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所有眾生都潛藏著開悟的智慧種子,可惜我們多生多世都被淹沒在生死的汪洋里!眾生不用向身外求悟,因為他們本身就含藏著宇宙間所有智慧和力量。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們很少會真心投入此刻,相反地,我們喜歡追逐過去或幢憬未來。我們常以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甚少與自己真正接觸。我們的心只忙於追逐昨天的回憶和明天的夢想,唯一去與生命的重新接觸,就是回到目前這一刻。只有當你重回這一刻,你才會覺醒過來。而就只有在這時,你才可以找回真我。
語言生動感人,記述清晰嚴謹,堪稱釋迦摩尼傳記的權威版。
一行禪師是佛學大師。由他著寫的佛陀傳記更能清晰明了的講述佛學主旨。
譯者是大學佛學工作者,精通英文,所翻譯作品完全符合“信達雅”。
裝幀得體大方,配有越南僧人手繪插圖,閱讀、收藏兩相宜。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佛陀傳記,它是由禪宗高僧寫成。它的特別在於不僅生動再現了釋迦摩尼成佛的人生經歷,而且通過一個個故事,清晰明了地講述了佛法。在這本書中,讀者絕不會讀到高深莫測的名詞、理論,只能感受到最直接、最直白的人生導引,如沐春風。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1926年出生於越南中部的廣治省。16歲出家,23歲受具足戒。1962年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鑽研比較宗教,次年赴哥倫比亞大學講授比較宗教。因當時開始美越戰爭,法師毅然返鄉從事和平運動。1966年,一行禪師前往美國呼籲和平。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金恩提名他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聲稱“我不知道還有誰比這位來自越南的溫和僧侶更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69年,法師率領越南僧侶和平代表團參與巴黎和談,後法師旅居法國,長期從事難民救援,並於法國、美國與德國成立多所正念禪修中心及寺院。1982年,法師在法國南部建立梅村禪修中心(PlumVillage),後來也在美國維蒙特州和加州設立道場,廣納僧俗四眾,並赴世界各地弘法,所到之處普受歡迎。法師通曉越、英、法及中文,除了佛學論述之外,並著有詩集、小說、戲劇、傳記等,迄今已有上百本著作風行於世。一行禪師之所以享譽國際,普受敬重,甚至有“入世佛教之父”的稱號。精彩摘要
33.不會褪滅的美
雨季安居結束前兩個星期,一個異常美麗的女人造訪佛陀。她坐一輛由兩隻白馬拖行的白色馬車前來。陪同她一起來的,是一個大概十六歲的少年。她的衣著和舉止風度都十分高貴典雅。她請一個年輕比丘引路前往佛陀的房舍,但他們到達時,卻發覺佛陀仍未行禪歸來。於是,那年輕比丘便請他們先在佛陀房子的外面坐在竹椅上等候。
