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金匱鉤玄》綜合性醫書,三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元禮校補。卷一-二以內科雜病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證;卷三為婦人、小兒病證。分證論治,條理賅括,詞旨簡明。朱氏倡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治法以補陰為宗,復長於治郁,書中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這方面的學術經驗。戴氏所補訂的內容,亦頗精當可取。因避康熙諱,將“鉤玄”改為“鉤元”。又《薛氏醫案》收入本書,改名《平治薈萃》 。現存明清多種刻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
作者
朱震亨,字彥修(1281──1358年),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習儒學,後改醫道,在研習《素問》、《難經》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訪求名醫,受業於劉完素的再傳第子羅知悌,成為融諸家之長為一體的一代名醫。臨證治療,效如桴鼓,多有服藥即愈不必複診之例,故時人譽之為“朱一貼”。弟子眾多,方書廣傳,是元代最著名的醫學家。著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金匱鉤玄》、《本草衍義補遺》等。
圖書
《金匱鉤玄》為元·朱震亨撰,明·戴原禮校補。全書共3卷,並附醫論6篇。卷一、卷二為內科、喉科和外科病症,卷三為婦科、兒科病症。內容收入內科病症87種,喉科 、外科病症12種,婦科病症16種,兒科病症22種,總計137種。每病症均簡要地論述病因病機、治療方藥,並貫穿氣血痰郁的辨證綱領,充分體現了丹溪學術思想在臨床上的運用。書後所附的“六篇大論”,是戴氏對丹溪學術思想的繼承和發揮。因此,本書成為代表丹溪學術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我們今天學習丹溪學術思想的重要參考文獻。
本次整理以明慎修堂刊本為底本,對原書的目錄給予了重新編排,書前增加導讀,書後附有方劑索引,很適合廣大中醫藥臨床人員和中醫院校學生、自學中醫者閱讀。
章節目錄
卷第一
中風
六郁
癩
寒
傷寒
暑
注夏
暑風
濕
內傷
火
傷風
發斑
疹
溫病
瘧
咳嗽
痰
喘
哮
痢
噤口痢
泄瀉
脾泄
霍亂
乾霍亂
嘔吐
噁心
翻胃
傷食
痞
噯氣
吞酸
嘈雜
五疸
消渴泄瀉
水腫
鼓脹
自汗
盜汗
呃逆
頭風
頭痛
頭眩
頭暈
眉棱痛
耳聾
卷第二
心痛
腰疼
脅痛
腹痛
痛風
勞瘵
咳血
嘔血
咯血
衄血
溺血
下血
腸風
夢遺
精滑
濁
淋
小便不通
關格
小便不禁
癇
健忘
怔忡
驚悸
痙
血塊
吐蟲
瘢瘕
茶癖
癭氣
疝
腳氣
痿
發熱
陽虛惡寒
手心熱
手麻
手木
厥
面寒面熱
喉痹
纏喉風
喉咽生瘡並痛
口瘡
酒渣鼻
肺癰
肺痿
天皰瘡
漏瘡
痔漏
腸癰
結核
脫肛
卷第三
婦人科
經水
血崩
帶下赤白
子嗣
產前胎動
惡阻
束胎
安胎
胎漏
子腫
難產
產後血暈
泄
惡露不盡
中風
發熱惡寒
小兒科
吐瀉黃疸
急慢驚風
疳病
痘瘡
腹脹
夜啼
口糜
脫囊腫大
脫肛
木舌
癮疹
咯紅
吃泥
痢疾
解顱
蛔蟲
口噤
風痰
癩頭
赤瘤
鼻赤
火豈君相五志俱有論
氣屬陽動作火論
血屬陰難成易虧論
滯下辯論
三消之疾燥熱勝陰
泄瀉從濕治有多法
方劑索引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四)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