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學

跨文化交際學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時所發生的一切,所謂跨文化交際學,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時所發生的一切。

基本信息

跨文化交際學

所謂跨文化交際學,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時所發生的一切。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早期也稱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際學最先在美國興起。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文化碰撞時有發生。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強調並維護自己的文化,因此形成了美國的多元文化格局。於是跨文化交際引起了美國學者和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日本也不甘落後,於1972 年在東京率先召開了第一屆跨文化交際學國際研討會,出席人數超過兩千。1974年,跨文化教育訓練與研究學會(SIETAR,Society for Intercultural Education,Training and Research) 在美國正式宣布成立。我國研究跨文化交際學起步較晚。北京外國語大學著名語言學家胡文仲教授於80 年代初期開始從事跨文化交際學的研究,著作頗豐,目前已經編著出版了《跨文化交際學概論》、《跨文化與語言交際》等多部圖書。目前,跨文化交際學已發展成為一門被國際學者們充分重視的集人類學、語言學、心理學、傳播學、社會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所謂跨文化交際學,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時所發生的一切。

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是指在特定的交際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際者使用同一種語言(母語或目的語)進行的口語交際。包含要點:

1、交際雙方必須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2、交際雙方必須使用同一種語言進行交際

3、交際雙方進行的是實時的口語交際

4、交際雙方進行的是直接的言語交際

——《跨文化交際概論》吳為善、嚴慧仙著)

跨文化交際師

跨文化交際師是由上海儒鴻書院首推的一個新興職業。

ACI國際註冊跨文化交際管理師證書介紹:
ACI國際註冊跨文化交際管理師證書ACI國際註冊跨文化交際管理師證書

ACI美國認證協會推出的“國際註冊跨文化交際管理師證書”是被全球157個國家認可的,全球通用。ACI國際註冊跨文化交際管理師證書獲得了美國聯邦政府的公證,具有國際權威性。在中國,ACI是獲得國家人社部認證認可的國際認證機構,人社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OSTA網站對ACI進行機構公示。憑藉ACI證書將有機會參加在美國舉辦的行業會議、論壇、商務考察、培訓等相關活動,可申請進入中國專業人才庫,在國家官網查詢,並作為高級專業人才儲備,存檔供單位人事部門查詢,是崗位聘用、任職、加薪和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

另:ACI證書已得到各省級人社廳、教委和各國內行業協會的認可。

學習重點“跨文化交際師”的學習重點是學習“什麼是文化”;“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同階層、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各類人群文化價值觀的差異是什麼”;“東西方文化比較”;“怎樣從審美視角學習國學,進而挖掘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優秀品格”等概念。“跨文化交際師”技能就是從5000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基點出發,結合中國傳統琴、棋、書、畫、茶之國學技藝修養,通過東西方文化的比較和具體話語溝通藝術、跨文化交際藝術、形象與禮儀藝術的實踐技巧與案例,掌握業務實務中跨文化交際管理技能。

重要意義學會跨文化交際,無疑會極大地拓展個人、企業,甚至一個國家的發展空間和綜合競爭能力。儒鴻書院在教授學習者“跨文化交際師”技能時把跨國、跨種族、跨民族的文化交際管理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更值得關注的是儒鴻書院對於學習者在跨階層、跨職業、跨性別、跨年齡的文化交際管理能力的培養,這將大大有助於學習者在職場上的全面提升和個人職業生涯、事業的發展;組織協調能力、溝通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儒鴻書院“跨文化交際師”人才的培養,準確地賦予了21世紀中華民族中青年一代人文化精神發展的重要時代意義。跨文化交際的套用跨文化交際普遍套用在外交、貿易、國際商務(商務會談/商業活動)、國際旅遊和民間外交、對外漢語言文化教學、對外文化傳播、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外國在華企業、中國駐外企業、以及企業管理、市場行銷、文化傳媒、公共關係等。例如:我國外交部長與外國領導人進行談判是在進行跨文化交際;進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員與外國人談生意是在進行跨文化交際;與外國旅遊者交往、導遊是在進行跨文化交際;與外國留學生、外國教師交往、語言教學是在進行跨文化交際;從組織角度,與外國員工交往、統領和協調是在進行跨文化交際;

課程介紹儒鴻書院的跨文化交際師培訓課程包括國學技藝課程(古箏,圍棋,書法,國畫,茶藝茶道),國學通論課程以及跨文化交際培訓課程。

圖書信息

書 名: 跨文化交際學

作 者:陳國明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6-1

ISBN: 9787561768884

開本: 16開

定價: 37.00元

內容簡介

跨文化交際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這門學科得到了快速發展。

本書以主題方式敘述,突出跨文化技巧或技術的方法與知識,亦強調跨文化交際或傳播的原則與理論,幫助學習者了解跨文化交際的內涵。書中附有大量範例和個案,讓學習者產生親切感,真正體會跨文化交際或傳播的精髓。

作者簡介

陳國明,教授為美國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傳播學博士。主修跨文化交際與組織傳播學,以及傳播研究方法。為美國1987年國際與跨文化交際學傑出博士論文獎得主,目前任教於美國羅得島大學(Universitv of RhodeIsland)傳播學系。除了擔任不同專業期刊編輯與編委之外,也是中華傳播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Chinese Communication Studies)創會會長。目前為國際跨文化交際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tudies)執行長。著作頗豐,除了一百餘篇論文,已出版了《簡明英漢傳播學辭典》(2002,五南出版社)、《文化問傳播學》(2003,五南出版社)、《中華傳播理論與原則》(2004,五南出版社)、《傳播學概論》(2005,巨流出版社)、《媒介素養》(2005,五南出版社)、《傳播研究方法》(2009,復旦大學出版社)、“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1998,Allyn&Bacon)、“Chinese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Resolution”(2002,Ablex)、“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Society”(2000,Peter Lang)、以及“Taking St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Where To Now?”(2005,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等二十餘本中英文著作。

圖書目錄

自序(年版)

第一篇 基礎篇

第一章 跨文化交際學一緒論

第一節 跨文化交際學的需求

第二節 跨文化交際學發展簡史

第三節 跨文化交際學的內涵

第四節 跨文化交際的倫理依據

本書結構

結論

第二章 溝通(交際)與文化

第一節 溝通(交際)的本質與模式

第二節 文化的本質與特徵

第三節 跨文化溝通的意義與特徵

第三章 文化認知

第一節 認知的本質與過程

第二節 影響認知的因素

第三節 文化與認知的關係

第四節 刻板印象

第五節 偏見

第六節 媒體與認知的發展

結論

第四章 文化價值與溝通

第一節 文化價值的本質

第二節 文化價值與溝通

第三節 文化價值取向

第四節 文化價值取向的模式

第五節 文化價值取向模式的套用與局限性

緒論

第二篇 脈絡篇

第五章 語言與文化

第六章 非語言溝通與文化

第三篇 互動篇

第七章 跨文化適應、認同與訓練

第八章 跨文化關係、衝突經營與談判

第九章 跨文化溝通能力

第四篇 未來篇

第十章 跨文化交際學未來的展望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