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幀

裝幀

裝幀是一部書稿在印刷之前,對書的形態、用料和製作等方面所進行的藝術和工藝設計。其內容包括開本、封面、護封、書脊、版式、環襯、扉頁、插圖、插頁、封底、著作權頁、書函在內的開本設計、封面設計、版面設計以及裝訂形式、使用材料等。封面設計一般由文字和畫面兩部分有機構成。書籍的裝訂形式與排式有關。中國大多是橫排書,採用的裝訂形式有精裝本、平裝本、單行本、合訂本、普及本、縮印本、袖珍本、特藏本、豪華本等。此外,還有飄口、圓角、包角、檢標、毛邊等裝式,書脊有圓脊和方脊之別。裝幀的藝術就是通過開本、正文版式、封面、環襯、扉頁、裝訂形式等一系列的設計,以渲染一種情調、氣氛、意境,來表現某種門類的或某一具體的書籍的性格。

引證解釋

指書刊的封面、插圖等美術設計和版式、裝訂形式等技術設計。 魯迅 《書信集·致增田涉》:“《中國小說史》豪華的裝幀,是我有生以來,著作第一次穿上漂亮服裝。” 巴金 《沉落》:“而且每一本書的裝幀都是很考究的。”

基本釋義

拼音:zhuāng zhēn

指書畫、書刊的裝潢設計

英文:bookbinding and layout

出版術語

裝幀裝幀

指書籍的結構與形態的設計。裝幀的任務是決定一本書的形式,從裡到外,從內容到形態達到完美和諧。書靠裝幀成型,沒有裝幀,就不稱其為書。裝幀這個概念,不同於裝裱書畫、碑帖的"裝潢",也不同於商品的"包裝"。

裝潢包裝

裝潢與包裝是附加於商品之外的東西,而裝幀是精神產品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因此,書籍裝幀設計,首要考慮的問題是開型,即採用什麼開本。其次是編排,即書籍正文及其有關部分的格式(版式)設計。然後是裝訂方法,即用什麼材料。裝幀設計者的任務,既要考慮書籍在閱讀、攜帶、保存時的使用價值,也要考慮書籍的藝術感染力,即審美價值。裝幀是一種表現藝術。表現藝術只是烘托出一種意識、感情,造成一種美的情調、趣味,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作用。

古代裝幀

早在簡策時期的圖書,就已經有一定的裝幀形式了。如贅簡(卷前空白不書的幾根簡)和標簡(背面標有篇名的最右一根簡)的使用,即被公認為是後世圖書中補頁和封面的起源。宋代印本書盛行以後,圖書的裝幀形式日趨完善。比如線裝本書冊結構,就有書衣、書籤、封面、封里、扉葉、襯葉、書腦、書背、書根、書角等名目。

“書衣”,俗稱“書皮”,即一冊書的表面裝紙,現代稱為“護封”或“包封”。一般用較硬而厚的彩色紙張或彩色絹綾做成,套在圖書封面之外,作為書的保護和裝飾之用。書衣有單葉、雙葉之分,單葉的稱“扣皮”,雙葉的稱“筒子皮”。

“書籤”,又稱“浮簽”,或稱“書皮題簽”,即書衣上所貼的紙簽,也有用絲織品的,用以題寫書名、卷數或冊數。

“封面”在書衣之後的第一頁,相當於現代的扉頁,又稱“書名頁”,常印有書名、作者名、出版者名、刊版時間等。尤重書名的書法及題寫人的署名,常常再用薄紙復罩其上。

“封里”,俗稱“封二”,即封面的背面,多為空白,也有印有文字的。

“扉葉”,指書衣與封面之間的空白頁。加在前面的稱“前扉”,加在後面的稱“後扉”,也叫“副葉”。其功用可以保護正文書葉,還能防潮防蟲,所以又稱“護葉”。扉頁上還可題跋識語。

“襯葉”,指襯在書前書後的空白頁。

“書腦”,指線裝書書葉左右邊欄以外供鑽孔訂線的空白處。因為它是裝訂時的關鍵位置,書冊形式固定的樞紐,所以稱“書腦”。

“書背”,又稱“書脊”,指書葉裝訂縫合之處的側面,猶如一書的脊背。

“書根”,指每冊書最下端的側面切口部分。線裝書在書架上只能平放,因而藏書家就在書根上寫明書名、卷數或冊數,以便於檢查整理。

“書首”,又稱“書頭”,指每冊書最上端的側面切口部分。

“書角”,指一本書右側的上下兩隅。比較珍貴的書,在裝訂時常用湖色或藍色綾子將書角包起,稱“包角”。

“函”,又稱“函套”,用來裝置書籍。

函套種類

函套的種類有書套、紙匣、木匣、夾板等。“書套”以紙板為胎,內粘紙,外貼布,若四周上下六麵包嚴,稱“四合套”。在開函處製成月牙狀的,稱“月牙套”;在開函處製成雲狀或環狀的,稱“雲頭套”。“紙匣”以紙作原料,由內三面書匣與外五面匣套兩部分組成,從書匣的縱側面開啟,而在另一固定縱側面上書寫書名、著者、書號、卷、冊、函式等。“木匣”以楠木等硬木為材,製成五面封閉匣套,盛書時另用二塊木塊夾墊在書的上下。“夾板”,系從木匣簡化而來,用紙帶通過上下兩塊夾板上的扁孔,將書緊緊系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