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

《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

《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基於“十一五”水專項“流域水生態功能評價與分區技術課題”(編號2008ZX07526-001)之研究成果。主要為從生態系統的角度客觀地評估河流的健康狀況、分析河流環境問題的角度出發,介紹了河流生態調查的重要性。

基本信息

簡介

《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

《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內容講述了河流生態學調查內容涵蓋了流域環境調查、河流形態調查、河岸帶植被與土壤調查、河流水體即沉積物理化因子調查、浮游生物和著生藻類調查、底棲動物、魚類和大型水生植物調查以及數據質量保證與控制等七方面。各章詳細介紹了所需調查的內容、技術與方法,數據質量要求、樣品的保存和運輸等。

書籍介紹

《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由孟偉張遠、渠曉東等編著,共分9章。第1章介紹河流生態調查的發展、評價方法及套用;第2章介紹河流的概念、特徵及其不同空間尺度下的生態調查內容;第3章介紹流域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環境的調查技術;第4章介紹河流地貌、形態、水文和底質的調查技術,並總結了河流分類方法;第5章介紹河流岸帶植被和土壤調查技術:第6章介紹河流水質和沉積物的採樣方法、保存和分析方法等;第7章和第8章分別介紹河流中浮游生物、著生藻類、底棲動物、魚類和大型水生植物的調查技術;第9章介紹河流野外調查、室內分析和鑑定的數據質量保證和控制方法。《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可供計畫實施河流生態評價和監測的管理部門、大學和研究機構學習參考。

目錄

第1章緒論
1.1河流生態調查的目的與意義
1.2河流生態調查發展歷史
1.3河流生態調查與評價方法
1.4河流生態調查在環境管理中的套用
1.4.1河流生態系統健康評價
1.4.2參照點位的識別
1.4.3環境因子影響作用的識別
1.4.4河流生態保護與修複方案的制訂
第2章河流特徵及其不同空間尺度下的生態調查內容
2.1河流的基本概念
2.2河流的縱向特徵
2.3河流的橫向特徵
2.4河流的空間尺度特徵
2.5河流生態調查方案
第3章流域環境調查技術
3.1河流邊界與水系的提取
3.1.1流域範圍確定
.3.1.2河網水系提取
3.1.3河網分級
3.2流域自然環境調查
3.2.1流域地貌特徵調查
3.2.2植被調查
3.2.3氣候、氣象調查
3.2.4水文與水資源調查
3.3流域社會經濟調查
3.3.1人口調查
3.3.2經濟狀況調查
3.3.3污染源現狀調查
3.3.4土地利用調查
3.3.5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調查
3.3.6水利工程調查
第4章河流生境要素調查技術
4.1河流地貌特徵調查
4.2河流地理形態調查
4.2.1準備
4.2.2步驟
4.3河流水動力學調查
4.3.1河流水文測量的指標
4.3.2水文測量方法
4.4河流底質調查
4.4.1底質組成
4.4.2卵石計數調查方法
4.4.3底質包埋狀況評價
4.5河流基本類型劃分
4.5.1河流分類方法
4.5.2河道分類方法
4.5.3生境分類方法
第5章河岸帶植被與土壤調查技術
5.1概述
5.2河岸帶植被調查
5.2.1踏查法
5.2.2樣方調查設計原則
5.2.3植被群落結構與多樣性調查
5.2.4生物量和生產力調查
5.2.5凋落物地表現存量調查
5.2.6土壤種子庫調查
5.2.7土壤呼吸調查
5.3河岸帶土壤調查
5.3.1河岸帶土壤取樣方法
5.3.2取樣用具準備
5.3.3取樣注意事項
5.3.4土壤理化測定
5.4數據分析方法
第6章河流水質及沉積物調查技術
6.1河流水質調查
6.1.1採樣設備及材料
6.1.2採樣方法
6.1.3水樣的保存
6.1.4樣品的運輸
6.1.5水樣的分析測定
6.2河流沉積物調查
6.2.1採樣設備與材料
6.2.2沉積物樣品的採集
6.2.3樣品的運輸
6.2.4樣品的製備
6.2.5樣品的分析
6.3數據記錄
第7章浮游生物和著生藻類調查技術
7.1浮游生物調查
7.1.1採樣設備與工具
7.1.2採樣點的選擇
7.1.3採樣量的要求
7.1.4定性調查
7.1.5定量調查
7.1.6樣品的保存固定
7.1.7樣品的定量
7.1.8記錄
7.1.9種類的鑑定
7.1.10數據處理
7.1.11注意事項
7.2著生藻類調查
7.2.1天然基質法
7.2.2人工基質法
7.2.3野外質量控制
7.2.4著生藻類相對豐度與物種數分析
7.2.5數據分析方法
7.2.6著生藻類生物量計算
第8章河流大型底棲動物、魚類和大型水生植物調查技術
8.1河流大型底棲動物調查
8.1.1採樣點規劃
8.1.2採樣工具與設備
8.1.3樣品保存與轉運
8.1.4實驗室內底棲動物樣品處理
8.1.5底棲動物參數計算
8.2河流魚類調查
8.2.1採樣點規劃
8.2.2採樣工具與設備
8.2.3採樣方法
8.2.4魚類標本的選取和保存
8.2.5樣品的測量和稱重
8.2.6種類的鑑定
8.2.7數據的處理
8.3大型水生植物調查
8.3.1水生植物群落調查
8.3.2採樣設備和工具
8.3.3水生植物採集方法
8.3.4水生植物數據計算方法
8.3.5樣品乾重測定方法
8.3.6樣品保存
8.3.7種類的鑑定
8.3.8數據分析
第9章數據質量保證和控制
9.1概述
9.2數據質量保證的基本要求
9.3樣品採集過程的質量保證
9.3.1採樣方法
9.3.2樣品的採集、運輸和保存
9.4實驗室分析過程的質量保證
9.4.1選擇分析方法的原則
9.4.2分析方法的檢驗
9.4.3合格實驗室
9.4.4基本操作
9.4.5各實驗室統一考核
9.4.6實驗室內的數據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附錄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附錄2文中引用的標準

