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前 言
作為一個出版社,能夠不為金錢所誘惑,堅決抵制“一切向錢看”的錯誤傾向的影響,為了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了建設精神文明,甘於並敢於出一些不賺錢的甚至賠錢的書,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出版方針的具體表現。在這一點上,陝西人民出版社是令人敬佩的。我的《宋詞三百首今譯》是陝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的。當時,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和“一切向錢看”的錯誤傾向十分令人擔憂,一些不法書商和有的出版單位見利忘義,製造、販賣不健康的低級庸俗的甚至淫穢色情的和反動的圖書,毒害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而賺取暴利,實在令人心寒。正是在這時,陝西人民出版社以並不高的6000冊印數為我出版了《宋詞三百首今譯》。1990年,為了滿足讀者的需要,他們又以僅3000冊的印數再版了這本書。《宋詞三百首今譯》出版後,我便有個想法,就是再出一本《清詞三百首今譯》,與《宋詞三百首今譯》配套成 龍,形成系列。但在圖書市場萎縮、訂數下降的形勢下,我的這個想法,只能作為想法藏在心中。直到去年,陝西人民出版社的同志問我準備寫什麼時,我才猶猶豫豫地透露了這個想法,不料,他們很重視,極力鼓勵我寫。今年初,他們又找我談,讓我打消顧慮。我十分感動,覺得他們在出版工作中注重社會效益,代表了歷史悠久的陝西人民出版社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於是,我把以前譯的進行加工修改,又新譯了一此寫成了這本書我之所以在《宋詞三百首今譯》之後,首先推出《清詞三百首今譯》,是因為清詞在我國詞的發展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意義。但是,人們對宋詞比較熟悉,對清詞則不那么熟悉。好比你站在一片建築群前,被眼前的建築物擋住了視線,只為它的奇偉瑰麗嘆服,而看不見它後面還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建築物,它們或雄偉,或俊秀,或飄逸,或莊重,或奇異,有的不亞於甚至超過了你眼前的建築物,你只是看不 見罷了。這個比喻不一定恰當,但是,詞產生、形成於隋唐,全盛於宋,復興於清,則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宋詞固然很好,足以與唐詩比美,但清詞也不應小看。清詞、宋詞好比詞史上互相競秀的兩峰,到底誰更強一些,是很難比較的。起碼有一點可以肯定,清代文學是我國文學史上光輝的一頁,詞至清而復興,詞壇上人才輩出,風格流派紛呈,詞作和論詞之作多如星海,僅葉恭綽的《全清詞鈔》,初選得四千多家,成編三千一百九十六家,收詞八千二百六十多首,比宋代多了兩倍。對這一點,不贊成的人恐怕不多。就藝術表現而言,清詞中的優秀之作,繼承了宋詞的優良傳統,並有新的探索和發展。就內容而言,作為反映現實生活的觀念形態的文學作品,清詞所面對的社會,較之宋詞所面對的社會要複雜、廣闊得多,因此,清詞的題材比宋詞要豐富一些。