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名稱:《神鵰俠侶》
影視片長:40集
影視導演:于敏
製片人:張紀中
原著:金庸
國家/地區:中國
影視類型:武俠
主要演員:
楊 過—黃曉明飾 小龍女—劉亦菲飾
周伯通—趙 亮飾 歐陽鋒—翟乃社飾
公孫止—鍾鎮濤飾 丘處機—周浩東飾
柯鎮惡—江 毅飾 裘千仞—李 彧飾
郭 靖—王洛勇飾 金輪法王—季春華飾
李莫愁—孟廣美飾 郭 襄—楊 冪飾
作品詩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作品主題曲
穿越紅塵的悲歡惆悵
和你貼心的流浪
刺透遍野的青山和荒涼
有你的夢伴著花香飛翔
今生因你痴狂
此愛天下無雙
劍的影子
水的波光
只是過往是過往
今生因你痴狂
此愛天下無雙
如果還有貼心的流浪
枯萎了容顏難以忘
難遺忘……
今生因你痴狂
此愛天下無雙
啊.....
如果還有貼心的流浪
枯萎了容顏難以忘
難遺忘……
作品簡介
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自從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曾有金庸先生受廣大讀者的要求而更改故事情節的事情發生。中國很多人喜歡看武俠小說,《神鵰俠侶》更是被奉為武俠經典,曾多次被搬上熒幕,改編成電影,動畫。《神鵰俠侶》所塑造的對愛情忠貞不二、至死不渝的楊過、小龍女的形象深入人心,讓無數男女為之動容,甚至淚流滿面。故事簡介
南宋末年,江南少年楊過自小父母雙亡,被父親生前結義兄弟、江湖上有名的大俠郭靖送到天下道教正宗的全真教去學武。全真教教規森嚴,天性叛逆的楊過在教中吃盡苦頭,忍無可忍,終於逃出全真教。被活死人墓中的小龍女收留為徒。師徒二人在墓中一起練武、一起長大,漸生情愫。
全真教道士甄志丙(舊版為尹志平)迷戀小龍女美色將其姦污。小龍女憤而離開活死人墓。楊過懵然無知,四處尋找小龍女,在尋找小龍女的過程中恍然明白小龍女對自己的愛意。中原召開武林大會,蒙古金輪國師前來挑戰。關鍵時刻,小龍女和楊過無意中捲入紛爭,助郭靖打敗金輪國師。郭靖佩服感謝小龍女、楊過二人,並要將自己親生女兒郭芙許配楊過。但是楊過卻說要娶小龍女為妻。但師徒通婚違背宋朝禮教,二人愛情不能為世俗所
小龍女為了楊過能夠被郭靖等人接受,黯然離去,後又萬念俱灰,想要尋死,卻被絕情谷主所救。絕情谷主也被小龍女深深迷住,逼她為妻。就在小龍女出嫁前夕,楊過找到了絕情谷中來,二人相逢,頓時愛情之火不可遏制,小龍女知道楊過對自己的感情始終未變,於是拒絕了絕情谷主的婚約,絕情谷主於心不甘,用絕情谷獨有的“情花”刺傷楊過,唯一能夠解毒的辦法,就是谷中特有的絕情丹。絕情谷主原本想以此脅迫二人,沒有想到,卻引出了自己的元配妻子裘千尺,裘千尺趁機剷除了谷主。並要楊過拿自己的殺父仇人——郭靖夫妻首級來換解藥。在此之前,楊過發現了自己父親亦為郭靖夫妻所殺!一心要為父報仇的楊過毫不遲疑答應下來。
郭靖此時正帶領各方援軍守住襄陽城,抵抗蒙古大軍。楊過被守城中的郭靖的凜然大義和開闊襟懷感染。在關鍵時刻不僅沒有殺郭靖,反而救了郭靖。郭靖女兒郭芙誤會楊過,一劍砍去了他一支胳膊。楊過斷臂昏迷,醒來時偶遇前輩高人遺留的一隻神鵰,並在神鵰幫助下,練成一身神功。此時小龍女發現了當時自己是被甄志丙姦污,千里追殺甄志丙,被全真教幾大高手聯手一擊,打成重傷。楊過趕來,小龍女已經是奄奄一息,無法醫治……彌留之際的小龍女穿上新娘的鳳冠霞帔,二人成親。小龍女自知傷重不治,怕楊過傷心陪自己一起死,於是在絕壁下留書:十六年後相會。自己毅然跳進了萬丈深淵!黃蓉安慰楊過,說是小龍女被一個世外高人帶走,十六年後會回來跟他相見。楊過將信將疑,決定等待小龍女十六年。
十六年後,楊過已經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神鵰俠”了。雖然名滿江湖,楊過卻一直深居簡出,默默等待著和小龍女重逢的日子。在和小龍女分手十六年後,楊過來到當時小龍女刻字的地方,卻不見小龍女出現。楊過絕望過度,縱身跳入萬丈深淵!在深淵水下,楊過找到了在這裡隱居了十六年的小龍女!原來小龍女也是投崖未死,反而機緣巧合,傷勢痊癒,但卻沒有辦法再出去,於是一直在谷底隱居,二人十六年後重逢,無限欣喜……楊過帶著小龍女離開深淵,前往襄陽。楊過以高強武功,於萬軍之中殺死蒙古皇帝,蒙古大軍頓時崩潰,在襄陽就要失守時解了襄陽十六年的圍困。經此一役,神鵰俠侶天下揚名,楊過卻帶著小龍女悄然隱退……
新修版本
