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品味孟子的至理名言,找回迷失的淳樸之心。安頓身心的處事智慧。孟子是儒家思想繼孔子之後的代表,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生命勇士。他的“義無反顧”“當仁不讓”,彰顯出一個人的道德尊嚴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孟子所謂的學問,不只是知識的學問,也包括生命的學問。人心的陷溺、迷失,如何自救、自解?追根到底,就是要把放散的心找回來。
“我心安處是吾鄉”。如何才能求得大自由、大自在,求得一顆安定的心,是人生最為重要的課題。我們從《改變一生的孟子名言》一書,可以尋得人生的幸福密碼;藉由孟子的名言,我們更可以在喧囂的塵世中找回自己,並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創造和諧美滿的人生。
·《360°零死角的絕美自拍法》獨家54折熱賣>>·《我的第一本學習方法書》獨家特價搶購>>
作者簡介
朱榮智,教授。1981年7月,榮獲文學博士學位。
20世紀80年代獲台灣青年研究發明獎和研究著作優等獎、第九屆中興文藝獎、第六屆優秀訓導工作人員獎等。曾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退休後轉任元培科技大學教授。
曾著有:《改變一生的52個字》、《善待自己寬待別人》、《改變一生的人生三書》以及《孟子新論》等三十餘本書。
目錄
第一篇導論孟子的人生理想/2
孟子的苦心/4
孟子的有為與不為/8
孟子的自得與自在/11
孟子的人格特質/13
孟子的憂患意識/17
孟子論君臣/19
孟子論孝道/22
孟子論交友/25
孟子論教育/28
第二篇經典名言
義利之辨/32
五十步笑百笑/32
仁者無敵/33
不為與不能/34
緣木求魚/35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36
小勇與大勇/37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37
顧左右而言他/38
國人皆日可,然後用之/39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39
四十不動心/40
誠辭知其所蔽/41
善養浩然之氣/42
揠苗助長/43
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44
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44
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45
未雨綢繆/45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46
自作孽,不可活/46
皆有不忍人之心/47
仁者如射/48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8
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49
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49
受人牛羊而牧者,必為之求牧與芻/50
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蝕/50
捨我其誰/51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52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52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53
孝子仁人之掩其親,亦必有道矣/53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54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54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55
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55
何待來年/56
予豈好辯哉/56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57
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58
惡死亡而樂不仁,猶惡醉而強酒/59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59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60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60
道在爾(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61
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61
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62
男女授受不親/62
父子之間不責善/63
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63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64
先聖后聖,其揆一也/64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65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65
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66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66
仲尼不為已甚者/66
大人不失赤子之心/67
深造自得/67
原泉混混,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68
人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68
文王視民如傷/68
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69
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69
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70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70
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71
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71
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72
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73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73
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74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74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75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75
求則得之,舍則失之/76
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76
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76
牛山之木嘗美矣/77
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78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78
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79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79
捨生取義/80
失其本心/81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81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82
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83
不知養身者,弗思甚也/83
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84
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84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85
人人有貴於己者/86
杯水車薪/86
五穀不熟,不如荑稗/87
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87
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87
人皆可以為堯舜/88
