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探幽考古的歲月-中科院古脊椎所80周年所慶紀念文集](/img/2/d56/nBnauM3XwcTNzgzM4gDOxUTOxMTM0EjN1UDOwADMwAzMxAzL4g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探幽考古的歲月:中科院古脊椎所80周年所慶紀念文集》是中科院在古脊椎所80周年所慶時徵集的紀念文集。2009年10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將迎來80年華誕,也是北京猿人第一頭蓋骨發現80周年。為隆重慶祝這一盛大節日,表達全所職工的愛所興所心曲,回顧歷史、弘揚傳統、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研究所決定面向全體職工和社會各界友人開展以“我與古脊椎所”為主題的徵文活動
作者簡介
姓名:高星著
作者簡介:
作品:《執命向西:河西走廊先行而思》《女兒檔案》《人往高處走:甘、滇、川藏周邊游》《壺言亂語》《高天行雲畫冊》《詞語詩說》《十年情詩(新時代文叢)》《中國鄉土手工藝》《探幽考古的歲月:中科院古脊椎所80周年所慶紀念文集》
目錄
詞兩首浣溪沙
楊鍾健院士傳略
裴文中院士傳略
周明鎮院士傳略
賈蘭坡院士傳略
吳汝康院士傳略
我所在的新生代研究室
慶祝所誕,緬懷楊老
點點滴滴的回憶
撫今思昔歲月崢嶸
五十年前(1959-1960)我參加中蘇古生物考察隊的一些經歷
巨猿下頜骨的發現——巨猿洞發掘片段
不能忘卻的楊所長
祝古脊椎所事業更興旺,成果更輝煌
鄂西考察——湖北巨猿發現紀實
我的古魚類姻緣
情暖黃土高原
中一加恐龍計畫(CCDP,1986-1990)
楊鍾健老師的三點教誨
往事“在”說
古脊椎所啊古脊椎所
初次踏上紅土地
中國古生代無頜類和魚類微體化石研究回顧
“泥河灣盆地新生代地質考察”座談紀要
泥河灣和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中國二疊紀-三疊紀低等四足類研究的人和事
野外工作是學術研究的源泉
古脊椎動物學的“綠葉
結緣古脊椎動物學
我看青山多嫵媚
楊老,我永久的懷念
1982年新疆考察雜憶
胡耀明在美國的那些日子
從抗震棚到寫字樓——見證27年的巨變
落紅護花寸草報暉
從“侃齋”說開去
古脊椎所是我步入學術之路的強勁助推器
我在古脊椎所的早期歲月
楊老奠定了中國恐龍研究的基礎
巧緣古脊椎所
從“愛好者”開始的職業生涯
我的四樓經歷一見證十多年來我所集體宿舍的變遷
學於此惠一生——一名研究生的感受
師恩浩蕩——記古脊椎所的幾位先生
所里那些人
編後記
前言
2009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英語縮寫為IVPP)迎來八十華誕,由此發起了以“我與古脊椎所”為主題的徵文活動,隨即得到了眾多同仁的積極回響,其中有年過八旬、德高望重的前輩,有在研究所工作數十載、享譽國內外的知名學者,還有如今活躍在國內外科研等不同領域的青年才俊。有的人一輩子以所為家,研究所成就了他們一生的事業;也有的人從研究所起步,其後走向了其他地方或領域。“古脊椎所人”成為了將大家聯繫到一起的紐帶。80年的歷史記載了研究所輝煌的過去。楊鍾健、裴文中、賈蘭坡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與研究所輝煌的歷史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一個古老的小所湧現了我國古脊椎動物學和古人類學領域的全部8名中科院院士;在研究所曾經工作過的人員名單上,包括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劉東生的名字。他們和眾多平凡的古脊椎所人一起,成為IVPP永遠的驕傲和自豪,並且在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歷程上留下了永恆的足跡。
80年的厚積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值得自豪的地方:悠久的歷史,傳奇的人物,雄厚的科研和技術力量,珍貴的化石和圖書收藏,更有IVPP這一無形的享譽國際的科學品牌和它獨特的機構文化。我常常思考:什麼才是最典型的IVPP文化?是厚重的歷史加國際的視野?是寬鬆但又促人奮進的學術氛圍?還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潛心治學的優良傳統?或許是這幾方面兼而有之?也許真正的答案只默默地存放在每一個IVPP人的心中。
精彩書摘
點點滴滴的回憶1953年1月,我從部隊轉業下來,想去考古所,先找到在那裡工作的浙大同學石興邦,後聽夏鼐和梁思永兩位所長說,到考古所不如到新生代研究室。經梁所長介紹,我在北海團城見到了聞名於世的中國猿人頭蓋骨的發現者裴文中先生,他知道我跟吳定良先生學過體質人類學,就歡迎我到他那裡工作。我帶著裴先生給賈蘭坡先生的信,來到西四北兵馬司。就這樣我跨進了新生代研究室的大門。到那裡後,我才知道研究室在周口店有個工作站,專門管理中國猿人遺址的發掘事宜。賈先生是工作站站長。
在那裡的頭幾個月,工作不多。賈先生叫我閒暇時多溫習人體骨骼學,給我一小箱人的肢骨,風趣地說:“如果能學到閉著眼睛,用手去摸,說出骨骼的特徵來就好了,我從前就是這樣學的。”
又過去幾個月,研究室搬家,遷到地安門北河沿二道橋。賈先生擔心大猩猩骨架在搬運途中給碰壞了,叫我雇輛三輪手扶著送去。一路上看到骨架的人都驚奇地在問,這是什麼怪物。
到二道橋後,賈先生叫我管理現代人和現生猿的頭骨標本,夏天到來時,叫我把頭骨拿出去曬曬,木匣里放好樟腦,上下顎間填上棉花。他說,這許多標本有名有姓有來源,來之不易,要保管好。還叫我管理保險柜,櫃裡放的都是新中國成立後新發現的重要標本。
·查看全部>>
盤點海洋出版社出版書籍(三)
海洋出版社的任務是出好海洋專業書、刊,介紹和推廣國內外海洋科學技術新成就,普及海洋知識,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和推動海洋事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