新版《神鵰俠侶》對楊過與小龍女之間的一些重要情感戲做了比較大的修改,並以長達數頁篇幅,批註本書的中心主軸“師生戀”。例如,舊版中,楊過與小龍女在古墓的生活始終“守之以禮”。新版里,金庸安排楊過在夢中練捕麻雀、蝴蝶的“柔網式”(舊版中為“天羅地網式”),在練習的過程中,楊過手中抓到一隻蝴蝶,他猛然驚醒,發現手中握的竟是小龍女的玉足。這是兩個人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這之後是“玉女心經”一章。舊版中,兩人出了古墓、迎戰金輪法王時,才悟到合使玉女劍法和全真劍法的訣竅。新版中,兩人在古墓中便參透《玉女心經》,並練起“雙劍合璧”,因此感情大增。金庸還新創一招“亭亭如蓋”,安排楊過練習時,雙手緊緊抱住小龍女,看到小龍女嬌艷欲滴的櫻唇,忍不住低頭欲吻。再其後是楊過與小龍女在英雄大會久別重逢的那一段,金庸在舊版中只形容兩人坐在台下“喁喁細語”,新版中則仔細描述“細語”內容。這些對話顯得相當直接。小龍女問楊過:“你一天想我幾次?”楊過說:“一天至少想兩百次。”小龍女道:“兩百次不夠,我要三百次。”楊過說:“我一天想你四百次,上午兩百次,下午又兩百次。”小龍女接著道:“你吃飯時也想我,就多一百次,一天想五百次。”這樣一直算下去,到最後楊過一天必須想小龍女一千次。除此之外,舊版中楊過對妙齡美女皆嬉皮笑臉,惟獨對紅粉知己程英敬重有加。但在新版里他對程英也恢復“浪子”本性,稱她為“姑姑”(因為程英是黃蓉的師妹)。而金庸形容老成持重的程英表面生氣,卻是暗喜不已。至於郭芙對楊過若有似無的情愫,新版中保持原狀,還是點到為止。在新版《神鵰俠侶》中,除了對楊過與小龍女的情感調子做了方向性的調整,金庸還增補了許多“節外生枝”的情節。例如,增補了李莫愁對小龍女說出當年陸展元如何拋棄她的言語。增補解釋了郭靖與黃蓉夫婦何以對穆念慈母子不聞不問、何以對投入全真教的楊過不聞不問。將尹志平一化為二,玷污小龍女的角色改為虛構人物“甄志丙”。在這些增補和改動的情節中,對郭襄的改動最令金庸迷感到意外和震動。金庸先是增補了郭襄與金輪法王之間的互動:如在蒙古軍中,法王如何待之如親女,疼愛有加;郭襄也正式拜法王為師,學習瑜伽密乘;法王見郭襄跳崖,傷心落淚;法王本不忍將郭襄綁赴高台,最終捨命救了郭襄。大幅改變金輪法王對郭襄的態度,也改變了法王的結局。其後,金庸重點增補郭襄對楊過的感情心理描述,並明確細膩著墨於郭襄愛慕楊過,增補了郭襄內心盼望自己是“大龍女”,能早小龍女一步先遇到楊過的內心獨白。新版《神鵰俠侶》修改重點:1.本檔案採用的版本為公元2003年金庸新修版神鵰俠侶。2.將尹志平一化為二,玷污小龍女的角色改為虛構人物“甄志丙”。3.第六回中,大幅補寫小龍女和楊過在古墓中修煉《玉女心經》的過程,龍楊二人習練後由此產生心情變化,楊過情不自禁慾吻小龍女。4.增補李莫愁對小龍女說出當年陸展元如何拋棄她的言語。5.解釋了郭靖、黃蓉夫婦何以對穆念慈母子不聞不問、何以對投入全真教的楊過不聞不問。6.大幅度增加楊過與小龍女談情說愛的對話場面。小龍女在新補稿中,對楊過更加熱情、更愛撒嬌,喜樂不禁。7.以長達數頁的篇幅,批註本書的中心主軸“師生戀”。8.增補郭襄與金輪國師之間的互動:如在蒙古軍中,國師如何待之如親女,疼愛有加;郭襄也正式拜國師為師,學習瑜伽密乘;國師見郭襄跳崖,傷心落淚;國師本不忍將郭襄綁赴高台,最終捨命救了郭襄。大幅改變金輪國師對郭襄的態度,也改變了國師的結局。9.增補郭襄對楊過的感情心理描述:如希望自己是“大龍女”,在終南山先遇到楊過……歷史版本經典劇照
|
|
|
|
| ||||||||||||||||||||
作品目錄
作品評析
《神鵰俠侶》是金庸唯一的“三部曲”即“射鵰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但這“射鵰三部曲”非但時代背景及其主要人物都不相同,且其寫作中心(主題)及其風格等等也大不一樣。如果說《射鵰英雄傳》的重心是在“英雄”亦即“俠”或者“義”;那么,這部《神鵰俠侶》的重心則在於“兒女”亦即“性”或者“情”。金庸的作品大多是通過對感情的處理與描寫,並通過這一範疇來賦予其筆下人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性情中人”。而情之為物,掩映多姿,複雜萬狀,就增加了作者寫作及讀者閱讀的巨大的熱情與興趣。如許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物,構成了金庸作品的跌宕風流的世界,從而激起了讀者的無窮的迴蕩與思悟。《神鵰俠侶》可以說是金庸的“性情世界”的一部代表之作。
人物角色
作品年表
1259年郭襄16歲生日;襄陽大戰;楊過36歲;小龍女40歲在《神鵰》《風陵夜話》一節中頭一句便是(大宋理宗皇帝開慶元年,是為蒙古大汗蒙哥接位後的第九年,時值二月初春),這一年正是公元1259年。
1260年三月初七楊過、小龍女16年相約;擊斃蒙哥;華山之巔;神鵰故事結束;張三豐13歲。楊過飛石擊斃蒙哥,與史載蒙哥死於1260年也相符合(雖然死因地點金庸已說明是杜撰)。
1263年郭襄少林尋楊過;覺遠之死;郭襄20歲、張三豐16歲。倚天故事開始。神鵰結束於1260年,故此時為三年後,即1263年。
1273年元攻克襄陽;郭靖、黃蓉之死;郭靖72歲、黃蓉70歲。從神鵰結束襄陽大戰(1260)年後一十三年正是
1273年;宋度宗鹹淳九年也正是1273年,那一年襄陽城破。
製片人簡介
姓名:張紀中生日:1951年
籍貫:北京
職業: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高級經濟師。曾任《三國演義》製片主任、《水滸傳》總製片主任、《笑傲江湖》製片人等。