沒多久,佛陀便在迦鹿荼離、舍利弗和那先沙摩羅的陪同下回來了。那女人和少年都站起來恭敬地鞠躬作禮。佛陀請他們坐下來後,自己便坐到另一張竹椅上。原來這位女士就是阿摩巴離,而少年就是頻婆娑羅王的兒子——戌博迦。
迦鹿荼離從來都沒有見過這樣美麗的女子。他才剛受了比丘戒一個月,一時間不知道應否目視美人。於是,他把眼睛垂下來,望著地上。那先沙摩羅也是同樣的反應。只有佛陀和舍利弗直望進女子的眼裡。
舍利弗望著阿摩巴離,然後再望著佛陀。他看到佛陀自然輕鬆的目光。他的臉就像個美麗的圓月。佛陀的眼睛清澈慈祥。舍利弗感到佛陀的從容自在和喜悅,都在那一剎間滲進了他自己的心內。
阿摩巴離也是直接望著佛陀的眼睛。從沒有人像佛陀這樣望過她。在她的記憶中,所有男人見到她都會感到不大自然或對她生起慾念。但佛陀的目光,就如他在望著一片雲、一條河或一朵花。她似乎覺得佛陀可以看到她心裡深處在想什麼。她合起掌來,把自己和兒子給各人介紹。“我是阿摩巴離,這就是我學醫的兒子——戌博迦。我們已久仰大名,一直都盼望著與你會面的時刻。”
佛陀問戌博迦有關他學業上和日常生活的問題。戌博迦都一一禮貌地回答。佛陀可以看得出他是一個善良和聰穎的少年。雖然與阿世王太子同父異母,但他很明顯地比太子具備更有深度的性格。戌博迦對佛陀充滿敬仰和愛慕。他告訴自己,日後完成學業,必定要定居竹林附近,以能親近佛陀。
未見佛陀之前,阿摩巴離以為他就只像她見過的其他著名導師。但她現在發覺她從未遇過像佛陀一樣的人。他的眼神充滿著難以形容的慈和。她感到他全然了解鎖在她心底里的痛苦。單是佛陀對他的凝望,已把她的苦痛溶解了一大部分。淚光盈睫,她對佛陀說:“大師,我一向命苦。雖然我衣食無缺,錢財豐足,但一直以來,我的生命都全無意義,今天才是我生命里最快樂的一天。”
阿摩巴離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歌舞家,但她不是隨便給人表演的。行為態度惡劣或不合她心意的人,就是肯給她再多的金錢,她也不會為他們表演。十六歲的時候,她經歷了一次痛心的戀愛。之後,她便遇到了當時年輕的頻婆娑羅太子,雙雙墮入愛河。她替她生下了他們的兒子戌博迦。但宮中沒有一個人肯接納阿摩巴離和她的兒子。一些王族成員更揚言戌博迦只是太子在路邊一個大桶旁拾回來的棄嬰。為了這些誣陷,阿摩巴離的自尊大受損害。因為宮中的人對她嫉妒成仇,她也只是忍辱負重。最後,她發覺只有她的自由才是唯一值得維護的。她從此便不願在王宮居住,也立願永不會再放棄她的自由。
佛陀對她溫和地說:“美麗的生和滅,正如其他現象一樣。只有從禪定中得來的平和、喜悅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快樂。阿摩巴離,你要珍惜生命剩下來的每一刻。不要讓自己迷失在不察覺或無意義的娛樂中。這是十分重要的。”
佛陀告訴阿摩巴離她怎樣可以重新安排她每天的生活——修習呼吸、靜坐、留心專注地工作和遵守五戒。她很高興獲得佛陀這些寶貴的告誡。在離開之前,她說:“我在城外有個芒果叢林,那裡清涼恬靜。我希望你和你的比丘會考慮到那兒一游。那將會是我和兒子的莫大榮幸。佛陀上人,請你考慮一下我的邀請吧。”
佛陀微笑接納。
阿摩巴離離開之後,迦鹿荼離稟請坐在佛陀旁邊。那先沙摩羅請舍利弗坐到另外的椅子上。他自己則依然站著。幾個經過的比丘也前來加入他們的談話。舍利弗望著迦鹿荼離微笑。他又同樣望著那先沙摩羅微笑。然後,他對佛陀說道:“師傅,一個僧人應如何對待美色?美,尤其是女人的美,會障礙修行嗎?”