值得一看的好書(二)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列國志:保加利亞》
《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一本通》
《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
《新地理知識一本通》
《才學世界:中國國家地理圖鑑》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概況》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概況》
《海北藏族自治州概況》
《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教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地理信息系統教程》
《城市人工水體水環境生態效應與保護》
《城市人工水體綜合效應與調控》
《九州山河錄》
《遼寧歷史地理》
《黑龍江省地圖冊》
《中華經典藏書:水經注》
《從混沌到秩序:中國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論》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概況》
《水經注全譯》
《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中國歷史地理與地理學史研究》
《中國省區地理系列叢書:吉林地理》
《典藏中國國家地理》
《典藏環球國家地理》
《西征紀程中俄界記》
《港澳台外籍學生用書:地理》
《數字測繪成果質量要求》
《稻城—香格里拉精神史》
《塔克拉瑪乾沙漠和周邊山區天氣氣候》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學叢書:景觀生態學》
《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地表物質循環:西南喀斯特流域侵蝕與生源要素》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觀測技術及時空變化特徵》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模型》
《失落的安瀾園》
《城市人工水體水文效應與防災減災》
《城市人工水體的氣象效應與局地環境變化》
《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植物地理學》
《滇西蘭坪-思茅盆地TSM分析》
《中國和韓國的寒武系》
《銀川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
《寶石學教程》
《地震多次波去除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國新疆富蘊:庫爾勒地學斷面》
《中國新疆額敏:哈密地學斷面》
《斷陷型疊合盆地的原型恢復:以濟陽坳陷中生代盆地為例》
《中國山洪災害防治區劃》
《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環及其地質環境效應》
《礦床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
《探索新疆地質礦產資源奧秘》
《大力推進土地整治統籌城鄉發展用地》
《遼河盆地東部凹陷中央凸起地層及岩性圖集》
《石油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普通地質學》
《準噶爾盆地南緣斷褶帶石油地質特徵》
《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法勘探教程》
《地質系統整體觀理論探索與套用:地質力學研究的進展》
《粵港(深圳)地質科學與工程》
《中國西北部地質概論:秦嶺、祁連、天山地區》
《公路地質災害防治指導手冊》
《自然元素單質及其互化物礦物:中國礦物志》
《中國西南岩溶丘陵地區典型岩溶水系統研究:以石期河岩溶流域為例》
《世界找礦模型與礦產勘查》
《浙江火山岩非地熱異常區地熱資源勘查研究:以寧波鄞州-舟山地區為例》
《全國主要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
《中國地質調查局人才發展戰略研究》
《華北賦煤區南部濟源煤田下治區沉積環境分析及野外工作方法研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