獲獎情況:多次獲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
作品鑑賞
一、風月無情說開頭
這兩部小說都是四字回目,且又都是四十回,然而《射鵰英雄傳》中多的是“大漠風沙”,“彎弓射鵰”,“洪濤群鯊”,“荒村野店”,“軒轅台前”,“鐵掌峰頂”,“大軍西征”,“是非善惡”這樣的回目;而《神鵰俠侶》則多“活死人墓”,“玉女心經”,“白衣少女”,“禮教大防”,“絕情幽谷”,“意亂情迷”,“洞房花燭”,“情是何物”,“生死茫茫”這樣的回目。
《射鵰英雄傳》的最後一回是《華山論劍》,《神鵰俠侶》的最後一回目名為《華山之巔》。看起來極為相似,都是述華山論劍之故事,然而實際上則完全不同。《射鵰英雄傳》一書敘及郭靖、黃蓉在“華山論劍”之後,又趕赴襄陽共舉義旗,而後又恰在“大義滅親”之際,聞成吉思汗之死訊。
小說的最後寫道:當晚成吉思汗崩於金帳之中,臨死之際,口裡喃喃念道:“英雄,英雄……”想是心裡一直琢磨著郭靖的那番言語。郭靖與黃蓉向大汗遺體行過禮後,辭別拖雷,即日面歸。兩人一路上但見骷髏白骨散於長草之間,不禁感慨不已,心想兩人鴛盟雖諧,可稱無憾,但世人苦難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
正是:兵火有餘燼,貧村才數家。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全書到此結束,讀罷尚有那股大漠英雄,射鵰猛士之餘韻,尤見作者心憂黎民,悲天憫人之氣縈繞心間,迴蕩不已。
而《神鵰俠侶》的最後一回則是群英趕赴華山之巔,一番故事罷,只見最後寫道:
郭襄回過頭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汩汩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只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為奇怪,不知她為什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說不出來。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雕並肩下山。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啊啊而嗚,郭襄再也忍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正是:“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似這樣結束全書,與《射鵰英雄傳》相比,其意境及情調自是大不一樣,一看便知。書中最後一句話(詞)是“此時此夜難為情”,又“淚珠奪眶而出”,想必讀者亦自有感。
結尾如此簡練,實在是高明之舉,楊龍二人喜逢,卻留下暗自傷心的郭襄,於情於理都難敘述,而作者一筆帶過,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之感,箇中滋味,只有意會.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幾處改垣圍破井,向未一一是人家。說兵火之後,原來的家家戶戶,都變成了斷牆殘瓦之地。然後又引出了楊鐵心、郭嘯天、邱處機一干人,以及“郭靖”、“楊康”之取名不忘“靖康之恥”之意……
而《神鵰俠侶》的開頭則是一首歐陽修的詞:“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鸂鶒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是寫一群十幾歲的少女在湖中無憂無慮地歌唱與嬉笑。然後又寫道:那道姑一聲長嘆,提起左手,瞧著染滿了鮮血的手掌,喃喃自語:“那又有什麼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深不解詞中相思之苦,惘悵之意。”那道姑身後十餘丈處,一個青袍長須的老者也是一直悄立不動,只是當“風月無情人暗換,舊遊如夢空腸斷”兩句傳到之時,發出一聲極輕的嘆息。這一聲“極輕極輕的嘆息”只怕要與此書共始終,迴蕩不已,縈繞書中字裡行間,浮於讀者眼前耳畔。
這部小說最先出現的兩個人是武三通及李莫愁(即道姑)。有意義的是,這兩個人物自似冰炭不容,一位滿頭亂髮,滿臉皺紋,瘋瘋癲癲;另一位則是年輕美貌,似是溫柔沉靜,實心如蛇蠍。然而這兩人卻是偏偏異曲同工,一為情而“瘋”,一為情而“魔”,盡皆墜入“情痴”的淵藪而不能自拔。小說以這樣兩個殊途同歸的情痴人物作為小說的開篇,大有深意在焉。兩人不約而同地來到這裡,大有關聯。只因這江南陸家莊曾住過一對武林中大大有名的人物--丈夫陸展元,妻子何沅君。陸展元原來正是李莫愁當年的意中之人,何沅君乃是武三通的義女兼意中人。陸展元、何沅君成親之日,這武三通與李莫愁便同時分別跟新郎新娘為難,喜宴中一位大理天龍寺的高僧出手鎮住兩人,要他們衝著他的面子保這對新婚夫婦十年平安。從此,武三通與李莫愁便由“情”入“痴”,而又由“怨”生“恨”,一入瘋癲,一入魔道。此時十年之期已滿,這二人又不約而同來討還“相思之債”,報“相思之怨”。怎奈這陸展元、何沅君也不知是幸也還是不幸,同赴黃泉數年矣!是謂“風月無情”。風月無情人有情。然而人之情愛,每生仇怨及至變態瘋魔,從而貽害於己更貽害於世人。那武三通倒也罷了,李莫愁則因情生仇,喪失理性,為禍江湖人間,成為出名的“女魔頭”,亦正是此《神鵰俠侶》中的一位極特殊的重要人物,說她是此書的主人公之一也不為過。