佛陀微笑。他知道舍利弗這個問題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其他的比丘而問的。他答道:“比丘們,一切法的真性,是超越美麗和醜陋的。美與醜都只是我們心中創造的觀念。它們與五蘊是難分難解的。一個藝術家的眼中,什麼都可以被認為是美麗,什麼也都可以被視為醜陋。一條河、一片雲、一片葉、一朵花、一線陽光或一個金黃色的下午,全都具備不同的美。我們身旁的金竹也非常美麗。但也許沒有任何美麗會比一個女人的美更容易使一個男人動心。如果他是被美色迷倒的話,他便會失去道業。
“比丘們,當你們已因看透而得道,你們會看到美的依然是美,醜的也仍然是醜。但因你們都已證得解脫,你們便不會被繫於它們任何一樣。當一個解脫了的人看美,他也同時會看到其中包含著不美的部分。這個人會明白到一切的無常和空性,包括了一切美的和醜的。因此,他不會被美所迷,也不會抗拒醜陋。
“唯一不會褪滅和產生苦惱的美,就是慈悲和已得解脫的心。慈悲就是無條件、無希求的愛心。已得解脫的心是不受環境和外來因素影響的。慈悲和已得解脫的心才是最真的美。那美中的平和喜悅就是真正的平和喜悅。比丘們,精進地修行吧,那你們便會證得真美。”
迦鹿荼離和其他比丘都覺得佛陀這番話非常有用。
雨季終於過去了。佛陀提議迦鹿荼離和車匿先回迦毗羅衛國通傳佛陀即將回去的訊息。於是,迦鹿荼離和車匿便立刻準備動身。迦鹿荼離現在已是個穩重祥和的比丘。他知道都城的人看見他現在的模樣,都會十分驚奇。他期待著宣布佛陀回鄉的訊息,但也同時覺得要離開只曾小住的竹林,有點遺憾。
35.清晨的陽光
悉達多回歸的訊息很快便傳遍整個迦毗羅衛國。而每天上午在城裡緩步乞食的比丘,更給居民確定了這個訊息。很多家庭對於供養比丘和聽他們說法都顯現得非常熱烈。
淨飯王詔告人民,命他們在街道上布置旗幟和鮮花,以歡迎佛陀和比丘到王宮受供。他同時立刻安排在尼拘律園建造幾間小房子給佛陀和他的大弟子居住。很多人都前來尼拘律園與佛陀和比丘會面。他們都被這位前太子在街頭乞食所感動。佛陀回鄉已成為城中的熱門話題。
喬答彌和耶輸陀羅本想前去探望佛陀的,但因為忙於籌備供僧之宴,所以未能成行。大王準備邀請數千賓客,包括全部政府要員和所有在城中任職的政治、文化以及宗教團體的人士。他又下令全部的供菜都要是素食。
難陀太子是唯一找到時間去探望佛陀的人。他聽佛陀為他解說醒覺之道。他很關心和仰慕他的兄長,也覺得自己對比丘的平靜生活十分嚮往。他甚至詢問佛陀他會否適合做一個好的比丘,但佛陀只是微笑。他知道難陀雖然是個有高尚情操和善良心地的青年,但他並沒有足夠強烈的意義感和責任感。和佛陀一起的時候,難陀就會很想出家。但當他回到宮中時,他所見所想的便只會是他美麗動人的未婚妻卡拉諾莉。有時,難陀自己也很想知道佛陀對他的不羈會有怎樣的看法。
供僧的宴會終於來臨了。全城裡,包括王宮在內,都布滿鮮花彩旗來歡迎佛陀和他的僧團。城裡的居民都為歡迎這個民族英雄的回歸而忙個不停。樂師在民眾排列兩旁的街道上演奏著美妙的音樂。每人都極力爭取一睹佛陀風彩的機會。喬答彌和耶輸陀羅親自迎迓所有大王邀請的賓客。瞿夷更遵照王后的意思,穿上高雅的紗麗和帶上首飾,以示尊重這次的盛宴。
佛陀和比丘踏著緩和的步伐。當他們經過時,很多人都合掌鞠躬禮敬。父母都讓小孩騎在肩上好使他們可以看到比丘。人群中不時傳出拍掌和歡呼聲。在這熱鬧的氣氛中,比丘們繼續專注地隨著他們的呼吸步行。
淨飯王在王宮的門外迎接佛陀和比丘。他引領他們進入內院。雖然這個年輕僧人曾經是太子,有些人仍不明白為何他們要對他如此禮重,但所有的賓客都依然以大王作榜樣,合掌向佛陀深深鞠躬。
