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簡介
中文名稱:烽火赤焰萬里情
英文名稱:Reds
![《烽火赤焰萬里情》](/img/7/8ba/nBnauM3XwMDO2ADO0ADO5IzN5ETM5QTMzQDMwADMwAzMxAzLwg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資源類型:DVDRip
版本:數碼修復版
發行時間:1981年
譯名 烽火赤焰萬里情/赤色分子/ 亂世情天
片名 Reds
年代 1981
國家 美國
類別 劇情/歷史
語言 英語
字幕 英文/中文
IMDB評分 7.2/10 (4,523 votes)
IMDB連結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2979
檔案格式 X264 + AC3
視頻尺寸 864 x 472(ANAMORPHiC)
檔案大小 4CD 4 x 49 x 15MB
片長 195MiNs
導演 沃倫·比蒂 Warren Beatty
主演 沃倫·比蒂 Warren Beatty .....John 'Jack' Reed
黛安·基頓 Diane Keaton .....Louise Bryant
愛德華·赫曼 Edward Herrmann .....Max Eastman
Jerzy Kosinski .....Grigory Zinoviev
傑克·尼科爾森 Jack Nicholson .....Eugene 'Gene' O'Neill
Paul Sorvino .....Louis Fraina
瑪倫·斯塔普萊頓 Maureen Stapleton .....Emma 'E.G.' Goldman
Nicolas Coster .....Paul Trullinger
M. Emmet Walsh .....Speaker - Liberal Club
Ian Wolfe .....Mr. Partlow
貝茜·洛芙 Bessie Love .....Mrs. Partlow
MacIntyre Dixon .....Carl Walters
Pat Starr .....Helen Walters
Eleanor D. Wilson .....Mrs. Reed
Max Wright .....Floyd Dell
George Plimpton .....Horace Whigham
Harry Ditson .....Maurice Becker
Leigh Curran .....Ida Rauh
Kathryn Grody .....Crystal Eastman
Brenda Currin .....Marjorie Jones
Nancy Duiguid .....Jane Heap
Norman Chancer .....Barney
Dolph Sweet .....Big Bill Haywood
Ramon Bieri .....Police Chief
Jack O'Leary .....Pinkerton Guard
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Pete Van wherry
Gerald Hiken .....Dr. Lorber
William Daniels .....Julius Gerber
Dave King .....Allan Benson
Joseph Buloff .....Joe Volski
Stefan Gryff .....Alex Gomberg
Denis Pekarev .....Interpreter in Factory
Roger Sloman .....V.I. Lenin
Stuart Richman .....L. Trotsky
Oleg Kerensky .....A. Kerensky/Witness
Nikko Seppala .....Young Bolshevik Soldier
John J. Hooker .....Senator overman
Shane Rimmer .....MacAlpine
Jerry Hardin .....Harry
Jack Kehoe .....Eddie
Christopher Malcolm .....C.L.P. Party Member
Tony Sibbald .....C.L.P. Party Member
R.G. Armstrong .....Government Agent
Josef Sommer .....State Department Official
Jan Triska .....Karl Radek
?ke Lindman .....Scandinavian Escort (as Ake Lindman)
Pertti Weckstr?m .....Finnish Doctor (as Pertti Weckstrom)
Nina Macarova .....Russian Nurse
Jose De Fillippo .....Russian Doctor
一句話評論
![《烽火赤焰萬里情》](/img/4/c0b/nBnauM3X3cjM3gTMyQjNzMTO5ETMwcDOzUDMwADMwAzMxAzL0Y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Not since Gone With The Wind has there been a great romantic epic like it!