就學習和研究而言,通過清詞認識清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認識清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認識資本主義的萌芽、受封建主義的壓抑和在外國資本刺激下的發展,認識民主革命和民主思想,認識鴉片戰爭的歷史,認識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等等,對於我們堅定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如何用詞的形式反映現實生活,清詞有著更近更直接的借鑑價值。當然,我並非抑宋詞而揚清詞,只是為了引起人們對清詞的重視。 本書共選人清代全期一百三十一家著名詞人的詞作三百首。注意選收了雲中三子、西冷十子、柳州詞派、陽羨詞派、浙西詞派、吳中七子、常州詞派、清末四大家等各大清詞流派的名家名作,力圖反映清詞的精華和全貌;注意選收了反映民間疾苦、清朝統治的黑暗腐敗、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殘酷掠奪和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民主思想和民主革命以及進步的文學觀方面的作品;注意選收了民主革命先驅們的戰鬥詞篇;同時,還注意選收了女詞人的作品。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且又是業餘寫作,故缺點、錯誤在所難免,懇切希望專家和讀者指正。 弓保全 1991年5月22日於西安止園東鄰陋室 |
目 錄
前言
李雯(二首)
月中行(新絲輕染石榴紅)
鳳凰台上憶吹簫(漏咽銅龍)
王 屋(一首)
臨江仙(獨訪柴門深竹里)
何龍文(一首)
江城子(別時猶自怯春殘)
岳 驥(一首)
小重山(古寺寒林綴晚鴉)
吳偉業(八首)
望江南(江南好)
臨江仙(苦竹編籬茅覆瓦)
沁園春(客也何為)
意難忘(村塢雲遮)
滿江紅(沽酒南徐)
如夢令(鎮日鶯愁燕懶)
沁園春(八月奔濤)
賀新郎(萬事催華發)
徐石麒(一首)
浪淘沙(相與說乘槎)
龔鼎孳(一首)
賀新郎(鶴髮開元叟)
曹 溶(一首)
滿江紅(浪涌蓬萊)
吳 綺(五首)
長相思(盼行程)
浣溪沙(吳苑青苔鎖畫廊)
滿江紅(一點青青)
換巢鸞風(天妒人嬌)
清平樂(亂山青接)
孫枝蔚(一首)
採桑子(老僧頭白焦山頂)
徐燦(女,四首)
唐多令(玉笛K清秋)
踏莎行(芳草才芽)
永遇樂(翠帳春寒)
少年游(衰楊霜遍灞陵橋)
尤侗(二首)
蘇幕遮(朔雲寒)
浣溪沙(陌上家家掛紙錢)
李昌垣(一首)
鷓鴣天(十里平蕪帶晚霞)
孫自式(一首)
西江月(身世飄飄落葉)
宋琬(五首)
鷓鴣天(咄咄書空喚奈何)
蝶戀花(月去疏簾才數尺)
一剪梅(飄泊東南劇可憐)
破陣子(拔地千盤深黑)
滿江紅(試問哀蛩)
曹爾堪(一首)
長相思(朝來晴)
宋征輿(二首)
玉樓春(雕樑畫棟原無數)
蝶戀花(寶枕輕風秋夢薄)
毛奇齡(五首)
浪淘沙(杉木為排竹作檐)
南柯子(驛館吹蘆葉)
南柯子(喜摘唯紅豆)
相見歡(花前顧影粼粼)
少年游(行來但覓、旗亭舊跡)
史鑑宗(一首)
鷓鴣天(何處行春不可憐)
丁澎(一首)
長相思(郎採花)
吳兆騫(一首)
念奴嬌(牧羝沙磧)
吳文柔(女,一首)
謁金門(情惻惻)
魏學渠(一首)
少年游(雨過重陽)
魏學洙(一首)
鷓鴣天(輕卷珠簾試晚晴)
李天馥(一首)
憶王孫(妒春良夜愛春朝)
王士禎(六首)
點絳唇(水滿春塘)
浣溪沙(一首0
北郭青溪一帶流
白鳥朱荷引畫橈
蝶戀花(涼夜沉沉花漏凍)
菩薩蠻(東風人柳三眠起)
玉聯環(枇把門巷櫻桃樹)
彭孫y(一首)
生查子(薄醉不成鄉)
董俞(二首)
菩薩蠻(去年元夕和君別)
滿江紅(繡甸春濃)
董元愷(二首)
浪淘沙(新月一弓彎)
酷相思(簾捲簾垂朝復暮)
宋犖(一首)
永遇樂(望去非花)
