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象山港營養鹽和泥沙輸運》由於該兩問題均與水動力密切相關,所以在編寫過程中對港內的鹽度分布、水體混合、對流-擴散型水交換模式、潮波回響和變形等問題作了充分的論述。
前言
象山港流域由象山港狹灣(後文中在不引起誤解的情況下,簡稱象山港)、牛鼻山水道和佛渡水道三大部分組成,流域面積1455km2。從衛星遙感地圖數據可知,象山港狹灣地處29度23’一29度49’N,121度25’一122度00’E之間,從122度00’E向西計算,它是一個縱長約為62.8km、面積563km2的半封閉海灣,其中水域面積391.8km2,灘涂面積171.2km2,平均水深10m,港口寬度9.5km。坐落在港口的六橫島把象山港狹灣以外的區域分成了東南側的牛鼻山水道和西北側的佛渡水道。
象山港水產養殖條件良好,是浙江省最大的水產增養殖基地。20餘年來,港內工農業、養殖業發展迅猛。然而,由於缺乏科學管理,工農業污水以及養殖業產生的污染物大量滯留港內,導致整個港的水質處於嚴重的富營養化狀態,赤潮頻發。本底表層沉積物中氮、磷含量較高,已對底棲生物產生生態毒性。水產養殖是致使港內氮、磷元素超標的主要原因,也是控制營養鹽在空間和時間上變化的主要因素。
象山港不僅是重要的水產增養殖基地,而且也是周邊地區的通航渠道。因此,象山港的水動力問題、環境保護問題已引起了政府部門和海洋從業者們的廣泛重視。本書僅就象山港狹灣內的輸沙和營養鹽環流問題展開討論。由於該兩問題均與水動力密切相關,所以在編寫過程中對港內的鹽度分布、水體混合、對流-擴散型水交換模式、潮波回響和變形等問題作了充分的論述。
目錄
第一章自然環境第一節地理和環境狀況
第二節氣象特徵
第三節鹽度平面分布
第四節潮流
第五節浙閩沿岸水
第六節象山港河口
第二章鹽度分布和余環流
第三章混合分析
第四章對流一擴散型水交換模式
第一節數值模型的控制方程
第二節模式的套用
第三節模擬結果
第四節討論
第五章潮波回響和變形
第一節潮波基本特徵與變形
第二節潮不對稱和潮波傳播中的非線性效應
第三節底摩擦和M:潮能的耗散
第四節觀測結論
第五節潮波數值研究
第六節潮灘位置和平流效應對M4分潮的作用_
第六章泥沙輸運與分布
第一節潮汐潮流基本特性
第二節泥沙基本特徵
第三節航道沖淤變化
第四節泥沙輸運模型概述
第五節象山港泥沙輸運的POM模型
第六節重金屬分布
第七章營養元素
第一節海洋中營養元素的地球化學特徵
第二節象山港狹灣內營養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第三節象山港狹灣內營養元素的來源
第四節水體時空變化的影響因素
第五節象山港狹灣中各形態營養元素的關係和時空分布
第八章營養鹽歷年調查數據分析
第一節2006~2007年調查數據
第二節2002~2005年象山港赤潮監控區營養鹽分布
第三節1992年象山港溫度、鹽度和營養鹽的月際變化
第九章象山港氮、磷營養鹽輸運理論和矽酸鹽分布規律
第一節現場調查數據
第二節調查結果
第三節營養鹽分布規律
第四節象山港營養鹽環流模式
第五節矽酸鹽分布規律
第十章對象山港若干問題的思考
第一節養殖容量
第二節養殖海域水體和沉積物中營養元素的分布特徵及其控制過程
第三節沖淤
第四節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技術
第五節河口計算模式
盤點海洋出版社出版書籍(三)
海洋出版社的任務是出好海洋專業書、刊,介紹和推廣國內外海洋科學技術新成就,普及海洋知識,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和推動海洋事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