佛陀和比丘們都入座後,大王便命侍從把食物獻上。他親自奉侍佛陀。耶輸陀羅和喬答彌則指揮僕人侍奉其他的賓客,包括了婆羅門、苦行者和隱士。依著佛陀和比丘的習慣,每人都默默地吃。飯食完畢,當所有的缽都拿去洗淨而復還,大王便合著雙掌站起來。他禮請佛陀對在座的人開示法要。
佛陀
先靜下來一會兒,以感覺一下在座的眾賓客。他知道他們對他離開七年的經歷感興趣,於是他便首先把它簡述一遍。之後,他便宣說無常、無我和緣起法。他告訴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修習專注和覺察,使自己可以深入體會一切事物。這樣,痛苦才得以終止,才能使他們得到平和與喜悅。他又說拜祭供奉和誦經並不是解脫的有效方法。
佛陀說教四聖諦:痛苦的存在、痛苦的原因、痛苦的消滅和導致痛苦消滅之道。他申說:“除了生、老、病、死之苦,很多其他的痛苦都是自創的。由於無明與妄見,人所說所做的都往往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憤怒、多疑、嫉妒和氣惱都會產生痛苦。這全部是由於缺乏覺察。你們自創的苦惱就像一間火宅,把你們困在內里,不能自拔。向神禱告是幫不了你們重獲自由的。你們必須看清楚你們的內心和處境,以能拔除所有的妄見,因妄見才是痛苦的根源。找到了痛苦的根源才能明白痛苦是什麼。一旦明白了痛苦是什麼,你才可以不為它所纏縛。
“有人對你發怒,你當然也可以對他發怒。但這只會增加痛苦。如果你是行覺察之道,你便不會以發怒作反應。你會把心平定下來,去尋求那人對你發怒的原因。經深切的察思,你一定可以找到那人惱怒的因由。假如你所發現的,是與你自己的錯誤行為有關,你一定會願意承擔令他惱怒的責任。如果你發覺自己沒錯,你便應該嘗試找出他對你誤會的原因。這樣,你才可以幫助他去明白你真正的本懷,而避免再令大家增加痛苦。
“王上和所有貴賓!所有的痛苦都可以因深切的了解而排除。在覺察之道上,我們以細觀呼吸來保持專注。我們以守持淨戒來建立定力和達到了悟。戒律是導致平和快樂的生活原則。持戒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集中,因而使我們在生活上可做到更加察覺和專注。
“專念能栽培出我們照亮自心和處境真性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我們才會真正了解一切事物。
“有了理解,我們才可以去愛。當我們了解一切,所有痛苦也就可以消解。真正解脫之道其實就是了解之道。了解就是慧。這種了解只可以從深入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而得。戒、定、慧就是導致解脫之道。”
佛陀稍停一會兒,然後微笑。他再繼續說:“但痛苦只不過是生命的一方面。生命的另一面是美妙的一面。我們一旦看到這一面,幸福、平和與喜悅便唾手可得。當我們的心擺脫了纏縛,我們便可以直接與生命的神奇美好接觸。真正掌握到無常、無我和緣起法的真諦,我們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懷是何等的奇妙了。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身體、紫竹的枝葉、金黃的菊花、清澈的泉水和皎潔的月亮,都是如何的美妙神奇。
“因為我們一直被困在自己的痛苦之中,我們便失去了對生命美好一面的感覺。當我們破了無明,那無限平和、喜悅、解放以至涅的境界便會顯現。涅就是去除貪、、痴。它是平和、喜悅和自由的出現。各位來賓,找點時間去細望一縷清泉或一線晨光。你可經驗到平和、喜悅和自由嗎?如果你仍是被困於憂惱哀傷的牢獄之中,你便沒可能經驗到宇宙的奧妙美好,包括你自己的呼吸和身心。我所發現的消除憂悲苦惱之道,是需要去深深體會這些痛苦的真性。我曾與很多其他的人分享此道,而他們也都可以替自己成功地找到此道。”