武三通來尋仇,見陸展元、何沅君已死,至多只不過是以頭撞碑,以手扒墳,瘋言瘋語,痛哭流涕而已。而李莫愁則竟要殺死陸展元的兄弟一家滿門,並且居然連“何”與“沅”二字都要一併遷怒。她曾在陸展元的酒宴上出來之後,手刃何老拳師一家男女老幼二十餘口,這何老拳師與她無怨無仇,且與何沅君也毫不相干,只因為姓了一個“何”字,便枉自送了全家的性命。更有甚者,她對武三通說:“我曾立過重誓,誰在我面前提起這賤人的名字,不是他死便是我亡。我曾在沅江之上連毀六十三家貨棧般行,只因他們招牌上繡上這個臭字。這件事你可曾聽到了嗎……”無疑地,這人已是失心瘋了,非但理性沒有,簡直人性盡失。在《神鵰俠侶》中,此人的故事最是使人憤懣驚訝,同時又最是可恨而又可悲。由武三通這一情瘋與李莫愁這一情魔不約而同地來到江南陸家莊報“相思之仇”,是否可以說“因情成孽”,情之為物,盡可亂性,以至亂世,故而“君子不為”呢?並非如此,看起來,武三通與李莫愁都是因“情”而至瘋至魔,實則“情”亦非“因”,真正決定他們入瘋入魔的還是他們各自的性格修為意志與理性。世上與書中碰到類似於他們這種“愛而不得其所哉”者正有多多,但入瘋入魔的也只不過他們三數人而已。其他的人固然怨矣艾矣,感矣傷矣,只不過暗自悲傷,決不會貽害於人世。其實,大可以為武三通與李莫愁進行一番細緻深入的“心理分析”。只可惜篇章有限,這裡不能盡致,只能略述一二。武三通之瘋,完全是“壓抑”而至“變態”。因為他所愛之人乃是他的義女,而他自己不但有妻室,且又是武林中有名人物(原先則是大理國的名臣)。因而這種“情緒”平常只能抑鬱於心,無法宣洩,則到急變與挫折衝擊,便會衝突而出使人喪失理性與意志。李莫愁相反,她乃是“宣洩”與“放任”。她乃古墓派傳人,非但男女之情受到壓抑,且一切的人類情感都要受到壓抑與克制,這乃是她門派之規。因而此人一到江湖,碰到情仇慘變,原先所壓抑的一切都變成了“變態”且會變本加厲地放任自流,宣洩而出,以至於成為人間之禍害--其病因早在古墓之中即已種下。從而,我們又不能不說到古墓派的事跡與成因。因為這不僅是牽涉到李莫愁的“病因”,且更牽涉到書中的男、女一號主人公楊過與小龍女。這二人正都是古墓派傳人。說來奇巧,古墓派的形成,原來又牽涉到另一對使人感傷的情緣難了的故事。這就是第一次“華山論劍”得了“天下武功第一”的“中神通”王重陽與另一出名的女英雄林朝英的故事。王重陽為全真教主兼創始人,在《射鵰英雄傳》中因早逝而沒有露面,誰也不會想到他的故事--而且是涉及情愛的故事--在《神鵰俠侶》中卻出現了。這真是作者的奇書異術,妙筆生花。
王重陽少年先學文再練武,是一位縱橫江湖的英雄好漢,只因憤於金兵入侵,毀田廬,殺百姓,而大舉義旗與金兵對抗,終於戰敗,憤而出家。自稱“活死人”,住在終南山的一座古墓之中,不肯出墓門一步,意思是雖生猶死且與金人不共戴天。事隔多年,其故人好友,同胞舊部前來勸訪,但王重陽心灰意懶,又覺無面目以對江湖舊侶,始終不肯出墓。直至八年之後,他的生平勁敵林朝英女俠在墓門外百般辱罵,連激他七日七夜,終於使王重陽忍耐不住,出墓與之相鬥。豈知這林朝英哈哈一笑,說他“既出來了,就不用回去啦”。二人經此變故,終於化敵為友,攜手同闖江湖。林朝英對王重陽甚有情意,欲委身相事,與之結為夫婦。當年二人不斷爭鬥,也是林朝英故意要和王重陽親近,只不過她心高氣傲,始終不願先行吐露情意。後來王重陽自然也明白了,但他於邦國之仇總是難以忘懷,常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對於林朝英的深情厚意,只作不知。林朝英則以為他瞧她不起,怨憤無已。兩人本已化敵為友,卻又因愛成仇,約好在終南山比武決勝,結果王重陽敗於林朝英,讓出“活死人墓”,而林朝英自此創出“古墓派”,王重陽則就在同一山上出家修道創立全真派。小說中為此寫道:王重陽與林朝英均是武學奇才,原是一對天造地設的佳偶。二人之間既無或男或女的第三者引起的情海波瀾,亦無親友師弟間的仇怨糾葛。王重陽先前尚因專心起義抗金大事,無暇顧及兒女私情,但義師毀敗,枯居石墓,林朝英前來相慰,柔情高義,感人實深,其時已無好事不偕之理,卻仍是落得情天長恨,一個出家做了黃冠,一個在石墓中鬱郁以終。此中原由,丘處機等弟子固然不知,甚而王林兩人自己亦是難以解說,惟有之一於“無緣”二字而已。卻不知無緣系“果”而非“因”,二人武功既高,自負益甚,每當情苗漸茁,談論武學時的爭競便伴隨而生,兩人一直至死,爭競之心始終不消。林朝英創出了克制全真武功的玉女心經,而王重陽不甘服輸,又將九陰真經刻在墓中……如是,說是無緣卻是有緣,說是有緣卻是無緣,情天難補,恨海難填,人間又多了一至為令人感傷的故事。王、林二位生性如此,便是有情而無緣。嗚呼:問世間,情為何物?
