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5-1
字數: 160000
版次: 1
頁數: 156
印刷時間: 2007-5-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010060729
包裝: 平裝
內容簡介
全書共六章十六萬字,依次為“有關紙的發明”、“紙以前的書寫材料”、“木簡和竹簡”、“簡牘述說的書寫世界”、“樓蘭出土的文字資料——木和紙的並用”、“由漢到晉——由簡牘到紙”。通觀全書,其最大的特徵就是探究視角的新奇獨特,谷至從“書寫材料”嬗變角度入手,圍繞漢晉前後書寫材料變遷的主線,探究書寫材料及其所蘊涵的文書行政制度的發展變化,又以文書行政體系變化進而引申出政治制度的演進。這種看似囿於簡牘又超越簡牘的探究方法,給讀者一種全新感受,使我們在了解書寫材料變遷的同時能夠清楚觀察到漢晉前後中國行政體系的演進,這種探究方法,無疑為相關探究者提供了具有啟迪意義的探究範式...
作者闡述
這本《木簡、竹簡述說的古代中國》,是2003年日本岩波書店出版的日文同名書的中譯本。譯者劉恆武曾留學於日本佛教大學研究生院,同時作為班員參加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我主持的研究班,在本書的翻譯和出版過程中,劉君付出了諸多辛勞。
承蒙劉恆武君和人民出版社的精心安排以及寧波大學科研基金的支持,本書中文版得以順利付梓,我作為作者覺得十分欣喜,感謝之意無以言表。希望拙著可以讓中國研究者更多地了解日本的簡牘研究,從而促進這一領域的發展。劉恆武君在日語方面精研日久,貼切完美地譯出了筆者日文原稿的筆調和文風。我已仔細閱讀了譯稿,並與劉君反覆交換過意見,應該說,這部譯稿已經打磨得相當成熟。劉君不僅是本書的譯者,亦是本書的評論者。
在本書出版之際,有不少的感慨,雖系一已的所思所想,卻想在此抒表出來,作為本書的收尾。
在二十五年前的1981年,我作為進修生遠赴陝西西安的西北大學留學。當時年紀不過二十七八歲,同學當中有黃留珠、王維坤、張廷皓、周天游和余華清等人,現在諸位都已各成一家,在中國學術界擔負著不同的重任。雖然當年我們不過是一群書生意氣的學子,卻彼此相約,希望攜手致力於中日兩國的學術交流。
專家推薦
羅新,45歲,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魏晉南北朝史、北方民族史
這部本來是作為通俗讀物而寫的書,竟然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使專業工作者也可以當作優秀的專著來學習。如果能夠與作者的前輩藤枝晃的一部同類型名著《漢字的文化史》(李運博譯,中華書局,2005)合起來讀,就更能夠激發你對中國學術的感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