每個人都被佛陀的開示所感動。大王、王后和耶輸陀羅的心都充滿快樂。他們都希望再多學些關於怎樣洞察一切事物的真性,以求得到解脫和開悟。法會之後,大王陪同佛陀和比丘到門外。賓客都一致恭賀大王有一個有這樣成就的兒子。
尼拘律園很快便被改建成為一所寺院。那裡的稀古無花果樹正好作蔭乘涼。很多新的比丘被剃度。又有很多在家人,包括一些釋迦族的,都受持了五戒。
在王后和羅羅的陪同下,耶輸陀羅常到尼拘律園探訪佛陀。她聽佛陀說法,又私底下請教佛陀有關修行與扶弱助貧的關係。佛陀教她怎樣修習觀息和禪定以達至心裡的平和喜悅。她也明白到如果沒有平和喜悅,是很難真正幫助別人的。她學會了要用深切的了解去增加自己的愛心。她又很高興地發覺自己可以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同時鍛鍊自己的覺察力。平和喜悅是可以在工作之中獲得的。途徑與目的其實並不是兩回事。
至於喬答彌王后,她也在修行上有著很大的進步。
編輯推薦:書的書腰,書背、書扉處的語言,或提供對於該書具有推薦性的語言
本書是由一行禪師敘寫的釋迦摩尼傳記。通過講述佛陀的事跡,引領讀者體悟人生的真諦。它是一部輕鬆揭示人生真相的書,是可以讓讀者屢屢落淚的書。2006年,好萊塢購得該書電影著作權,目前影片正在後期製作,即將上映。
這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
1、語言生動感人,記述清晰嚴謹,堪稱釋迦摩尼傳記的權威版。
2、作者一行禪師是佛學大師。由他著寫的佛陀傳記更能清晰明了的講述佛學主旨。
3、譯者何蕙儀女士是大學佛學工作者,精通英文,所翻譯作品完全符合“信達雅”。
4、裝幀得體大方,配有越南僧人手繪插圖,閱讀、收藏兩相宜。
目錄
第一篇
1.為步行而行
2.牧牛
3.一大把姑屍草
4.受傷的天鵝
5.一碗乳汁
6.蕃櫻桃樹下
7.白象之獎
8.寶石的項鍊
9.慈悲之路
10.未出生的孩子
11.月下之笛
12.金蹄
13.開始修行
14.渡過恆河
15.森林苦行者
16.耶輸陀羅睡著了嗎
17.畢波羅樹葉
18.晨星出來了
19.對橘子的專注
20.一隻鹿
21.蓮花池
22.轉**
23.法蜜
24.皈依
25.音樂的妙境
26.水也會上升的
27.世法燃燒
28.棕樹林
29.緣起
第二篇
30.竹林
31.我會在春天回去
32.手指非月
33.不會褪滅的美
34.重聚
35.清晨的陽光
36.蓮願
37.新的信念
38.啊,喜樂
39.等待天明
40.黃金鋪地
41.誰見過我的母親
42.愛就是了解
43.每個人的眼淚都是鹹的
44.原素會重新組合
45.開啟大門
46.一把申恕波樹葉
47.依照正法
48.以禾蓋土
49.大地的教化
50.一把麥糠
51.慧藏
52.功德田
53.投入此刻
54.住於專念
55.晨星出現
第三篇
56.專注呼吸
57.木筏非岸
58.一把珍貴的泥土
59.異說之網
60.鹿子母夫人的哀傷
61.獅子吼
62.舍利弗之吼
63.一直到海
64.生死輪轉
65.非滿非空
66.四座山
67.海洋詩人
68.三妙門
69.佛陀會到哪裡去
70.鵪鶉與白鷹
71.調弦的藝術
72.默默的反抗
73.隱藏的飯糰
74.象後的叫聲
75.快樂的熱淚
76.修行的果實
77.眼裡的星斗
78.二千僧袍
79.檀香樹菇
80.你們要精進
81.故道白雲
附:部分難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