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巍巍華夏,泱泱大國。孔子是對華夏族的性格、氣質影響最大的人。他的哲學思想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以民為體”。儒學思想也影響了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一大部分人,其時間將近兩千年。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
孔子的歷史地位,以朱熹對他崇拜的話來說,叫“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貫之的為“和”字:“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這對於生存問題遠未成為昨日話題的當代人類,有效地整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價值的激烈衝突,並最終促進世界的和諧與進步,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
孔子著作中所體現的做人之道、做官之道和治國之道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被奉為經典。在現在的社會中,仍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書評
孔子乃一介布衣,既非教主,也不是上帝的兒子,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現實中的失敗者;然而,他卻以自己七十三年的人生,穿透了中國兩千五百年的歷史;用一生坎坷的命運,創造出古今中外最溫柔、最詩意、最無可替代的哲學。
孔子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魅力何在,而他的智慧是什麼呢? 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不僅從《論語》,更從《禮記》《孟子》《中庸》和《大學》等古籍中精緻而妥當地擷取儒學經典的智慧哲思,以詩意雅致的文字,於風趣睿智中,為我們解讀經典,對孔子思想進行了完整而系統的論述。
在林語堂先生看來,孔子的思想不只是“處世格言”“道德修養”,更是一種深沉的理性思索,一種對人生意義的執著追求,充滿了詩意的情感內容,具有“終極關懷”的宗教品格。孔子的思想代代相傳,滲透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里,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心魂”。
編輯推薦
於日用常行中撫慰心靈,圓融人性,安頓人生
我推薦這本書,因為它選材精緻而妥當,具普世化的絢麗色彩,使人讀來會有一種幸福之感。
——傅佩榮
作者資料
林語堂,1895-1976,原名和樂,後改為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進上海聖約翰大學修語言學,1919年秋赴美國入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學習,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學習,1923年夏獲該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正式提倡“幽默文學”。1934年辦《人間世》,次年辦《宇宙風》,並提倡半文半自的“語錄體”。1935年用英文撰寫的文化著作《吾國與吾民》在美國出版並暢銷,1936年攜全家赴美。本著“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的宗旨,出版了介紹中國文化的《生活的藝術》一書,並編譯出版了中國的古典著作如《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莊子》等。同時還進行了多部長篇小說的創作,尤以《京華煙雲》最為著名。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負責主編《當代漢英詞典》。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葬於台北陽明山。
林語堂作品匯
林語堂,福建龍溪(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1966年定居台灣,一生著述頗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