二、離合無常道楊龍
神鵰俠侶,看似豪邁風流,然而讀起來不免充滿了苦澀與蒼涼。楊過與小龍女,一向被認為是“金童玉女”一對璧人,天造地設人人稱羨。然而誰憐楊過青年斷臂之苦,又誰憐小龍女非情失貞之哀,更何況這些表面上的缺陷與他們所經歷的一生悲苦,重重劫難相比簡直不值一談。《神鵰俠侶》這一部書的主要情節,可以說正是以楊過與小龍女之間的情事波折為其主要的線索。在古墓之中,兩人只覺得互相關懷,是師父與弟子間應有之義,既然古墓中只有他們兩人,如果不關懷不體惜對方,那么又去關懷體惜誰呢?其實這對少年男女,早在他們自己知道之前,已在深深地愛戀了。直到有一天,他們自己才知道,決不能沒有了對方而再活著,對方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百倍千倍。每一對相愛戀的男女都會這樣想。可是只有直正深情,具有至性至情,這樣的兩個男女碰到一起,相愛上了,他們才會真正的愛惜對方,遠勝於愛惜自己。然而,正因為這“真愛”與“真情”將對方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便引起了出人意料,但細想來又在情理之中的種種波折與劫難。這些波折與劫難往往是無法想像的奇特而又殘酷,卻又是無法想像的深刻而真實。
自從楊過與小龍女相遇又相愛但卻從不知到自知,他們之間每每舊劫未去,新劫又至,算起來,重大變故一共四次,然而離別的時間則長達十數年之久,而其間殘酷的遭遇更是不堪言說。--這四次都是小龍女主動地離開楊過,離開的原因則正是因為對楊過的真摯深切超過愛惜自己的情意與愛心。一次是因為“失貞失望”;一次是因為“禮教大防”;一次是因為“雙雙誤會”;一次則是因為“救藥犧牲”。一次比一次痛苦,一次比一次更慘烈,一次比一次更長久,而又一次比一次更真摯。第一次離別,因小龍女被喪失理智的歐陽鋒點了穴道,卻被私戀小龍女及至神魂顛倒的全真教第三代掌門弟子甄志丙所乘--這又是一個悲劇故事。
甄志丙行為固然可恥,然而他卻為此邪欲付出了真情以及生命。--小龍女以為是楊過,所以坦然失身。沒料到楊過全然不知所云。依然叫她是“姑姑”,從而使得小龍女失身之餘又復灰心絕望之極。因為深愛著楊過,所以沒將這“負心人”當場擊斃,而只是傷心地遠遠離去。而楊過一來真的不知小龍女失身之事,二來又對男女之情尚處於朦朧無知的階段,所以小龍女的離去,只能是“不知所措,眼見她白衣的背影漸漸遠去,終於在山道轉角處隱沒,不禁悲從中來,伏地大哭。左思右想,實不知如何得罪了師父,何以她神情如此特異,一時溫柔纏綿,一時卻又怨憤決絕?為什麼說要做自己的‘妻子’,又不許叫她姑姑……”他數年來與小龍女寸步不離,既如母子,又若姊弟,但卻從沒有往“夫妻”與“情愛”這方面去想。小龍女不明不白而去,只叫他肝腸欲斷,傷心之餘,幾欲在山石上一頭撞死。只是內心仍有一絲希望,希望“姑姑”突然而去以後突然而來……直至楊過從此出墓下山,追蹤“白衣少女”陸無雙,又結識身世悽苦的完顏萍之後,這才明白,“姑姑”是要永遠地去了,再不回來。而小龍女將會是他的情人與妻子。
好不容易,在大勝關“英雄大宴”上,飽歷憂患與磨難的楊過與小龍女不期而遇,這一回他終於明白了小龍女將不再是他姑姑而要做他的妻子,他也一萬個願意娶她為妻。然而,舊劫剛去,新劫又至。楊過雖已明白男女情事且已決然娶小龍女為妻,並將宣之於天下英雄之前,不免驚世駭俗,遠甚於他以武功大敗達爾巴及霍都兄弟。因為他所要娶的“姑姑”乃是他的“師父”,娶師為妻或娶“姑姑”為妻,皆大違“禮教大防”,為天下英雄所不恥!更何況楊過所生存的年代,正是“禮教大防”極有威權的宋代!雖是江湖人物,亦不敢違之。小龍女先還不甚懂得,後經黃蓉的一番教導--黃蓉在場,龍的情事上屢屢扮演一種好意的悲劇製造者的角色,大值得研究--以及自己的耳聞目睹,於是--她那晚在客店中聽了黃蓉一席話後,心想若與楊過結成夫婦,累得他終身受世人輕視唾罵,自己於心不安。但若與他自在古墓中廝守,日子一久,他定會悶悶不樂。左思右想,長夜盤算,終於硬起心腸,悄然離去。但她對楊過實在是情深愛重,如此毅然割絕,實系出於一片愛他的深意,心想若回古墓,他必來尋找,於是獨自踽踽涼涼地在曠野貧谷之中漫遊。一日獨坐用功,猛地情思如潮,難以克制,內息突然衝突經脈,引得舊傷復發,若非公孫谷主路過將她救起,已然命喪荒山。
公孫谷主失偶已久,眼見小龍女秀麗嬌美,實生平所難想像,不由得在救人的心意上又加上十倍殷勤。其時小龍女心灰意懶,又想此後獨居,定然管不住自己,終不免重蹈覆轍,又會再去尋覓楊過,遺害於他。見公孫谷主情意纏綿,吐露求婚之意,當即忍心答允,心想此後既為人婦,與楊過這番孽緣自是一刀兩斷,兼之這幽谷外人罕至,料得此生與他萬難相見。豈知老頑童突然出來搗亂,竟將他引來谷中。小龍女這番離別,自也是柔腸寸斷,同時又給楊過帶來了不盡的苦難與絕望傷懷,幾乎喪身絕情谷中。說起來,皆拜“禮教大防”之所賜。然而經此磨難曲折,楊龍愛意之深亦鮮明凸現。叫人看了不知是喜是悲。
當楊過歷盡艱辛,脫出絕情谷之難之後,再與小龍女重新聚首,卻只有十八天的生命了。如若能殺了郭靖與黃蓉,倒是既可以報了父仇,又可以以此而去絕情谷中換取情花之毒的解藥,偏偏楊過感於郭靖義薄雲天,為俠之大者而激起了他的滿腔俠義之情。非但不殺相反以性命相護。而又為他排解武氏兄弟因同時愛上郭芙而引起的紛爭,謊稱黃蓉已將郭芙許婚給他,此話偏偏又給小龍女聽到。他每說一句,小龍女便如經受一次雷轟電擊,心中糊塗,似乎宇宙萬物於霎時間都變過了。若是換作旁人,見楊過言行與過去大不相同,定然起疑,自會待事情過後向他問個明白,但小龍女心如水晶,澄清空明,不染片塵,於人間欺詐虛假的伎倆絲毫不知。楊過對旁人油嘴滑舌,胡說八道,對她卻從不說半句戲言,因此她對楊過的言語向來無不深信。眼見武氏兄弟不敵,她自傷自憐,不禁深深嘆了一口氣。當時楊過聽到嘆息,脫口叫了聲“姑姑”,小龍女並不答應,掩面而去。楊過還道是李莫愁所發,自己聽錯,也不深究。小龍女牽了汗血寶馬,獨自在荒野亂走,思前想後,不知如何是好。她年紀已過二十,但一生居於古墓,於世事半點不知,見識便與一個天真無邪的孩童無異,心想:“過兒既與郭姑娘定親,自然不能再娶我了。怪不得郭大俠夫婦一再不許他和我結親。過兒從來不跟我說,自是為了怕我傷心。唉,他待我總是好的。”又想:“他遲遲不肯下手殺郭大俠,為父報仇,當時我一點也不懂,原來他全是為了郭姑娘之故。如此看來,他對郭姑娘也是情義深厚之極了。我此時若牽馬給他,他說不定又要想起我的好處,日後與郭姑娘的婚事再起變故。我還是獨自一人回到古墓去罷,這花花世界只教我心亂意煩。”
