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陷型疊合盆地的原型恢復:以濟陽坳陷中生代盆地為例》

《斷陷型疊合盆地的原型恢復:以濟陽坳陷中生代盆地為例》

《斷陷型疊合盆地的原型恢復:以濟陽坳陷中生代盆地為例》選擇我國東部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作為解剖對象,探討了中、新生代盆地的疊合關係,提出了盆地疊合單元的概念,分析了各疊合單元的石油地質意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斷陷型疊合盆地的原型恢復:以濟陽坳陷中生代盆地為例》《斷陷型疊合盆地的原型恢復:以濟陽坳陷中生代盆地為例》
斷陷型疊合盆地的原型恢復:以濟陽坳陷中生代盆地為例》針對斷陷型疊合盆地的特點,選擇我國東部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作為解剖對象,以中、新生代控盆斷裂發育特徵及其對地層沉積與剝蝕的控制作用為核心研究內容,恢復了中生代各構造階段的盆地原型,探討了中、新生代盆地的疊合關係,提出了盆地疊合單元的概念,分析了各疊合單元的石油地質意義。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了一套斷陷型疊合盆地原型恢復的思路和方法,旨在豐富我國疊合盆地的研究理論,指導濟陽坳陷前第三系的油氣勘探實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疊合盆地的概念及類型
一、疊合盆地的概念
二、疊合盆地的分類
第二節 疊合盆地原型研究的科學意義
第三節 研究思路及研究內容
第二章 濟陽坳陷斷裂構造發育與演化
第一節 斷裂構造特徵概述
第二節 斷層活動性的定量分析
一、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北東(東)向斷層活動性分析
三、東西向斷層活動性分析
四、北西向斷層活動性分析
第三節 中、新生代斷裂發育特徵
一、印支構造運動期
二、燕山構造運動早期
三、燕山構造運動中、晚期
四、燕山—喜馬拉雅構造運動過渡期
五、喜馬拉雅構造運動早、中期
六、喜馬拉雅構造運動晚期
第四節 斷裂構造的演化與轉型機制
一、印支構造運動晚期Nw向逆沖斷層的形成
二、燕山構造運動中、晚期Nw向斷層構造反轉
三、燕山—喜馬拉雅構造運動過渡期斷層的活動與演化
第三章 濟陽坳陷中生代地層劃分與對比
第一節 中生代地層特徵
一、岩性地層特徵
二、生物群組合序列
三、測井定量地層劃分
第二節 地層劃分標誌及標準剖面建立
一、地層劃分標誌及時代厘定
二、標準剖面的建立
第三節 區域地層對比
一、侏羅系
二、白堊系
第四章 濟陽坳陷中生代構造層劃分與展布
第一節 中生代構造層劃分
第二節 中生代各構造亞層的識別
一、中生代內部不整合面的識別
二、中生代各構造亞層的特徵
第三節 中生代構造亞層的殘留厚度
一、第二構造亞層
二、第三構造亞層
第五章 濟陽坳陷中生代地層剝蝕與原始厚度
第一節 地層剝蝕量的計算方法
一、構造橫剖面法
二、沉積速率法
三、聲波時差
四、鏡質體反射率法
五、磷灰石裂變徑跡法
六、宇宙成因核素法
七、波動方程法
八、方法的評價與討論
第二節 各構造層的剝蝕厚度
一、古生界的剝蝕厚度
二、三疊系的剝蝕厚度
三、侏羅系的剝蝕厚度
四、白堊系的剝蝕厚度
第三節 中生代構造層的原始厚度
一、第一構造亞層的原始厚度
二、第二構造亞層的原始厚度
三、第三構造亞層的原始厚度
第六章 濟陽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格局及演化
第一節 盆地演化的區域背景及控制因素
一、周邊造山帶及深大斷裂的形成與演化
二、深部動力學機制與成盆
第二節 中生代原型盆地格局與演化
一、古生代基底發育
二、早一中三疊世大型內陸盆地
……
第七章 濟陽凹陷盆地疊合關係及石油地質意義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疊合盆地的概念及類型
一、疊合盆地的概念

中國大陸地處西伯利亞(以及後來的勞亞)與岡瓦納大陸之間的轉換構造域,由包容在幾個巨型造山帶之間的華北、揚子、華南、塔里木等小陸塊及眾多的微陸塊拼合而成,由早到晚依次受古亞洲洋(勞亞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動力體系控制,這三大動力體系在時間、空間上相互疊加、複合或干涉,造成了我國盆地成因機制的多樣性和盆地演化過程的階段性、複雜性及多旋迴性(李德生,1994;田在藝等,1996;任紀舜,2002;賈承造,2005)。

