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況味》

《秋天的況味》

本書內容包括:薩天師語錄;憶狗肉將軍;談言論自由;論政治病;中國的國民性;叩頭的軟體操價值等。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中國現代學者,散文家。1916年在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到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後先後赴美、法、德國留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先後在
《秋天的況味》《秋天的況味》
廈門、上海等地教書。1936年去美國教書。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主要作品有雜文集《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話》,散文集《歐美風語》、《林語堂散文集》,長篇小說《京華煙雲》等。此文寫於1941年1月,後收入《我的話·行素集》。

原文閱讀

秋天的黃昏,一人獨坐在沙發上抽菸,看菸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鬆,一樣的自由。不轉眼繚煙變成縷縷的細絲,慢慢不

《秋天的況味》《秋天的況味》

見了,而那霎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沉於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緒,而只講那時的情緒的況味。待要再劃一根洋火,再點起那已點過三四次的雪茄,卻因白灰已積得太多,點不著,乃輕輕的一彈,菸灰靜悄悄的落在銅爐上,其靜寂如同我此時用毛筆寫在中紙上一樣,一點的聲息也沒有。

於是再點起來,一口一口的吞雲吐露,香氣撲鼻,宛如偎紅倚翠溫香在抱情調。

於是想到煙,想到這煙一股溫煦的熱氣,想到室中繚繞暗淡的煙霞,想到秋天的意味。這時才想起,向來詩文上秋的含義,並不是這樣的,使人聯想的是蕭殺,是淒涼,是秋扇,是紅葉,是荒林,是萋草。

然而秋確有另一意味,沒有春天的陽氣勃勃,也沒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於枯槁凋零。

我所愛的是秋林古氣磅礴氣象。有人以老氣橫秋罵人,可見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時中我於秋是有偏愛的,所以不妨說說。秋是代表成熟,對於春天之明媚嬌艷,夏日之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為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之概,不單以蔥翠爭榮了。 這是我所謂秋天的意味。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冽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

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熏熱的溫香罷了。或如文人已排脫下筆驚人的格調,而漸趨純熟練達,宏毅堅實,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

這就是莊子所謂“正得秋而萬寶成”結實的意義。

在人生上最享樂的就是這一類的事。

比如酒以醇以老為佳。煙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遠勝於香菸,因其味較和。倘是燒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紅光炙發,有無窮的意味。

鴉片吾不知,然看見人在煙燈上燒,聽那微微嘩剝的聲音,也覺得有一種詩意。大概凡是古老,純熟,熏黃,熟煉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樣的愉快。

如一隻燻黑的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所發出的鍋中徐吟的聲調,是使我感到同觀人燒大煙一樣的興趣。或如一本用過二十年而尚未破爛的字典,或是一張用了半世的書桌,或如看見街上一塊燻黑了老氣橫秋的招牌,或是看見書法大家蒼勁雄深的筆跡,都令人有相同的快樂,人生世上如歲月之有四時,必須要經過這純熟時期,如女人發育健全遭遇安順的,亦必有一時徐娘半老的風韻,為二八佳人所絕不可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鄧肯的佳句:“世人只會吟詠春天與戀愛,真無道理。須知秋天的景色,更華麗,更恢奇,而秋天的快樂有萬倍的雄壯,驚奇,都麗。我真可憐那些婦女識見偏狹,使她們錯過愛之秋天的宏大的贈賜。”若鄧肯者,可謂識趣之人。

