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特質是怎樣一代又一代地從父母傳給孩子?小小的豌豆有怎樣大大的用途?DNA分子是什麼樣的結構?克隆羊多利是怎么回事……
也許你不曾想過這些問題,也許你一直被這些問題所困擾。也許你對這些問題僅僅有一些初步的了解,那么,你將在“科學基礎”系列叢書《遺傳》里找到所有的答案。
《遺傳》一書集科學性和生動性於一體,講解準確詳實,圖表簡明易懂,照片豐富精美,極易引起讀者共鳴。
翻開《遺傳》,感受世間奧秘,體會科學快樂!
閱讀《遺傳》,穿越基因歷史,破譯生命密碼!
作者簡介
克莉斯蒂·盧高中理科教師,擁有生物化學和遺傳雙學位。在從事課堂教學和細胞遺傳學實驗室工作多年之後,她專門為學生和教師寫作科普類圖書。
圖書目錄
1遺傳簡介
2有關遺傳的早期觀點
3格雷戈·孟德爾:現代遺傳學之父
4遺傳的染色體理論
5將基因傳給下一代
6當減數分裂出錯時
7繼承條件
8遺傳醫學
9基因技術
試讀部分章節
雷迪觀察到蒼蠅飛進以及圍繞在開蓋的瓶子周圍。很快,蛆蟲出現在那些瓶子裡的肉上面,並且蒼蠅也比之前更多。而雷迪在用紗布蓋住的瓶子中沒觀察到蒼蠅,他看見蒼蠅落在瓶口處的紗布上。最終,一些蛆蟲出現在這些瓶子裡。而用蓋封住的瓶子裡沒有蒼蠅或蛆蟲。
雷迪得出結論,蒼蠅飛進了開蓋的瓶子並在肉上產卵,然後卵孵化,蛆蟲出現了。這些蛆蟲最終變成了蒼蠅。儘管蒼蠅並沒有進入用紗布蓋住的瓶子,但是它們可以在紗布上產卵。雷迪推斷出不論是卵經過紗布掉在肉上然後孵化,還是卵在紗布上孵化後變成蛆蟲掉在了肉上,卵和蛆蟲都來自瓶子外面的蒼蠅。因為用蓋封住的瓶子裡沒有蒼蠅,它們不能產卵,因此也沒有蛆蟲。通過這些觀察,雷迪得出結論,蒼蠅不是從肉中產生的——只有蒼蠅能產出蒼蠅。
人們認為這可能就是自然發生理論爭論的盡頭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人們願意相信更大的有機物例如蒼蠅和人類,可能是自然發生的,而事實上,這是需要有父母的。到了17世紀,人們用更好的顯微鏡看到了所有種類的細菌,酵母和其他單細胞有機體。他們不知道這些微小的有機體從哪裡來,卻總是出現在煮沸的湯中。在那時,人們從邏輯上認為這些微生物是在煮沸的湯中自然發生的。
1745年,蘇格蘭牧師兼自然學家約翰·尼達姆(JohnNeedham.1713—1781)指出,所有的無機分子,例如空氣和其中的氧氣,都包含一種“生命力”,可以導致自然發生。尼達姆為了證明他的觀點,把湯煮沸(為了殺死所有已經在湯中存在的微生物),把它倒進“乾淨”的長頸瓶,並用軟木塞塞住。而微生物仍舊在湯中出現,尼達姆認為他關於“生命力”的結論十分正確。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信服了。幾年之後,義大利生物學家拉扎羅·斯帕蘭讓尼(LazzaroSpallanzani.1729—1799)再次進行了尼達姆的實驗。斯帕蘭讓尼將湯煮了一小時,然後取出一部分密封在幾個玻璃長頸瓶中,熔化了瓶口使其密封。其他部分的湯放在了用普通軟木塞塞住的長頸瓶中,就像尼達姆的實驗一樣。在他最後的實驗組中,斯帕蘭讓尼只將湯煮了幾分鐘,密封在長頸瓶中,熔化瓶口使其關緊。
斯帕蘭讓尼發現,微生物只存在於那些裝有煮了幾分鐘湯的密封長頸瓶中。從結果來看,斯帕蘭讓尼認為微生物也不會自然發生。
科普讀物(七)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