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溝通交際學》共十四章,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評介溝通交際學的傳統,包括修辭學、當眾演講學和修辭批評。第二部分是關於溝通交際學研究的基礎領域,包括溝通學研究方法、人際溝通學、家庭溝通學、組織溝通學和小組溝通學。第三部分是對溝通交際新近發展的幾個領域的介紹和評析,包括跨文化溝通學、性別與人際溝通、健康傳播溝通學、危機溝通學和網路傳播溝通學。作者簡介
魯曙明,1982年初揚州大學英文系本科畢業,1986年華東師範大學英文系研究生畢業。赴美留學前曾於揚州大學任教多年。1997年獲得美國馬里蘭大學傳播溝通學博士,現任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傳播溝通學教授,研究興趣包括傳播溝通學理論、文化傳播學研究方法論、跨文化溝通學等。2005-2006年任美國世界華人傳播學會會長,2003-2007年任美國華人人文社科教授協會會長,兼任美國學術出版社傳播學著作評審、美國《中國研究學刊》(AmericanReviewofChinaStudies)副主編。目錄
第一章西方說辯學/修辭學呂行第二章西方當眾演講學研究與教學黃少榮
第三章修辭批評張玫
第四章溝通學研究方法林燦初
第五章人際溝通學張惠晶
第六章家庭溝通張秀蓉
第七章組織溝通學理論及研究鍾振升
第八章小組溝通學呂新安
第九章跨文化溝通陳國明
第十章性別與人際溝通周典芳
第十一章精神溝通學莊瑞玲
第十二章危機溝通學理論與實踐概論孫瑋
第十三章健康傳播溝通學
馮海榮MarifranMattson
第十四章網路傳播溝通學研究夏雲
精彩書摘
第一章西方說辯學/修辭學西方對說辯學/修辭學(Rhetoric)的研究已經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說辯學始於古希臘的公眾說服和辯論活動,與哲學、政治學、邏輯學及倫理學有著緊密聯繫,已經形成一整套系統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至今已成為西方人文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許多大學裡,Rhetoric是口語傳播學(SpeechCommunication)本科生的必修課,並設有該學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在我國,Rhetoric被譯為“修辭”並有著悠久的研究歷史。但這個譯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國人對這門學科的認識和研究。因為它被歸為語言學的範疇,研究的目的僅是為了增強言辭修飾或文句效果的藝術手法,主要用於文學作品的分析和欣賞。而西方對於這門學科的研究遠遠超出上述範疇。本章將對這門學科在西方的歷史發展過程、主要學者和主要理論進行簡單的介紹和分析,以便幫助國人了解和引進這門學科。
筆者在1998年的拙作《中國古代名辯學》(RhetoricinAncientChina)中將Rhetoric譯作“名辯學”。這是因為古希臘的Rhetoric與我國先秦時期的名家思想和思辨實踐有很多相似之處(Lu,1998)。在這個翻譯的基礎上,Rhetoric在本章中被譯為“說(shui)辯學”,主要是因為西方的人文傳統里,這門學科源於口語說服和辯論的實踐。早在公元前8世紀的古希臘,著名的《荷馬史詩》,如《伊利亞特》(Iliad)和《奧德修記》(Odyssey)就表現了語言的啟發(heuristic)功能、爭論(eristic)功能和勸告(protreptic)功能(Enos,1993)。這幾個語言功能充分說明了語言的說辯作用,同時也指明了西方說辯學的範圍和研究方向。說辯學在古希臘被公認為是藝術範疇(techne),主要表現在公共演講的場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