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林語堂的文學天份和中英文造詣使本書視角獨到,涉獵範圍寬泛。本書還有一個長處,就是雅俗共賞。這是因為,原文涉獵了印度、中國文化中最為精髓和深刻的方面,因而可以作為研究者研讀和查閱的資料;同時,本書還選取了許多有關這兩個古老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學想像和日常生活的材料,因而也適合普通讀者在閒暇時翻閱欣賞。這其實與林語堂一貫的做人、做事和做文章的風格是一致的。為了方便普通讀者閱讀,在原著注釋的基礎上,譯者還增添了相關補註,幫助普通讀者理解文中難解之處。
編輯推薦
本書涉獵了印度、中國文化中最為精髓和深刻的方面,全書共分兩冊,可以作為研究者研讀和查閱的資料;此外,本書還選取了許多有關這兩個古老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學想像和日常生活的材料,因而也適合普通讀者在閒暇時翻閱欣賞。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原名玉堂,福建龍溪人。畢業於聖約翰大學。1919年去美國留學;後轉赴德國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歸國,任北京大學英文教授。1932年起,編輯《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抗戰開始後,赴美國任教,並從事寫作活動。著有《翦拂集》、《大荒集》等。
目錄
中國印度之智慧——中國卷第一編道的法則
一、論家常
二、相對概念的興起
三、為無為
四、論道
五、天地
六、穀神
七、他生
八、水
九、砥礪才能之害
十、抱一
十一、器物致用
十二、自然之欲
十三、榮辱
林語堂作品匯
林語堂,福建龍溪(現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筆名毛驢、宰予、豈青等,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早年留學國外,回國後在北京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1966年定居台灣,一生著述頗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