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簡述元代兒科醫家曾世榮《活幼心書》的概貌及主要學術思想。從上探旁求、心裁獨出;病在謹初、撲之在微;心須活法、臨機權變;業醫體仁、踐履端謹等四個方面闡明其治學風格、辨證特色、治未病思想以及對醫德倫理的貢獻。
作者
元代兒科醫家曾世榮,字德顯,號育溪、演山翁,衡陽人,幼習舉業,以儒攻醫,曾氏在先人治病心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業醫治療小兒疾病的臨床經驗,“上探三皇前哲之遺言,下探克臣茂先之用心,實則吾心固有之理,旁求當代明醫之論”,撰著成《活幼心書》。
內容簡介
《活幼心書》全書共3卷。
卷上為決證詩賦75則,以歌訣形式簡要介紹兒科診法和小兒病證。卷中為明本論43則,論述兒科各種疾病的病因、病證和診斷治療方法。卷下為信效方,載有治療小兒疾病的各種方劑230首,其中有不少方劑為曾氏所獨創。總之,全書內容豐富,辨證詳明,處方精審,又以歌訣列於卷首,利於初學者記誦,實為難得的兒科參考書。
現代整理的版本,以《中國醫學大成》本為底本,以清嘉慶十六年刻本等為校本,經過精心校勘而成。書前增加導讀,書後附有方劑索引,便於讀者查閱。本書為中醫兒科醫、教、研人員所必備,也可供其他中醫人員參考。
作者在小兒的養育和病證的辨證論治方面具有許多獨到的見解:①提倡科學養育觀,以預防為主,防止疾病的發生;②提出先後緩急證治的原則,警示後人避免妄行施治而導致嚴重後果發生;③在論治疾病過程中應遵循先表后里或表里同治以及攻補先後的原則,強調調理脾胃在兒科治療中的重要性;④首倡驚風“四證”、“八候”概念,認為治驚應該審察病源,抓住病機關鍵,要特別注重氣機升降出入,以調暢氣機為要點。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四)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