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鳴作品類型
散文書籍簡介
生活就是一首歌。父母賦於了你生命,社會又給了你人生的舞台和演唱的機會,你不妨大聲的唱下去。如果沒人注重你,不要失望,你首先是為自己活著,而後才隸屬於社會。你為自己創造了,也就為社會貢獻了。所以你首先得注重自己,為自己喝彩,走好自己的人生...生活就是一首歌
我這個人的心理素質特差,遇事便悶悶不樂沉默寡言。當心理的重壓使我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我喜歡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使自己的思緒隨著樂曲的激盪飛揚而波瀾起伏並最終歸於平靜。平靜下來後卻又陷入了深思,命運的多舛是否真注定是我生活中跌宕的音符?出生在物質極為貧乏的六十年代初,幼時因多病多災幾乎夭折,後雖勉強成人了但身體孱弱。懂事了,天天聽到的不是先生的訓導聲就是父母因貧困而致的吵鬧聲。書讀得還可以,遠一程更遠一程,別人是一路收穫一路歌,我是一路孤獨一路愁。讀高中的幾年在學校吃的是每星期一罐頭瓶自製的鹹菜,以至於發育不良,個子矮而黑瘦。畢業分配高高興興回到家鄉,初戀就棄我如弊帚,與第二次斷奶期的極不適應一道留給我苦痛與悲哀。
於是孤獨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道主音符。
孔夫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我呢,三十當立而一事無成,四十無惑而常把酒問天。或許是我這個人天生愚鈍,不可能與孔夫子這樣的聖人比,可我又偏偏心比天高,要求事事完美樣樣出色,對事對物對人吹毛求疵,總希望樣樣做得最好,於是矛盾來了。成敗得失雖有很強的主觀色彩,但也受制於各方面的因素,並非你投入了時間和精力了,並非你認真了甚至於一絲不苟了,命運就會眷顧你,成功就會垂憐你。還會有這樣的情形:你努力工作甚至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還是有問題,你真的做出了成績但沒得到社會的認同!這不,苦惱來了吧?!
苦澀又何嘗不是我生命樂曲中的強音?!
八十年代初我還在學校讀書,當時是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思潮最泛濫的時候,我便在想要是我們這個國度能做到自由擇業了,國家的民主意識也就大提高了。畢業後的十年,我遇到了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的經濟變革,這段時間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百萬民工下廣東,孔雀東南飛不再五里一徘徊,形成了歷史上的又一次人口大遷移,似乎廣東遍地黃金。但掙錢機會卻真的是俯拾皆是,我也想下海衝浪,但眼光不夠長遠,學歷不再是助我起飛的動力而成了一根緊緊束縛自己的繩索,總想著要學有所用,於是不敢脫離單位,眼巴巴地看著別人掏金,自己緊巴著過日子,還得說什麼知足常樂。
無奈也是我人生之歌中常出現的音節。
如同丟進嘴一枚青橄欖,我對四十年的生命咀嚼到的是苦澀、孤獨與無奈。正因為如此,我是那么的希望常春藤會爬進我以後的夢中。
這就需要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冷靜地分析問題。不再用美國那個叫卡特的老頭的觀點套在自己的身上,不再以為成功必然來自於個人的努力進取。努力可以使你成功,投機取巧也可以晉身仕階層,甚至官居高位,比如南宋理宗時的賈似道,不就從一個玩蟋蟀的二流子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這樣想了,我也不一定就能學會溜須拍馬去逢迎,因為我的骨頭天生比狗的重一點。我還得沿著自己選定的路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直至生命的終結。我想到了高亞彪、吳丹毛合著的《在民族靈魂的深處》里的一段話:
勞苦的生活使中國人具有與西方民族截然相反的心理特徵----堅韌的忍耐力。中國人的心理能量很強,他們總是能夠把痛苦內化,通過一系列的理智與感情的衝突,達到物與我的重新和諧與統一,迫使自己去適應各種艱難的客觀環境。
還想到了孔老夫子說過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論述。他一個睿智的老前輩尚且如此,我還能祈求比他老人家的日子好過嗎?
這樣想了,我的心也就釋然了。
四十歲了,四十歲的心態是面對著鏡子,對著自己尚年輕的臉嘲笑自己已不年輕的心。人到中年萬事休啊。可是我的人生之歌還得奏下去,直到彈完最後一個音符,不管它是激盪高昂還是低沉委婉,不管理它是優美動人還是嘔啞難聽,也不管它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不能期望別人的喝彩,但我自信能唱下去,自我陶醉。
生活就是一首歌。不要指望能自己作曲,但肯定能自己填詞,自己演唱,唱出你對生活的感受,唱出你對生命的理解,唱出你不容扼殺的每一個心聲。
生活就是一首歌。父母賦於了你生命,社會又給了你人生的舞台和演唱的機會,你不妨大聲的唱下去。如果沒人注重你,不要失望。你首先是為自己活著,而後才隸屬於社會。你為自己創造了,也就為社會貢獻了。所以你首先得注重自己,為自己喝彩,走好自己的人生每一步。
二○○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