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餘興光 等編著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0-1
版次:1
頁數:159頁
字數:190000
印刷時間:2010-10-1
開本:16開
紙張:銅版紙
印次:1
ISBN:9787502778514
包裝:平裝
所屬分類:工業技術>環境科學>生態環境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本較系統地論述福建省羅源灣海域環境容量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著作。主要內容包括:羅源灣入海污染源(包括點源和面源)現狀調查和發展趨勢預測;羅源灣生態環境狀況調查分析;羅源灣海域環境容量研究;區域污水入海集中排放口和排放方式研究,各排放口區域納污能力估算;結合海灣環境容量研究,進行養殖環境條件與生態養殖對策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結合羅源灣周邊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進行污染物入海總量控制與生態保護規劃研究。同時本研究以促進羅源灣區域生產力合理布局和海灣生態環境可持續利用,服務羅源灣區域經濟持續繁榮發展為主要目的。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較系統地論述福建省羅源灣海域環境容量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著作。全書共分6章,全面介紹了羅源灣的水文地質、氣候氣象、海水水質、海洋沉積物、生物生態、人海污染源等相關資料,重點分析了羅源灣主要生態環境問題、通過建立潮流場數值模型和水質模型計算了羅源灣的環境容量、合理選擇並計算了污水排放口的納污能力、確定了羅源灣人海污染物總量控制方案,此外在前述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羅源灣海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直接為羅源灣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服務。
本書可供沿海各級政府部門、環保部門、規劃部門、管理部門以及從事海洋化學、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和中、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目錄
第1章羅源灣自然和社會經濟環境概況
1.1自然環境概況
1.1.1地質地貌
1.1.2氣象氣候
1.1.3水文動力
1.2社會環境概況
1.2.1羅源縣社會經濟概況
1.2.2連江縣社會經濟概況
1.3羅源灣海洋資源概況
1.3.1港口航運資源
1.3.2漁業資源
1.3.3礦產資源
1.4羅源灣及周邊地區開發利用現狀
1.4.1基於遙感的羅源灣及周邊地區土地利用分類
1.4.2羅源灣近年淺海灘涂水產養殖基本情況
1.5羅源灣相關規劃
1.5.1羅源灣海洋功能區劃
1.5.2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1.5.3福州港總體規劃
1.5.4羅源縣“十一五”規劃
1.5.5連江縣“十一五”規劃
1.5.6福州港可門深水港區總體規劃布局
1.5.7福州可門港經濟區總體規劃
第2章羅源灣入海污染物負荷估算及發展預測
2.1污染負荷現狀估算
2.1.1土地及海域使用分類及匯水區的劃分
2.1.2陸源污染負荷分析
2.1.3海上污染
2.1.4污染物現狀估算結果
2.2污染物排放預測
2.2.1陸源污染物排放量預測
2.2.2海上污染源排放量預測
2.2.3污染物排放預測結果
2.3結果分析
第3章羅源灣生態環境狀況
3.1羅源灣水環境質量
3.1.1水質現狀
3.1.2羅源灣海水中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含量的月際變化
3.1.3羅源灣主要水質因子的平面分布特徵
3.1.4羅源灣海水水質動態變化趨勢
3.2沉積物環境質量
3.2.1沉積物環境質量現狀
3.2.2沉積物的動態變化
3.3海域生物生態
3.3.1葉綠素和初級生產力
3.3.2浮游植物
3.3.3浮遊動物
3.3.4淺海底棲生物
3.3.5漁業資源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3.4海洋生物質量分析
3.5水體富營養化分析
3.5.1水體富營養化現狀評價
3.5.2富營養化原因分析
3.6赤潮趨勢分析
3.7生態環境狀況小結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3.7.1生態環境狀況小結
3.7.2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第4章羅源灣環境容量計算
