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的河》

《暗的河》

《暗的河》是作家潘能軍的作品之一。

《暗的河》《暗的河》

作品簡介

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個體弱多病的小孩,因為親眼目睹了給他治病的醫生被無辜殺害的慘狀,從此染上一種怪病--只要看見鮮紅的東西就嘔吐不止。"病孩"的妹妹因無人照顧,最後死於非命,"病孩"的父親也在一次兩派的廝殺中神秘失蹤,留下母親一人忍辱負重。母親在尋找失蹤丈夫的過程中,經歷了比離奇更離奇、比荒唐更荒唐、比慘痛更慘痛的歷程。本書以"病孩 "為視角,氣氛神秘獨特,語言詭譎張揚,體驗沉重慘痛。

作者簡介

潘能軍,六十年代出生。已出版詩歌《青春不會老去》( 1986 年)、《一座花園的構成》( 1992 年)、《舌尖上的冰凌》( 1999 年)、隨筆集《夢想的代價》( 1998 年)、散文集《旁邊的花園》( 1999 年)。 2001 年開始小說創作,已出版長篇小說《爛醉如泥》( 2001 年曾獲得“貝塔斯曼杯”全球網路原創文學長篇小說獎)、《暗的河》。 曾在《人民文學》、《上海文學》、《小說選刊》等刊發表作品。

作品賞析

那一年我不到八歲

春分時節,在病榻上我又一次聞到了濃烈的中藥氣味。這種氣味混合著死亡的氣息,還有母親的嘆息。從視窗透過來的陽光,好像是從腐爛的稻草垛里生長出來的絲絲幼莖,軟弱得使我感到一絲心痛。

我害怕這樣的陽光,在時序的輪轉下,我的生命也在陰陽兩極輪轉。尤其是每年春分時節,一場春雨像嬰兒的尿水,淅淅瀝瀝。打濕後的土地,開始萌動著酸澀的欲望,地氣暗暗上升,天地間混合的氣流開始嚴重侵擾我的身體,使得我的呼吸變得困難起來。

母親在廂房裡自言自語地說,過一會兒,壯素就來了。

母親走出門,朝村口的路望了望。陽光在她凌亂的頭髮上跳起來;一隻麻雀從她頭頂驚慌地逃竄而過,像樹上最後一片頑強的枯葉,終於從空中抖落。

壯素走到我的病榻前,他一言不發,接過母親的茶碗時也沒吭一聲。他的臉灰暗,一隻青筋畢露的手放到我的頭上,然後看了看我的舌頭。他還是沒有說話,也沒問我半句有關身體不適的情況,然後就在一張發黃的紙張上快速地寫了起來。我隱約感到處方單的上頁有一條紅顏色的“最高指示”,是那條在馬灘溝隨處可見的“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

寫完處方後,壯素的神情依舊默然。然後他把處方遞給母親說,用一隻熬吧。

母親怔怔地望著壯素。

壯素是個黑四類分子,成分複雜,據說他的爺爺當過國民黨時期的偽縣長,他的父親曾是馬灘溝有名的中醫

母親也沒有說話,她捏著那張處方,像捏著我的命根。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那張處方,竟是壯素給我開的最後一張處方。一年後,當我的病慢慢開始好轉的時候,壯素卻死了。

壯素死在萬眾睽睽之下,他的頭是被兩個壯漢用鐮刀活活割斷的。那一天,我在萬人涌動的浪潮和狂呼聲中,差點被人踩成肉餅。雖然我沒有目睹壯素死亡的全過程,然而,多年以後,那種鋪天蓋地的血腥氣息像一隻碩大無朋的黑鳥,一直在我大腦里縈繞,並且使我的呼吸不自覺地堵塞起來。

那一年我不到八歲。

目錄

第一章
我的存在遠遠不如那隻哀愁而高貴的黃狗,它獨往獨來,如風似影地縱橫在高高的河堤和漫無邊際的田埂、荒野上,雜草蔓生的野竹林成了它最安全的隱居之地。我在荒芫的童年,不會比一條狗活得更有價值。
第二章
巧秀不是不想理睬母親,而是面對母親,她不知道怎么叫喚,因為她已經改姨母叫媽了。大人們開始誰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巧秀只是有點怯生生地看了母親一眼就走了。用現在的時鬢話說,母親突然使她“失語”了。
第三章
巧秀見人就描述父親所在工地是多么宏大,但是從她含糊的活的話語裡,人們一般只能感悟到幾個字:戰鼓擂動,紅旗飄飄。說到這些時候,巧秀的眼神里有種自得的神情。
第四章
隊長自製了一隻巨大的口罩戴在頭上,只露出兩眼睛,手裡拿著一根鐵昆企圖搗爛棺材。據說,他一邊乾嘴裡還一邊背誦著毛主席語錄,一切腐朽的東西都應該砸爛砸碎。
……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附錄一:小說瀰漫二鍋頭的味道
附錄二:《爛醉如泥》:描述了一個充滿混亂和偏見的年代

基本信息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ISBN:7535428789
·條碼:9787535428783
·版次:1
·裝幀:平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