若僅僅只是如此,倒也罷了,偏偏她又接著知道了她之失貞,原非楊過所致,而是為全真教的甄志丙所乘--甄志丙痴痴的道:“是你?”小龍女道:“不錯,是我。你們適才講的話,句句是真的?”甄志丙點頭道:“是真的!你殺了我吧!”說罷倒轉長劍從窗中遞了出去。小龍女目發異光,心中悽苦到了極處,悲憤到了極處,只覺得便是殺一千個,殺一萬個,自己也已不是個清白的姑娘,永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深愛楊過……如是,小龍女第三度因為“誤會楊過”同時又“明白失貞真相”的雙重打擊之下離開楊過。這一回可以說是茫然到了極處。最後在終南山上,全真宮前受九大高手之圍,受到致命的重傷!而楊過則因受斷臂之苦,復經情人離去之哀,輾轉月余,終於又情不自禁,抱有一絲希望地來到了終南山上,救了小龍女的性命,但卻終因來遲一步而不能使她倖免於重傷。正如書中所寫:“楊過若是早到片刻,便能救得此厄。但天道不測,世事難言,一切豈能盡如人意?人世間悲歡離合,禍福榮辱,往往便只差於釐毫之間。”--到此,楊過與小龍女才得以不顧一切地在全真觀的大殿之上,重陽祖師的畫像面前拜堂成親,了結心愿。固然是值得神采飛揚,驕傲自豪,且有俯仰百世,前無古人之概。然而,這時非但楊過的情花之毒並未去盡,而小龍女則更是危在旦夕,生死在呼吸之間!……小龍女第四次離開楊過真如生死之別,達十六年之久!只因楊過不願獨生,將千辛萬苦得來的半枚丹藥拋入絕情谷深澗之中。而小龍女則在得知斷腸草能治情花之毒後,為了使楊過好好地服藥解毒從而活在人間,她自己則跳入深澗並訂下“十六年之約”!--為的是讓楊過留有希望,並讓十六年的時光沖淡他的愛與愁。
從此生死茫茫,人世隔絕。古今愛侶,似這般遭盡劫難酷不堪者,只怕不多。幸而,十六年後,居然天緣巧合,這一對極盡人間苦難的少年夫妻終於在中年重逢。對此,小說作者在其《後記》中寫得甚是分明:武俠小說的故事不免有過分的離奇與巧合。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總是應當是可能的。楊過與小龍女一離一合,其事甚奇,似乎歸於天意和巧合,其實卻須歸於兩人本身的性格。兩人若非鍾情如此之深,決不會一一躍入谷中;小龍女若非天性淡泊,決難在谷底長時獨居;楊過若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會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當然,倘若谷底並非水潭而系山石,則兩人躍下後粉身碎骨,終於還是同穴而葬。世事遇合變幻,竅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到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誠哉是論。信哉是論。說是楊過的性格,我們看到,台灣學者曾昭旭在其《金庸筆下的性情世界--論中的人物形態》(載《諸子百家看金庸》一書,台灣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出版)一文中,將楊過歸於“剛猛的生命”一類,其中寫楊過道:
我們前說郭靖是代表一純樸的先天理性,這理性是獨立完足,能自作主宰,衣被他人的。現在,我們如果將這陽剛的理性拉下來,變質為一種生命氣質的話,這就是一種陽剛的生命。但生命的本質既原是空而無自主性,則這陽剛的生命便也只能是有一種形似的獨立自主,形似的對他人之愛。實則他獨立自主只是意氣的剛猛,他的愛也只是情緒上的風流,這全不是理性與道德,全只是浮動的野氣。而楊過便是這剛氣的代表,他因此輕浮佻脫,滅裂多變,然而生命熱力姿彩,也隨處突出。使得一切受壓抑委屈,而生命中有缺陷,有傷痛,有濃郁,有渴求的人,為之痴醉顛狂……這樣的生命,當然不如黃蓉的清暢輕柔而得生命之正(生命本質是虛,所以其表現也當以陰柔和順為正),也因此不易受道德理性的感召而立即欣然順受。但也不如陰柔生命一遇到創傷,便委屈退縮,而是自有其衝突果決,不甘雌伏的氣力。這樣旺盛的生命,也是可以隱通於無限之境的。他只是不如陰柔的生命之易受感召而被提攜至無限,而是要採取主動有態度去求進取,而逼近到無限。他因此不能接受任何委屈任何管束任何領導的,他固不受氣(不接受一切強權的欺負),也不受理(不接受道德的教訓)……其次……而其可能有的歸宿有二,其一便是積極在指向道德仁義的理想,貢獻出他全部的的生命熱力,以建設一個合理的世界。其二便是消極在歸宿於徹底寧靜的玄境,以平息他生命的躁動不安。前者是他生命的根本成全,後者則是他生命的暫時安頓。而在書中,楊過是放棄了前者而畢竟歸宿於小龍女所代表的沖虛之境。
在同一文章中,曾先生言小龍女道:我們試品味《神鵰俠侶》中小龍女的神韻吧,她清淡絕俗,幾欲透明,長居於幽深的古墓之中,直言萬古之長寂,而實無時間空間的變化。所以她是永遠不會老的(她的形貌永遠只是一個小女孩),她只是絕對的沖虛,絕對的寧靜,而即以此沖虛寧靜杳然自存。這是一種又像有,又實在沖虛無跡的存在。這是一種玄境,一種純陰之體。這使我們相起“莊子”里同樣的象徵:“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於四海之外……”進而,該文言“楊、龍結合的本質缺憾”道:現在我們要談到像楊過小龍女這樣的結合,中間含有怎樣的困難與缺憾呢?我們前文已提到這沖虛的理想不是人生究極圓滿的理想,這剛猛的生命也不是沖與清暢的生命。因此在本質上這種結合就只是暫時的。小龍女之下凡是暫時應跡,楊過之要求平息其生命的衝動也只是一種心靈受傷時的暫時要求。到末了,小龍女還是要回歸玄境,楊過也還是要再涉人間的。所以他們的相遇,最好就是如浮雲之聚散,緣盡了,彼此揮揮手,各奔前程,則小龍女不失其應跡渡化,楊過也如其暫時小憩。而一定要歸宿於此,而謀長久的結合,則不但處境磨難多多,內在的缺憾也是極深沉的。而楊過因種種外緣,畢竟決心歸宿於小龍女了,於是,這一份感情便顯現出悲劇性質來。這悲劇從楊過這邊來說。便是他原可以憑自己沖至道德理境,如今限於清虛的格局而不能出頭了。而從小龍女那邊來說,則是她對楊過的許多言行表現有根本的不解。遂顯出二人的結合,有著隱隱的危機……
三、問世間,情為何物