主題思想

《秋天的況味》《秋天的況味》

許多名家筆下的秋大多為悲涼、悽惶、蕭瑟、肅殺,而林語堂筆下的秋卻獨具一番寧靜深遠的況味。
秋是豐碩、成熟、收穫的季節,可林語堂沒有對秋的豐腴、肥美過多著墨,而是以一種怡然的心態,寫秋的一種綿延細長的意味,一種漫無邊際的感覺。
一煙在手,獨對黃昏。在一片寧靜、愜意的氛圍中,林語堂的思緒如白色縹緲的煙霧,悠然地飄忽著,如無韁的野馬。秋的溫潤便在心中悠悠無羈地蕩漾開來,秋成了代表成熟內蘊、古色蒼茫的過來人,成為煙上的紅灰,又如又老又醇的帶一股熏熟的酒的溫香,散發著一種純正的意味深長的氣息。秋被比作雪茄、鴉片、用過二十年的爛字典、用過半世紀的書桌、一塊老氣橫秋的招牌,甚至一隻燻黑的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所發出的徐吟的聲調,這些比喻可謂新鮮別致,耐人尋味。
整個文章毫無絢爛之彩繪,但筆鋒過處濃情四溢,透出襲人的醇美與豐厚。“人的一生無論成敗,他都有權休息,過優哉優哉的日子”,林語堂這一人生格言在文中灑脫地飄逸出來,人生之秋的豐厚,人之生命的厚重底蘊在林語堂的筆觸下從容瀟灑,充滿了睿智。
“正得秋而萬寶成”,林語堂的秋有著豁達的人生觀,他的《秋天的況味》製造出一種溫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氛圍。
人的生命之秋從來不應落寞、淒涼。生命底蘊的積澱濃縮沉實、厚積薄發,秋天的收穫還會不輝煌、不絢爛多姿么?

藝術構思

這篇文章寫得很有味道,尤其對秋天的感受更為獨特。作者寫秋天,不是登山遠眺或臨海感懷,決不同於在秋景之中賞秋,見一葉落而知秋色。作者的意圖是寫秋天的況味,是寫秋天的味道,這很像歐陽修的《秋聲賦》,足不出戶,盡知秋韻。這不能不說是為文的上品。
作者寫秋天,是在吸菸時感受到的。由香菸那溫煦的熱氣想到秋天的況味。作者是以豐富的聯想來展示出心中那獨特的秋天。秋天的況味是什麼呢?是“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龍之慨”。這是多么沉著的色彩,很像一幅圖畫中的淺繞山水,微閉上眼,便看到朦朧的秋色,一片古銅的秋色。這個色彩是沉著的,厚重的,有如作者所言,“有古色蒼蘢之慨”。古色蒼蘢,秋的神采和色彩盡收其中,大有蒼茫厚重的氣勢,給人以曠達的感覺,但,這只是秋天的外在形態,真正秋的神采卻是在作者的想像中,這裡才是秋天真正的氣質所在,這其中的美感的意味正是秋天的內涵。
作者寫秋,寫出了秋天的味覺。這是很新穎的。由酒談起,若酒之醇老為佳,又談及煙,紅光炙發,有無窮的詩意。這些極言秋天的老辣味醇,而這老辣味醇能給人能美的快感,雋永的回味,依作者所言:“古老,純熟,熏黃,熟練的事物。”這是真正體味到了秋天的滋味,確是貯滿了詩意和無窮的回味。
作者豐富的聯想,給文章增添了不少新奇的喻意和神采。這樣的比喻不但給人以極大的興致,甚至仿佛品嘗到了秋天的味道,作者寫道:“如一隻燻黑的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純豬肉時所發出的鍋中徐吟的聲調,”這燉肉的味道給人以類似的聯想,去回味由燉肉而引起得成熟了的秋天的味道,實在是一種美的享受。也像欣賞一幅畫,去回味畫的意境,這樣來體味秋天,詩意是醇厚的。
然而這篇文章的筆調是閒適的,由平淡而逐漸純厚,對秋天新奇而獨特的感受,給人留下一方想像的天地,使讀者同作者一樣,從沉靜而閒適的遐想中過渡到老辣之處,從靜態的寧靜中感到一種渾厚奔涌的秋天的氣質。如果說文章前半部給人以一種陰柔之美,那么後半部則使人受到一種陽剛之美的陶冶 。

林語堂作品匯

林語堂,福建龍溪(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1966年定居台灣,一生著述頗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