對於沃倫·比蒂來說,《烽火赤焰萬里情》是一次成功的轉變。
——芝加哥太陽時報
即使以今天的標準來看,《烽火赤焰萬里情》仍然顯大膽了些。
——電影評論家
《烽火赤焰萬里情》為我們打開了已經逝去的時代。
——脈搏
回首二十餘年,很難理解這部電影竟然獲得了那么多奧斯卡提名,而且還拿下了三個。
——電影屋評論
幕後製作
【最配不上奧斯卡獎的電影】
每當一個大導演花大價錢用大明星表達大主題,拍一部大電影時,往往能引起一片歡呼之聲,但這樣的電影往往名實不副,《烽火赤焰萬里情》就是很好的例證。沃倫·比蒂為這部電影找來了傑克·尼科爾森、黛安·基頓和吉恩·哈克曼,選擇了俄國革命作為電影主題,確實獲得了不錯的效果。1982年,這部電影獲得了九項奧斯卡提名,並為沃倫·比蒂贏得了一座最佳導演小金人。同一年,休·赫德森也獲得了提名,史匹柏也嶄露頭角,但是,獲獎的卻是沃倫·比蒂。
約翰·雷德是美國著名的左派記者,上世紀二十年代,他奔赴蘇聯採訪報導,寫出了著名的《震驚世界的十天》,《烽火赤焰萬里情》就是根據雷德的真實經歷拍攝而成的。
電影摘要
第一幕:雷德和露易絲·布萊恩特在波特蘭相遇。
第二幕:20世紀10年代在格林威治村的知識分子生活。雷德和露易絲被尤金·奧尼爾和艾瑪·高曼等思想家吸引。
第三幕:雷德和露易絲接受俄國革命的影響。
第四幕:雷德試圖在美國建立共產黨。
第五幕:雷德來到俄國接受布爾什維克的幫助宣傳社會主義。1920年雷德去世,年僅32歲。
五個部分充滿了亂糟糟的爭吵,換句話說,這很難讓你對這段歷史激起足夠的興趣。在第一部分,觀眾必須容忍長時間諂媚性的誘導。在這之後,則是雷德和露易絲一段奇怪的愛情:當他們彼此凝視,伴隨著革命的高潮和八十年庸俗的音樂,這對戀人的愛情似乎也達到了頂點。第二部分似乎值得一看,事實上,如果影片在這個間斷之前結束的話,會比現在這個版本好的多,因為工人運動造成的氣氛足以充實這部電影。也許沃倫·比蒂想得太多了,而且多是西方社會對蘇聯幻覺式的認知,所以才造就了這隻嘈雜的萬花筒。
關於演員
![《烽火赤焰萬里情》](/img/f/92a/nBnauM3X0UzNzETMwQjNzMTO5ETMwcDOzUDMwADMwAzMxAzL0Y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幕後花絮
![《烽火赤焰萬里情》](/img/0/4bd/nBnauM3XwATNzADM3MjNzMTO5ETMwcDOzUDMwADMwAzMxAzLzY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這是最後一部獲得四項奧斯卡表演類獎項提名的電影。自1982年至今,沒有任何一部電影獲此殊榮。
·20世紀80年代中期,ABC想重新剪輯該片上映,但沃倫·比蒂拒絕了。
·電影中傑克·尼科爾森給黛安·基頓的詩真的是尼科爾森寫給她的。
·傑克·尼科爾森一直是尤金·奧尼爾這一角色的不二人選。據沃倫·比蒂講,尼科爾森是唯一能把黛安·基頓從他身邊奪走的人。
·完成《烽火赤焰萬里情》後,沃倫·比蒂體重下降了30磅,並且染上了咽喉炎。這就是為什麼他不接受關於這部電影的任何訪談的原因。
穿幫鏡頭
·當露易絲第一次去紐約找到約翰的公寓時,有些公寓的窗戶上已經安裝了空調。在俄國革命時期,這是不可能的。
·當有軌電車在彼得格勒街上開動時,那出現了一個禁行的交通標識:紅色背景上畫著一道黃線,這個標識不屬於那個時代。
·電影中充當寵物的金毛獵犬直到1930年才引進美國,與時代不符。
摘自
http://lib.verycd.com/2007/12/08/0000173218.html
美國電影學會“百年百大”電影
美國電影學會(AFI)從400片提名美國電影中,評選出100部百年來最偉大的愛情片名單,作為美國電影學院的“百年百大”系列的一個重要部分——“AFI百年百大愛情電影”。由亨弗萊·鮑嘉和英格麗·褒曼主演的影片《卡薩布蘭卡》榮獲榜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