小說中除了上述的內容之外,還有不少的表面類似而又實質不同的故事。這些故事雖各各不同,然而卻又隱隱與小說的主幹、大節相通。小說中的絕情谷主公孫止與其元配“鐵掌蓮花裘千尺”的婚姻悲劇便是一例。究其原因則實質上源於裘千尺與公孫止二人的性格與人品及其意志與修為的低下。裘千尺的凶蠻與雌威管束固然使公孫止難以久伏而不生厭恨之心,而裘千尺對於公孫止的情婦(未必有情,只是相對調戲耳)固然是過於狠辣,而公孫止的報復卻也未免過於陰鷙狠辣令人髮指。公孫止自從遇到小龍女之後,對小龍女之愛固痴,然而其情慾與占有的成份畢竟遠勝於真心真情之奉獻。而自欲娶小龍女而不可得,抑制已久的情慾突然如堤防潰決,不可收拾,以他堂堂武學大豪的身份竟致出手去強奪完顏萍,已與江湖上下三濫的行徑無異。至於後來見李莫愁美貌又私慾相親,而不惜以再度殘害親生女兒為代價,如此可以說是人性喪失了。最後終於被裘千尺所誘而一同葬身於“厲鬼峰”上的百丈洞穴之中(此處正是裘千尺被囚之處),真可以說得上是“殊途而同歸”了。說到底,未必是情,性乃至“欲”所至也,這乃是各人個性的根本表現,在更深的一層上,亦正是人性的永恆的悲劇之一幕。
《神鵰俠侶》中最為動人的篇章自然是楊過與小龍女之間的情事滄桑。然而楊過與陸無雙,程英,完顏萍,公孫綠萼,郭芙,郭襄這些少女間的情事糾葛--或者說這些少女對楊過的情感態度及其“不得其所”的態勢與結局同樣也風光旖旎而又令人傷感默然。楊過至情至性,勇猛剛烈,風流佻達,機變多智,充滿活力而又重義爽朗,加之年輕漂亮,武功過人,體態瀟灑,對一乾少女可以說具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更何況這位少年英俠到處留情,雖似是而非卻是風流瀟灑,以惹下情事為快樂--這也許正是人性的一種悲劇或一種特徵。--從而,雖然他對小龍女情有獨鍾且決意不二,但於自覺或不自覺間,依然有著如此眾多,如此這般的“故事”。
同樣地,這也表現了楊過的性格的不同側面,同時又藉以刻劃出如此眾多的不同性格。楊過在陸無雙面前是“傻”(自然不是真傻)而無拘無束乃至於叫她為“媳婦兒”。這足以表現楊過的輕薄的一面。而陸無雙雖非天真無邪,亦非老成兇惡,只是衷情不已,爽利外露,有情不掩,有淚自流。楊過在程英面前則是“俠”(程英一直發現他救陸無雙,又救黃蓉母女師徒)而高義,發現楊過激情滿懷而又衝動果決。程英對楊過的情則雖時有表露,但畢竟比之陸無雙要含蓄深沉,而且豁達超邁。這與她的外和內剛聰明俊逸有關。楊過之於完顏萍則是“義”而“技高”。正逢完顏萍報仇不得反被人侮的心灰意懶之際,楊過忽然來到,救其性命,許為知音,且教其武功,助其報仇,自然是極大震動並銘刻在心中。只是完顏萍雖楚楚可憐,卻又是主意堅定的“求實派”。楊過之於公孫綠萼是“逗”而瀟灑佻達。公孫小姐自幼長在絕情谷中,幾未與外人接觸,忽然碰到楊過這種風流瀟灑的男子,第一次誇她美貌並言笑不斷,灑脫非常,不能不芳心大動,暗許明言。最後,這位苦命而堅貞的可愛的姑娘終於為其父親所殘害,然也可以是為挽救意中人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相比之下,楊過對這位公孫綠萼姑娘是最為無意言情的一個。
郭芙郭襄這對姐妹對楊過的情愛,極為特別。先說郭芙,她本可與楊過自幼青梅竹馬,然而卻多半因她之驕橫而楊過之憤激,以至於聚而又分;她本已被父親許婚楊過,然而又因其母阻撓,自己不樂於此及楊過情已別戀且堅貞不二而告其終;她本受楊過極多的恩惠,卻因性格不投,氣質不對而如同仇敵,並有斷臂侮罵之舉動--看起來,郭芙之於楊過,或楊過之於郭芙是天生的性格不合,氣味不投,冰炭不容。然而,他們人到中年時,小說中忽然揭開了郭芙這一人物的內心的,甚至不為自己所知更不為他人所知的隱秘:二十年來,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楊過,總是將他當作了對頭,實則內心深處,對他的眷戀關注,固非言語所能形容,可是不但楊過絲毫沒明白她的心事,連她自己也不明白。
此刻障在心頭的恨惡之意一去,她才突然體會到,原來自己對他的關心竟是如此深切。“他沖入敵陣去救齊哥時,我到底是更為誰擔心多一些啊?我實在說不上來。”便在這千軍萬馬廝殺相撲的戰陣之中,郭芙陡然間明白了自己的心事:“他在襄妹生日那天送她這三份大禮,我為什麼要恨之切骨?他揭露霍都的陰謀毒計,使齊哥得任丐幫之主,我為什麼反而暗暗生氣?郭芙啊郭芙,你是在妨忌自己的親妹子!他對襄妹這般溫柔體貼,但從沒半分如此待我。”想到此處,不由得恚怒又生,憤憤地向楊過和郭襄各瞪一眼,但驀地驚覺:“為什麼我還在乎這些,我是有夫之婦,齊哥又待我如此恩愛!”不知不覺幽幽嘆了口長氣。雖然她這一生什麼都不缺少了,但內心深處,實有一股說不出的遺憾。她從來要什麼便有什麼,但真正要得最熱切的,卻無法得到。因此她這一生之中,常常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脾氣這般暴躁?為什麼人人都高興的時候,自己卻會沒來由地生氣著惱?這一段真是妙絕驚人之筆!使人不能不目瞪口呆!全書最想不到的便是這一段!然而全書最為精彩深刻,動人心弦的只怕也正是這一段。從而我們對楊過及郭芙的性格與內心的隱密便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與理解。從而我們對《神鵰俠侶》這部小說亦因此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與理解。
至於郭襄,書中涉及雖少,直至最後幾章才出現,與楊過幾成隔代之人。然而她卻是這部小說的最為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對楊過芳心可可的複雜情愫,亦正是全書動人的篇章。她號稱“小東邪”,實則是黃藥師、郭靖、黃蓉之兼美。出現於書之時,雖則年方十六,然而明麗俊逸、超邁不群之氣,獨具慧眼、暗許芳心之情,卻使人永久難忘。郭襄無疑是書中點睛之筆,她有著人間最美的心靈,有著最純潔的情感.他是作者塑造的集所有美於一身的完美形象,豪邁大方而不失氣度,聰明可愛而痴心,當真是神來之筆.她對大哥哥的思念是書中最精彩的描寫,她始終將自己的情思深藏心底,一心希望大哥哥開心,而總是忘記自己.絕情谷她那痴心一跳,足以讓任何愛情故事顯得蒼白無力.那華山之巔幾行清淚,伴著她尋覓半生.
