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刀人》

《捉刀人》

《捉刀人》寫的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是一部帶有濃郁悲劇色彩的歷史正劇,作者把建安十九年至二十一年(公元214年~216年)間發生的史實打碎,重新捏合成了現在的故事。對曹操進行了多視角的審視。

基本信息

話劇資料

編劇北嬰

導演林蔭宇

演出時間:1994年

地點:中國青年藝術劇院

內容簡介

捉刀人捉刀人

《捉刀人》寫的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是一部帶有濃郁悲劇色彩的歷史正劇,作者建安十九年至二十一年(公元214年~216年)間發生的史實打碎,重新捏合成了現在的故事。對曹操進行了多視角的審視,藝術地創造了曹操和他所處的時代。導演將對該戲進行復調式的處理,試圖展現給觀眾一段複雜的故事,一個神秘的舞台……。毫無疑問,這是一台藝術性、可視性都很強的戲。

評論

一是劇本寫得有才氣,見功力。劇作家既不是簡單地為白臉曹操翻案,把他寫成完美無缺的蓋世英豪,也沒有簡單地把他寫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亂世奸雄,而是寫出了這個歷來毀譽不一的歷史人物的某些複雜的性格層面。同時,人物語言也不錯。

二是導演在立意、構思、情境營造、氛圍烘托,以及整體的節奏處理與最終的舞台合成上,都頗具匠心。不僅傳達了原作的基本精神,而且有自己的創造,自己對人生和歷史的體悟,排出了二度創作中的藝術個性。

三是幾位主要演員表演很認真、很投入,特別是在人物性格的創造上各有招數,因而心理特徵鮮明,個性突出,層次感強,能給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其他演員也大致都能配合默契。總之,我覺得《捉刀人》無論在近幾年青藝上演的劇目中,還是在全國上演的劇目中,都屬於上乘之作。它是一出真正能夠反映青藝藝術水平的戲。

特點

《捉刀人》內蘊豐富,林蔭宇在有關這個戲的《導演闡述》中稱之為“多重奏”,並緣此思路加以呈現是很對的。人物之間的關係、衝突,是錯綜複雜的,主要人物的內心衝突和內心矛盾,也遠非單一。因此,對整個作品的認識、評價和選擇,就不可能是單一的,而是復調的。由於這種復調的處理方式,以及多重奏的綜合藝術效果的追求,就有可能使觀眾在鑑賞中產生不同的領悟,做出多種理解,從而獲得各自的審美滿足,但讓人最感觸良深的,卻是權力與人格的衝突。這是《捉刀人》在前些年上演並引起轟動的京劇《曹操與楊修》的一個重要區別點,那個戲著重寫了權力與智慧的衝突,儘管也多少涉及到那么一點人格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