培養創造了良機,同時積累了一批古典芭蕾劇目,為中央芭蕾舞團日後的健康成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央芭蕾舞團確立的建團方針,是在介紹西方古典芭蕾、現代以及各流派芭蕾經典的同時,努力探索西方芭蕾與中國民族文化的結合,創作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芭蕾作品,如《紅色娘子軍》、《沂蒙頌》、《草原兒女》、《祝福》、《林黛玉》、《黃河》、《梁祝》、《胡桃夾子》、《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創排了如《葛蓓莉婭》、《緣》、《夜之虹》、《時代舞者》、《春之祭》、新版《天鵝湖》等一批在國際舞台上有較大影響力的現代作品。以李承祥、蔣祖慧、王希賢編導的中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等,已成為中國芭蕾人探索、尋求西方芭蕾藝術形式同中國文化融合的成功範例。

影片看點

劇照劇照
【創作:源於生活生動感人】
《紅》劇的動人之處首先在題材本身。1931年在海南島建立的“紅色娘子軍連”英勇鬥爭的事跡是十分感人的,作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第一支女兵隊伍,她們的參軍、練兵、戰鬥、犧牲總能引起人們在情感上的強烈共鳴。
【舞蹈:中西合璧強調特色】
《紅色娘子軍》的“好看”主要體現在舞蹈上。為了在芭蕾舞台上塑造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人物,《紅》劇的創作人員在編舞上堅持從生活出發,從內容出發,從人物出發,在舞蹈語彙上努力將西方的芭蕾舞和軍事動作加以融匯,在此基礎上去創造符合劇中人物性格的新的舞蹈語彙。因此,與過去演出的歐洲古典芭蕾劇目相比,《紅色娘子軍》的演員們更加注重角色的內心情感的挖掘,完善地去掌握那些“中西合璧”的舞蹈語彙,並使之融為人物的語言。
【音樂: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一部舞劇的成功往往也是音樂的成功,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不僅故事感人,舞蹈優美、剛柔並濟,而且其音樂成就也是有口皆碑的。由著名作曲家吳祖強、杜鳴心等精心打造的《紅色娘子軍》的音樂,總體構思可概括為“三個主題一個歌”。一個歌是指黃準在電影中所寫的《紅色娘子軍連歌》,它流傳很廣、家喻戶曉,是娘子軍戰士群體形象的生動寫照,是在芭蕾舞劇中貫穿運用的。據李承祥介紹,作曲家為了寫好瓊花、常青和南霸天的音樂主題,設計了很多方案,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精選出來了這“三個主題”。這三個人物的主題音樂隨著戲劇情節和人物的行動逐漸變化和發展,並形成高潮。今天看來,作曲家的心血沒有白費,他們創作的“序曲”、“娘子軍操練”、“快樂的女戰士”、“女戰士與炊事班長”、“娘子軍連歌”等音樂成為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經典曲目。
【演員:兢兢業業代代傳承】
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作為中央芭蕾舞團的經典劇目,不僅是中芭的驕傲,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這要感謝為該劇兢兢業業奉獻著的一代又一代演員,他們以自己的辛勤勞作讓《紅》劇藝術精髓不變,藝術震撼力不變,並永遠根植於觀眾之中。

幕後花絮

總理出題

劇照劇照
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創意,源自周恩來總理的一次談話。1963年,北京舞蹈學校實驗芭蕾舞團(中央芭蕾舞團的前身)演出了芭蕾舞劇《巴黎聖母院》,周總理在演出中對編導蔣祖慧等人說:“你們可以一邊學習排演外國的古典芭蕾舞劇,一邊創作一些革命題材的劇目……為了適應這種外來的藝術形式,可以先編一個外國革命題材的芭蕾舞劇,比如反映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故事。”
中國的芭蕾,從1954年北京舞蹈學校建校以來就一直受到周總理的關懷,先後聘請了六位著名的蘇聯芭蕾專家,成功地演出了歐洲經典舞劇《無益的謹慎》、《天鵝湖》、《海俠》、《吉賽爾》。每一部舞劇的演出,周總理都不止一次地親臨劇場觀看,給予熱情的肯定和鼓勵。正是依據周總理“對外來藝術首先學到手、學到家”的指示,北京舞蹈學校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學習和繼承歐洲古典芭蕾舞的優秀傳統,培養出中國自己的芭蕾舞人才,包括演員、教員、編導、作曲家、舞台美術家以及舞台技術人員。所以周總理認為當時的芭蕾舞團已經具備了自己獨立創作的條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事後還委託文化部副部長林默涵落實這件事。

