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性寫作:後現代視野中的馬克思形象》

《政治性寫作:後現代視野中的馬克思形象》

《政治性寫作:後現代視野中的馬克思形象》,作者是卡弗 ,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12月1日出版,本書反映了人們把握和書寫思想史的方式的變化,也反映了構建馬克思思想所需的可獲得的物質材料的變化。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9年12月1日)
外文書名:Terrellcarver,ThePostmodernMarx
叢書名:國外馬克思學譯叢
平裝:257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303106356
條形碼:9787303106356
商品尺寸:23.4x15.6x1.2cm
商品重量:381g
ASIN:B0034G4W38

內容簡介

政治性寫作:後現代視野中的馬克思形象》反映了人們把握和書寫思想史的方式的變化,也反映了構建馬克思思想所需的可獲得的物質材料的變化。《政治性寫作:後現代視野中的馬克思形象》能在2009年翻譯成中文,也反映了中國思想界和政治文化正在經歷顯著的變化,但可惜的是,這一變化並未得到其他地方特別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和以歐洲為中心的客群的廣泛理解和認同。儘管我算不上中國通,也根本沒有資格發表具體評論,但我認為,如果沒有在很大程度上意識到“回到馬克思”作為一次令人激動的思想歷險的重要性,我就不可能有機會拜訪中國的各個大學、中國社科院和中央編譯局。

編輯推薦

《政治性寫作:後現代視野中的馬克思形象》:馬克思學是關於馬克思生平事業、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論的研究,其考據研究和文本解讀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論成果對當代馬克思哲學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叢書通過對國外馬克思學研究的梳理和譯介,試圖從國外馬克思學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觀點,研究方法等多個層面,揭示國外馬克思哲學在當代的新發展、新階段和新特點,以期為中國馬克思哲學研究提供基礎性資料和理論參照,為創建和發展中國馬克思哲學提供新的研究視野和理論空間。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卡弗譯者:張秀琴編者:魯克儉

目錄

導言:重新評價馬克思
第一章幽靈與吸血鬼:馬克思的比喻
一、“語言學轉向
二、馬克思的“幽靈”
三、馬克思的“吸血”
四、結論
第二章思想與意義:馬克思的概念
一、閱讀《資本論》
二、個人與商品
三、觀念與行動
四、意識和矛盾
五、貨幣與生產
第三章個人與能動性:馬克思的願景
一、商品與貨幣
二、形式與矛盾
三、個人與團隊精神
四、馬克思的個人主義
五、“理性選擇馬克思主義”
六、個人與能動性
第四章鏡像與諷刺:馬克思的批判
一、再定義與再表征
二、人與物
三、斯密、李嘉圖和馬克思
四、交換價值和貨幣商品
五、勞動和價值
六、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政治經濟學
七、經濟學和政治學
第五章技術與烏托邦:馬克思的共產主義
一、歷史與矛盾
二、爭論與話語
三、馬克思主義與共產主義
四、顯文本與潛文
五、馬克思身後的馬克思主義與革命的共產主義
六、完美的未來
第六章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馬克思的民主
一、歷史與理論
二、民主與民主主義者
三、共產主義與聯盟
四、立憲與民主
五、市場社會主義
六、市場與貨幣
七、理論與鬥爭
第七章翻譯與闡釋:馬克思的詞語
一、詞語與詞義
二、文本與譯文
第八章書寫與閱讀:馬克思的聲音
一、作者與聲音
二、單一與多
三、重述與聲音
四、聲音與生命
五、已死的作者與活著的文本
第九章哲學與政治:馬克思的黑格爾
一、誰的黑格爾?哪一個馬克思?
二、政治性地引述黑格爾
三、恩格斯的信條
四、馬克思和“黑格爾的邏輯”
五、·“黑格爾的邏輯”是什麼
六、英語中的“黑格爾派”
七、馬克思的批判和“黑格爾的邏輯”
八、利潤的邏輯
九、貨幣與“黑格爾的邏輯”
十、資本與“黑格爾的邏輯”
十一、善一惡循環
第十章婦女與性別:馬克思的敘事
一、劃分馬克思
二、性和性別
三、《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男人和女人
四、《資本論》中的男人和女人
五、兩種批判理論
結語多樣性的馬克思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序言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籌劃和準備,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正式推出這套“國外馬克思學譯叢”。現就譯叢的編譯旨趣、編譯原則和工作分擔問題作一簡要說明。
對於“馬克思學”這個術語,國內外學術界還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我們認為,如果不過分糾纏於呂貝爾創製Marxologie這個法文詞的特定含義,而是從廣義上理解,馬克思學就是關於馬克思生平事業、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論的學術性研究。
關於馬克思生平事業的研究成果通常是馬克思傳記。比較有代表性且已譯成中文出版的有弗·梅林的《馬克思傳》(1918年)、東德學者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著的《馬克思傳》(1968年)、蘇聯學者彼·費多謝耶夫等著的《馬克思傳》(1973年)、蘇聯學者斯捷潘諾娃的《馬克思傳略》(1978年)、英國馬克思學家戴維·麥克萊倫的《馬克思傳》等。
關於著作版本的研究成果有幾種形式:一是馬克思著作年表,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蘇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研究院(MarX-Engels-tLeninInstitute)院長阿多拉茨基主編的《馬克思年表》(1934年)、。呂貝爾的《沒有神話的馬克思》(1975年)等;二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題注”以及MEGA2資料卷對馬克思著作(含手稿)和書信的寫作時間、版本情況、文本寫作過程和手稿修改等情況的介紹;三是馬克思文獻學專家發表的有關馬克思著作版本考證的研究論文。

後記

擬在這裡,首先給本書的讀者介紹《政治性寫作:後現代視野中的馬克思形象》一書的作者簡歷,然後就本書的主要內容、觀點和最新相關評價(以學術期刊文章特別是近期書評資料為主)提供一個粗線條的梳理,最後,必須就翻譯過程說點什麼,這是我(作為譯者和另一種意義上的闡釋者)唯一可以“正當”出場的空間。
一、作者簡介
特里爾·卡弗(TerrellCarver),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政治學教授,MEGA編委會成員,當代英美世界“傑出的馬克思學者”。其代表作包括:《馬克思的方法》(1975年,博士論文)、《馬克思的社會理論》(1982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學術關係》(1983年)、《馬克思詞典》(1987年)、《恩格斯的生平與思想》(1989年)、《政治性寫作:後現代視野中的馬克思形象》(1998年)和《政治理論中的男人》(2004年)等。另翻譯和編輯了《馬克思後期政治著作》(1996年)等馬克思論著英文版,同時參與了由博托莫爾(TomBottomore)等主編的介紹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字典和叢書等。卡弗還在自己以及他人主編的著述和各類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文摘

如果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擁有實踐內涵的基本命題,並力圖重新對之進行系統闡釋的話,那我們就必須接受以現代的方式來“解讀”問題。同時也必須承認文本——包括馬克思的文本——作為重要的歷史事件,是值得我們仔細研究、並將之與其他歷史事件聯繫起來的,這些都是我們一直致力於弄清真相的對象。這並不意味著一種精英式的偏見,即斷言某些文本一定擁有某種特殊地位:它們之所以特殊,並非因為它們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經典準則或官僚階層的專屬品,而是因為它們所參與的歷史進程代表著人類文化的最高層次和最優秀成果,而且至今仍擁有廣泛的教育意義。藉助於多少有些非經典性的、當代的文獻(這些文獻清晰地揭示了其自身與廣闊的歷史進程和歷史可能性之間的關係),來重新打開經典的文本,後者的價值就會更加凸顯,也更方便我們獲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