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89
君不鄉道,不志於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89
好善優於天下/89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90
教亦多術/92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92
莫非命也,順受其正/93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94
萬物皆備於我/94
行之不著,習矣不察/95
人不可以無恥/95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95
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96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97
待文王而後興者,凡民也/97
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98
良知良能/98
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99
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疚疾/99
君子有三樂/100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100
雞鳴而起,孳孳為善/101
飢者甘食,渴者甘飲/102
有為者辟若掘井/102
士尚志/103
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104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104
其進銳者,其退速/105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105
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106
盡信書,不如無書/106
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107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107
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107
充實之謂美/108
寶珠玉者,殃必及身/108
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109
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109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110
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110
養心莫善於寡慾/111
君子反經而已矣/111
·查看全部>>
前言
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拼搏累了的時候,我們願意去先賢那裡重拾靈感,汲取營養,去享受精神的盛宴。今天,當我們翻開《改變一生的孔子名言》《改變一生的老子名言》《改變一生的莊子名言》《改變一生的孟子名言》,暢遊其中,去淨化心靈,培植善念。這套書中,有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核心的入世哲學;有以“仁、義、禮、智、信”為標準的道德觀念;有以“天、地、君、親、師”為次序的倫理觀念;有以“允執其中”為規範的中庸哲學。他們共同構成並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思想,民族性格。孔日成仁、孟說取義、老子講無為,莊子求逍遙。他們的思想共同鑄就了中華文化的精髓。
無獨有偶,當我們享受著先賢們留下的珍貴的精神食糧的時候,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最近通過一項決議,在美國紀念孔子的誕辰,以表彰他的思想對全人類的貢獻。不久前,英國政府也通過一項議案,決定在學校開設儒家學說課程,以淨化社會風氣。在英美帶頭之下,西方國家正在掀起新一輪的孔子熱。
為推動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近年來全球已設立331所孔子學院,作為漢文化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批諾貝爾獎得主,不久前在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希臘聚會,討論如何解決全球各種紛爭。與會者一致認為:如果我們能請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來,如果人類能重新尊崇孔子思想,則世界的和平、和諧將會大為改觀。
中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先賢的思想可以得到全球的認同和讚許,說明他們不但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不但是歷史的,而且對現實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今天,我們倡導自省、自修、真誠和社會關係中的相互尊重,以在個人和公共生活中實現公正的道義,這是先賢的理想,也是我們的希望。
精彩書摘
《梁惠王上》:孟子處在戰國時代,世衰道微,異端並起,諸侯之間,“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上下交征利。孟子遊說諸侯,提倡仁義之道,可惜,“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邊朝齊。天下方務於合縱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孟子也很清楚當時的政治環境,所以他說:“今之事君者,皆日我能為君闢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以儒家的觀點,當然是主張仁政,而反對霸政。其實,孟子義利之辨,不只適用於政治,也適用於每一個人。孟子對梁惠王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人與人之間交征利,彼此的互信、互助,也談不上了。
孔子說:“放於利而行,多怨。”我們做任何事,不能只從利益的角度著眼,人與人的結合,是道義的結合,而不是利益的結合,以利合者必以利分,在義與利之間,應知所取捨。
孟子這樣說: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日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日仁義而已矣,何必日利?”
五十步笑百笑
我們常用的“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出處在此。原意是兩軍作戰,戰敗的一方,士兵逃命,有的跑了百步之遠,有的只跑了五十步;跑五十步的人笑跑百步的人怕死,跑那么快?其實,兩人都是逃命怕死,只是腳程有快慢而已。孟子暗喻梁惠王的施政,雖然好一點,用心一點,但一樣不能從根本的王道做起,只是治標而沒有治本。
我們常以這個典故說明兩方面的情況,相去不遠,半斤八兩。我們常常只見別人的缺點,而見不到自己的缺點;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優點也有一些缺點,而且相差不多。我們不應該取笑別人的缺點,我們應該努力改善自己的缺點,努力增加自己的優點。
孟子這樣說: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刀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仁者無敵
韓、趙、魏三家分晉,梁惠王是魏侯警,都大梁,僭稱王,謚日惠。屢敗於強國,圖以武力報仇,孟子勸他施行王政。
孟子主張仁者無敵,為什麼呢?因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同時,孟子認為“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用武力只能取勝於一時,用仁德才能令人民心服口服,不只施政是如此,一般人待人處世,也應該有這樣的態度。用拳頭可以服人,而不能服心,寬厚待人,才會令人心悅誠服。
孟子這樣說: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不為與不能
孟子的苦心與用心,希望諸侯各國都能放棄武力,施行王政,想盡各種方法,苦口婆心力勸諸侯國君。見齊王以羊易牛,恩及於禽獸,就相信齊王只要能推恩於百姓,就能保民而王。
“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挾太山以超北海”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是不為也。我們常常給自己的懦弱、懶惰找藉口,推託自己沒有能力,自己做不到。“舜何人耶?予何人耶?有為者亦若是。”王永慶、張忠謀、郭台銘……許許多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成功人物,他們的出身背景、學歷條件,並不是最頂尖的,他們的成功,不只是靠運氣,最重要的是靠努力;如果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的努力,也有機會像他們一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