確定劇目

劇照劇照
根據周總理的構想,林默涵在1963年底邀請了北京舞蹈學校、中央音樂學院、中國舞蹈家協會的有關同志,一起討論舞劇的選題。參加會議的有陳錦清、趙諷、胡果剛、游慧海、李承祥、王錫賢等人。林默涵在會上首先傳達了周總理底意見,並提出了他自己的構想:“我們不熟悉外國的生活,不如大膽一些,創作一個本國現代題材的劇目。”他提議改編電影《達吉和她的父親》。在討論中我代表幾位編導提出了改編電影《紅色娘子軍》,認為這部作品故事感人,人物鮮明,娘子軍連連歌家喻戶曉,適合發揮芭蕾舞以女性舞蹈為主的藝術特點,並當場講述了舞劇的初步構思。與會者一致贊同,由林默涵當場拍板,決定將《紅色娘子軍》改編為芭蕾舞劇。事後組成了創作班子,由吳祖強、杜鳴心、戴洪威、施萬春、王燕樵作曲,李承祥、蔣祖慧、王錫賢編導,馬運洪負責舞台美術設計。大家滿懷激情地投身到第一部中國題材的大型芭蕾舞劇的創作中去。

深入生活

劇照劇照
對於創作人員來說,首要的是生活。1964年2月,組成了赴海南島深入生活的創作班子,由李承祥任組長,吳祖強、劉慶棠任副組長,成員有王錫賢、蔣祖慧、馬運洪、擺淑湘、鍾潤良、王國華、李莉盈。途經廣州時,與電影原作者梁信討論了關於劇本改變的問題,梁信表示熱情支持,還主動寫了一個舞劇大綱供我們參考。到達海南島後得到海南軍區的大力支持,主動與各地聯繫並提供了車輛,使劇組的環島活動得以順利展開。
劇組訪問了當年老革命根據地,當時的老赤衛隊隊長,講述了海南人民英勇鬥爭的事跡,帶著劇組去看當年開萬人大會的紅場,訪問經常掩護紅軍的革命老媽媽,使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瓊海現縣,大家見到了當年的娘子軍戰士,聽她們講述當年海南婦女的悲慘生活:她們象牛馬一樣被買賣,作童養媳、給地主當丫頭,不但承受了最沉重的勞動,而且常常挨打受折磨,生命隨時都會失去。海南婦女受壓迫很重,所以反抗性也特彆強。當年眾多婦女逃出牢籠,找紅軍要求當女兵,在貼布告的當天就有四百多婦女跑來報名,她們的共同特點是:勇敢、樂觀、覺悟高、能吃苦,對壓迫者有刻骨的仇恨。

創作排練

劇照劇照
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電影原作,梁信的劇本、謝晉的導演藝術、黃準的娘子軍連連歌,以及祝希娟王心剛陳強等表演藝術家所塑造的鮮明的人物形象,為芭蕾舞劇的創作提供了典型的基礎。當然,芭蕾舞與電影終究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有著截然不同的藝術規律。從熒幕形象到芭蕾舞形象的轉換能否獲得成功,主要從兩方面加以審視,第一要體現原著的精髓,包括思想主題、時代特徵、風格樣式、人物形象等方面,第二要充分發揮芭蕾舞藝術的獨特魅力,使觀眾在形象轉換的觀賞中獲得有別於熒幕的美感享受。舞劇台本完成以後,很快進入音樂和舞蹈的創作排練,舞劇的音樂形象是從音樂開始的,經過作曲家們的深思和苦思,使主題音樂伴隨著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行動,逐漸形成了高潮,給舞劇編導和演員提供了豐富的靈感與想像的空間。
芭蕾舞民族化是編導在進入編舞時的主導思想。為了在芭蕾舞台上塑造出中國風格、中國氣魄的人物形象,在編舞上堅持從生活出發、從內容出發、從人物出發。在肢體語言上努力將西方芭蕾舞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加以融合,與軍隊的生活和軍事動作加以融合,在此基礎上去創造符合劇中人物性格的新的舞蹈語言。

首演成功

劇照劇照
1964年9月26日,《紅色娘子軍》在天橋劇場正式公演,請周總理觀看,他在演出結束後上台看望演員,高興地說:“我的思想比你們保守了,我原來想,芭蕾舞要馬上表現中國的現代生活恐怕有困難,需要過渡一下,先演外國革命題材的劇目,沒想到你們演出的這樣成功。過兩天,一位外國元首來訪問,就由你們演出招待。”芭蕾舞團在成功完成招待高棉國王西哈努克的演出後,於10月8日為中央領導同志組織了專長演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前來觀看,毛主席在觀看演出中說了兩句話:“方向是正確的,藝術是成功的。”演出結束後他走上舞台與全體演出人員合影留念,給大家了極大的鼓舞。10月份《紅》劇到廣交會演出,同時應邀到深圳為港澳同胞和海外人士演出,受到普遍好評。在廣州演出期間,廣州市工會組織了工人座談會,會上發言踴躍:“過去看《天鵝湖》,不懂它什麼意思,這次看《紅色娘子軍》看懂了,合工農兵的口味,很激動,被吸引住了。”,“芭蕾這種形式雖然是‘進口貨’,但是把它變成了中國的,很成功,舞蹈民族化做的好。”當時正在廣州演出的古巴芭蕾舞團的演員看完演出,都激動地跑上台,與我們的演員擁抱在一起。在後來的座談會上,古巴著名芭蕾舞蹈家阿麗西婭·阿隆索抑止不住內心的激動,連連稱讚:“在芭蕾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拿著刀槍的足尖舞,很精彩,你們太了不起了!”。