上述的人物,也許都可以算成是愛情悲劇中的人物,也可以說是悲劇式的愛情中的人物。她們性格各異,美貌不同,然而她們的命運卻大有近似之處。又或者,面對這一乾美麗聰慧或質樸渾含的少女,楊過因情所獨鍾以致不能謄顧,這對楊過來說才是真正的悲劇?!或許是,或許不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也許小說已給予了象徵性的回答。小說的第十七回“絕情幽谷”中的“情花”與“情果”便是“情之為物”的象徵與標本吧?--細看花樹,見枝葉上生滿小刺,花瓣的顏色卻是嬌艷無比,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艷。這“美而多刺”也許也正是“情之為物”的第一特徵。
這“花艷果醜,十果九苦,嘗之才知”自是“情之為物”的第三個特徵了。最後,欲解“情花”(刺)之毒,可以以毒攻毒,以“斷腸草”解之。因為這斷腸草正是生長在情花樹之下。亦即“欲解情花毒,須服斷腸草”便該是“情之為物”的最後的“結論”性的特徵了。也許,以上的這一切都算不上是對“情之為物”或“情為何物”的解釋與回答,而只不過僅僅是一種“象徵”而已。甚而,連“象徵”也說不上,只是一種奇想與隱喻。對與不對,尚待各人獨自去品評。而難題在於,一個人不可能嘗盡“情果”,因而他所“嘗”出的情之滋味未必便是情花,情果,亦即“情之為物”或“情為何物”的真正正確的答案。也許,這根本就是個回答不出的問題。也許,這根本是個無須回答的問題。只能去品味,去感受,去體會,去了悟,或者去學習,去探索,去思考,去尋找。或者去讀小說--如《神鵰俠侶》。金庸的武俠文學在開創了一個武俠盛世以後,慢慢的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了,武俠,這一可以蘊涵人生哲學也可以蘊涵人文情感的文學體,慢慢的變成了娛樂大眾的工具,成人的童話。青少年對影視的認知,變成了他們對文學原著的理解。
精彩劇照
作品後記
《神鵰俠侶》的第一段於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日在《明報》創刊號上發表。這部小說約刊載了三年,也就是寫了三年。這三年是《明報》最初創辦的最艱苦階段。重行修改的時候,幾乎在每一段的故事之中,都想到了當年和幾位同事共同辛勞的情景。
“神鵰”企圖通過楊過這個角色,抒寫世間禮法習俗對人心靈和行為的拘束。禮法習俗都是暫時性的,但當其存在之時,卻有巨大的社會力量。師生不能結婚的觀念,在現代人心目中當然根本不存在,然而在郭靖、楊過時代卻是天經地義。然則我們今日認為天經地義的許許多多規矩習俗,數百年後是不是也大有可能被人認為毫無意義呢?
道德規範、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等社會的行為模式,經常隨著時代而改變,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變動卻十分緩慢。三千年前《詩經》中的歡悅、哀傷、懷念、悲苦,與今日人們的感情仍是並無重大分別。我個人始終覺得,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義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郭靖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句話在今日仍有重大的積極意義。但我深信將來國家的界限一定會消滅,那時候“愛國”、“抗敵”等等觀念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然而父母子女兄弟間的親情、純真的友誼、愛情、正義感、仁善、勇於助人、為社會獻身等等感情與品德,相信今後還是長期的為人們所讚美,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論、經濟制度、社會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 武俠小說的故事不免有過分的離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總應當是可能的。楊過和小龍女一離一合,其事甚奇,似乎歸於天意和巧合,其實卻須歸因於兩人本身的性格。兩人若非鍾情如此之深,決不會一一躍入谷中;小龍女若非天性淡泊,決難在谷底長時獨居;楊過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會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當然,倘若谷底並非水潭而系山石,則兩人躍下後粉身碎骨,終於還是同穴
神雕這種怪鳥,現實世界中是沒有的。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有一種“象鳥”(Aepyornistitan),身高十英尺余,體重一千餘磅,是世上最大的鳥類,在公元一六六零年前後絕種。象鳥腿極粗,身體太重,不能飛翔。象鳥蛋比鴕鳥蛋大六倍。我在紐約博物館中見過象鳥蛋的化石,比一張小茶几的幾面還大些。但這種鳥類相信智力一定甚低。《神鵰俠侶》修訂本的改動並不很大,主要是修補了原作中的一些漏洞。
動畫作品
出品:香港無線電視(TVB)
語言:無線電視粵語配音組配音
集數:78集,
神鵰俠侶古墓奇緣(26集,2003年播出)
神鵰俠侶II襄陽風雲(26集,2004年播出)
神鵰俠侶III十六年之約(26集,2008年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