4.1環境容量研究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則
4.1.1環境容量的概念和定義
4.1.2水環境容量的國內外研究進展
4.1.3海域環境容量研究的技術依據
4.2環境容量控制因子的選擇
4.2.1環境容量控制(思路)原則
4.2.2環境容量控制因子的選擇
4.3環境容量控制因子的控制目標
4.3.1COD
4.3.2石油類
4.4環境容量與納污能力的關係
4.5羅源灣海水COD生化降解實驗
4.5.1材料與方法
4.5.2結果
4.5.3結論
4.6羅源灣海域環境容量模擬研究
4.6.1潮流場數值模擬
4.6.2羅源灣海域環境容量研究
第5章羅源灣污水排放口的選擇與海域納污能力計算
5.1污水排放口的選擇
5.1.1污水處理、排海和海域水質控制的基本原則
5.1.2污水排放方式與排放口位置的基本條件
5.1.3羅源灣污水排放口的選擇
5.2污染物濃度場的數值模型
5.2.1預測因子
5.2.2二維水質預測數值模型
5.3羅源灣海域COD背景濃度場的模擬
5.4羅源灣海域納污能力
5.4.1預測因子閾值
5.4.2混合區範圍的確定
5.4.3羅源灣海域的納污能力
5.4.4小節
第6章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6.1羅源灣海洋環境保護分區規劃
6.1.1基於海洋功能區劃的環境質量分區控制規劃
6.1.2入海污染物控制標準
6.1.3海洋環境分區保護和污染控制規劃
6.2污染物人海總量控制
6.2.1羅源灣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方案
6.2.2污染物總量控制與削減措施
6.3羅源灣生產力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建議
6.3.1對區域總體規劃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6.3.2海水養殖規模和結構調整建議
6.3.3城市排污口規劃及調整建議
6.4羅源灣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
6.4.1構建羅源灣自然生態保護體系
6.4.2實施海岸帶景觀帶和海岸生態隔離帶建設計畫
6.4.3嚴格控制圍填海工程規模
6.4.4開展羅源灣西、南部海域整治,修復受損生態系統
6.5羅源灣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監控計畫
6.5.1主要監測內容與站位布設原則
6.5.2監控重點
6.6投資估算、效益與可達性分析
6.6.1羅源灣環境保護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
6.6.2規劃可達性分析
6.7羅源灣海洋綜合管理和規劃實施保障
6.7.1加強組織領導,實行羅源灣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6.7.2加大法規建設的力度,嚴格海域環境管理
6.7.3實施總量控制,推進海洋生態系統的綜合管理
6.7.4加大資金投入,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6.7.5加強宣傳教育,擴大公眾參與
6.7.6加大技術支持力度,發展環保產業
文摘
水體和植被有其獨特的波譜特性,因此根據它們的這一特性分別建立水體指數和植被指數,將水體和植被從原始影像中提取出來。圍墾這一土地利用類型也表征為水體,但是根據形狀指數可以很好地將其與水體分離。植被中主要包括林地、疏林、園地和耕地。根據該地區的資料可知,耕地主要分布在高程400m以下,而且耕地類型主要為水田。因此,首先利用監督分類將四種地物做一個初步分類,然後再根據植被指數、穗帽變換的濕度分量以及高程知識將分類結果做後處理。
將水體和植被從原始影像中掩膜出來,將剩下的土地利用類型從影像中解譯出來。剩下的土地利用類型主要包括居民地、灘涂和裸岩,這三者的分布與地形有一定的關係,首先利用監督分類將三者初步分離,然後再根據高程將其做進一步處理。
因此,最終確定將遙感影像分成林地、疏林、園地、耕地、圍墾、居民地、水體、灘涂、裸岩九類。
1.4.1.4分類結果分析
根據目視判讀及所掌握的資料對分類結果進行分析,在分類結果中,園地和耕地分類精度相對較低。一方面由於該地區的地形起伏較大,地物類型繁多,而且園地、耕地的分布比較零散。林地、園地和耕地之間存在一定的異物同譜和同物異譜現象,造成這三者之問的混分。另一方面,由於FM影像的空間解析度為30m,影像上存在較多的混合像元,混合像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土地利用類型的分類精度。
盤點海洋出版社出版書籍(二)
海洋出版社的任務是出好海洋專業書、刊,介紹和推廣國內外海洋科學技術新成就,普及海洋知識,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和推動海洋事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