幾經波折

劇照劇照
《紅》劇能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的確使芭蕾舞團的全體人員感到欣喜萬分。然而“文革”開始了,紅衛兵衝擊芭蕾舞團,貼大字報,叫囂著:“砸爛芭蕾舞團,禁止芭蕾舞演出”的口號,仿佛芭蕾舞就要從中國的土地上消失了。江青出於政治的需要,提出:“八個樣板戲占領舞台”。一頂“樣板戲”的桂冠戴在了《紅》劇頭上,一夜之間,芭蕾舞團又神氣起來,成為了樣板團。但是接下來的日子並非順利,在後來所謂的“清隊”中,芭蕾舞團有45%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15%的人被劃為“反革命”,其中包括作曲、編導、指揮、主要演員和相當一部分民眾,它對藝術家們以及《紅》劇本身的傷害是可想而知的。
由於“文革”中的輿論誤導,使得海內外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對所謂“樣板戲”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感。在粉碎“四人幫”之後一度停演“樣板戲”是很自然的現象。1988年4月林默涵接受記者採訪時講述了《紅》劇的創作過程,說明這部舞劇是在周總理的關懷下眾多藝術家智慧的結晶。1991年當時文化部部長賀敬之把重演“樣板戲”說成是“把強盜奪走的東西又奪回來”。1992年芭蕾舞團在徵得文化部的同意後,重新上演了《紅》劇。1993年到上海演出時,《文匯報》以“中央芭蕾舞團昨晚在滬首場演出,《紅色娘子軍》再度傾倒上海觀眾,場上出現曲終人不散的熱烈氣氛”為題報導演出盛況。《紅》劇的命運正如評論家所說;“先是無處不在,後是銷聲匿跡,然後是劫後重生,掀起熱潮。”一部芭蕾舞劇能夠經歷如此不平凡的遭遇,在世界芭蕾史上應該說是少有的,也值得人們深思。

走向世界

劇照劇照
四十多年來,據不完全,單中央芭蕾舞團而言,演出《紅》劇已超過兩千場。在六十年代末,加上全國各省市歌舞團的演出,累計演出場次超過三千場,這在芭蕾舞史上也算是一個難得的記錄了。
1970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接受了把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拍攝成電影的任務,組成了以著名攝影師李文化為組長的攝製組。為了熟悉芭蕾舞劇的藝術特點,他們住進了芭蕾舞團,與演員整天生活在一起。在拍攝中間又請來著名導演謝鐵驪、著名攝影師錢江現場指導,拍攝工作進展順利。71年元旦,彩色芭蕾舞影片《紅色娘子軍》在全國上映,並走向海外市場,獲得普遍讚賞。1994年《紅》劇先後榮獲“中華民族二十世紀音樂經典”和“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的殊榮。
就飾演瓊花的演員就有五代人了,1964年首演時的瓊花是白淑湘、鍾潤良、趙汝蘅;緊隨其後的第二代瓊花是郁蕾娣、薛菁華、張婉昭;改革開放以後的馮英張丹丹王珊蔣梅李顏是第三代;第四代是李寧鄒之瑞;目前活躍在舞台上的第五代是孟寧寧、張劍、金瑤、侯宏瀾。《紅》劇能一代代傳下來成為劇團的保留節目,除了編導和教員外,主要依靠老演員,他們對年輕演員十分愛護,教舞、教戲、還帶藝術作風。
海報海報
多年來,中國芭蕾遍訪亞、歐、美、非的許多國家,《紅》劇受到多國觀眾的熱烈歡迎,以成為中國芭蕾與世界對話的載體。中央芭蕾舞團訪美時,《紐約時報》在評論中這樣寫道:“中國的演員們能自如地拜託古典芭蕾的固定程式,充分體現了中國民間舞蹈的風格,使舞台表現力更具戲劇性,從而樹立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從中可以看到東方和西方藝術完美的結合。”權威舞評家安娜·基塞爾柯夫寫道:“在中國中央芭蕾舞團舞藝純熟的年輕舞蹈家身上,我們看到了芭蕾舞界中一個珍貴的現象,成功地運用了一種基本上是外國地語言。完全征服了美國觀眾。舞蹈演員輕而易舉地表現了從古典芭蕾語彙到民間舞風格的過渡,他們舞姿優美,受過規範的訓練,具有強大的實力。”國際的評論中普遍認為中央芭蕾舞團“受到了世界上各流派的影響,同時又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