米漢雯(一首)
滿江紅(擊築遺墟)
陸世楷(一首)
清平樂(三間茅屋)
魯超(一首)
賣花聲(疏雨束輕涼)
曹貞吉(六首)
賣花聲(風緊紙窗鳴)
滿庭芳(太華垂旒)
留客住(瘴雲苦)
百字令(田光老矣)
蝶戀花(五月黃雲全覆地)
滿江紅(滿目淒其)
張台柱(三首)
臨江仙(翠管金尊留不住)
浪淘沙(昨夜夢魂中)
浪淘沙(春柳暮煙含)
陳維崧(十六首)
望江南(江南憶)
南鄉子(天水淪漣)
南鄉子(雞狗騷然)
南鄉子(夔魍喧Y)
南鄉子(萬艘千船)
點絳唇(晴髻離離)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
南鄉子(秋色冷並刀)
虞美人(無聊笑捻花枝說)
醉落魄(寒山幾堵)
洞仙歌(天風忽下)
滿江紅(壞堞崩沙)
滿江紅(野渡盤渦)
水調歌頭(東海黃門老)
醉蓬萊(正歌場匝地)
賀新郎(戰艦排江口)
陳維嵋(一首)
浣溪沙(綠剪堤邊楊柳絲)
陳維岳(一首)
滿江紅(脈脈蒙蒙)
徐(一首)
山花子(千頃盂湖水接天)
朱彝尊(十二首)
高陽台(橋影流虹)
賣花聲(衰柳白門灣)
一葉落(淚眼注)
解佩令(十年磨劍)
憶少年(飛花時節)
南樓令(疏雨過輕塵)
卜運算元(殘夢繞屏山)
酷相思(社鼓神鴉天外樹)
百字令(歌風亭長)
春風裊娜(倩東君著力)
長亭怨慢(結多少悲秋儔侶)
憶王孫(天邊新月兩頭纖)
龔翔麟(一首)
生查子(風急布帆偏)
汪懋麟(一首)
蘇幕遮(落花風〕
董以寧(二首)
鷓鴣天(昨夜天孫罷錦梭)
滿江紅(記得當初)
宋俊(一首)
小重山(策馬平橋落照寒)
王錫(一首)
浪淘沙(遙望海門開)
高士奇(二首)
水龍吟(曉峰新翠飛來)
浣溪沙(一片藍田種不成)
納蘭性德(十九首)
採桑子(誰翻樂府淒涼曲)
浣溪沙(訊息誰傳到拒霜)
浣溪沙(記綰長條欲別難)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蝶戀花(盡日驚風吹木葉)
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金縷曲(德也狂生耳)
金縷曲(此恨何時已)
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
南鄉子(淚咽卻無聲)
南鄉子(風暖霽難收)
念奴嬌(人生能幾)
沁園春(試望陰山)
卜運算元(嫩柳不勝垂)
浪淘沙(夜雨作成秋)
相見歡(落花如夢淒迷)
長相思(山一程)
沈宛(女,二首)
朝玉階(惆悵淒淒秋暮天)
菩薩蠻(雁書蝶夢皆成杳)
孔尚任(一首)
鷓鴣天(院靜廚寒睡起遲)
西江月(幾度平山高會)
方中通(二首)
南鄉子(天浸入江流)
南鄉子(盤古溯從前)
顧貞觀(八首)
雙雙燕(單衣小立)
金縷曲(此恨君知否)
青玉案(天然一幀荊關畫)
菩薩蠻(山城半夜催金析)
南鄉子(嘹唳夜鴻驚)
夜行船(為問郁然孤峙者)
金縷曲(季子平安否)
金縷曲(我亦飄零久)
曹鑒徵(一首)
山花子(小院西風木葉殘)
季式祖(一首)
一剪梅(初長天氣困人時)
史惟圓(一首)
蘇幕遮(柳欹風)
萬樹(一首)
惜分飛(豆酒新槽花露滴)
陳鵬年(一首)
浪淘沙(殘月轉新睛)
蔣景祁(一首)
阮郎歸(天街微雨送春暉)
沈叔培(一首)
山花子(碧柳千條露未乾)
侯文曜(一首)
虞美人影(有時雲與高峰匹)
徐來(一首)
離亭燕(江弄瓊花如練)
查慎行(一首)
臨江仙(兩岸菰蒲聞笑語)
杜詔(一首)
滿江紅(一帶寒汀)
馬曰g(一首)
柳梢青(日麗花酣)
厲鶚(二首)
百字令(秋光今夜)
謁金門(憑畫檻)
楊在浦(一首)
如此江山(蕭齋謝女吟《愁賦》)
滿江紅(骯髒塵寰)
後記
清詞研究書目(一)
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