鑒於中國盆地這種複雜的疊加地質結構,中國油氣地質學家們發現很難用傳統意義上的、依據威爾遜構造旋迴所定義的、單一的盆地類型或者某一類原型盆地來定義中國大陸上分布的各個沉積盆地(賈承造,2005)。為此,朱夏先生提出了盆地的“活動論構造歷史觀”(朱夏,1965、1983、1984)和“盆地運動體制”(朱夏,1986、1990)的概念,認為中國古生代盆地與中、新生代盆地分屬兩個地質歷史階段,是與兩種全球熱-構造運動體制(古生代的槽一台體制,中、新生代的板塊體制)相聯繫的兩套沉積盆地。盆地構造體制的轉變使得盆地的形成環境、沉降機制、沉積充填、構造變形等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新的沉積盆地可能繼承前期盆地的某些特點,但更多的可能是新生成分。這為疊合盆地概念的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國含油氣盆地所具有的複雜地質結構被越來越多的石油地質學家所意識到,在國際上曾被稱為“中國型盆地”(Bally和Snelson,1980),這些盆地不是一個由具有固定邊界的盆地基底經過多次沉降和構造變動而形成,也不是由多期負向構造上下簡單疊覆而形成,而是由一系列陸、海地質單元經歷多期次、多方位構造疊加複合,並在最新一期構造變動中定格形成。不同的研究者給其冠以不同的名稱,如多旋迴盆地、疊加盆地、疊合盆地、複合盆地、殘留盆地等(黃汲清,1980;朱夏,1983;田在藝,1989;劉光鼎,1997),目前“疊合盆地”這一名詞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和採用。

……

值得一看的好書(二)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列國志:保加利亞》
《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一本通》
《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
《新地理知識一本通》
《才學世界:中國國家地理圖鑑》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概況》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概況》
《海北藏族自治州概況》
《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教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地理信息系統教程》
《城市人工水體水環境生態效應與保護》
《城市人工水體綜合效應與調控》
《九州山河錄》
《遼寧歷史地理》
《黑龍江省地圖冊》
《中華經典藏書:水經注》
《從混沌到秩序:中國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論》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概況》
《水經注全譯》
《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中國歷史地理與地理學史研究》
《中國省區地理系列叢書:吉林地理》
《典藏中國國家地理》
《典藏環球國家地理》
《西征紀程中俄界記》
《港澳台外籍學生用書:地理》
《數字測繪成果質量要求》
《稻城—香格里拉精神史》
《塔克拉瑪乾沙漠和周邊山區天氣氣候》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學叢書:景觀生態學》
《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地表物質循環:西南喀斯特流域侵蝕與生源要素》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觀測技術及時空變化特徵》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模型》
《失落的安瀾園》
《城市人工水體水文效應與防災減災》
《城市人工水體的氣象效應與局地環境變化》
《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植物地理學》
《滇西蘭坪-思茅盆地TSM分析》
《中國和韓國的寒武系》
《銀川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
《寶石學教程》
《地震多次波去除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國新疆富蘊:庫爾勒地學斷面》
《中國新疆額敏:哈密地學斷面》
《斷陷型疊合盆地的原型恢復:以濟陽坳陷中生代盆地為例》
《中國山洪災害防治區劃》
《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環及其地質環境效應》
《礦床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
《探索新疆地質礦產資源奧秘》
《大力推進土地整治統籌城鄉發展用地》
《遼河盆地東部凹陷中央凸起地層及岩性圖集》
《石油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普通地質學》
《準噶爾盆地南緣斷褶帶石油地質特徵》
《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法勘探教程》
《地質系統整體觀理論探索與套用:地質力學研究的進展》
《粵港(深圳)地質科學與工程》
《中國西北部地質概論:秦嶺、祁連、天山地區》
《公路地質災害防治指導手冊》
《自然元素單質及其互化物礦物:中國礦物志》
《中國西南岩溶丘陵地區典型岩溶水系統研究:以石期河岩溶流域為例》
《世界找礦模型與礦產勘查》
《浙江火山岩非地熱異常區地熱資源勘查研究:以寧波鄞州-舟山地區為例》
《全國主要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
《中國地質調查局人才發展戰略研究》
《華北賦煤區南部濟源煤田下治區沉積環境分析及野外工作方法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