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活著》

克格勃最新公開的檔案中,一個名叫尼娜的女性“政治犯”在少女時期的日記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日記顯然被內務人民委員會仔細研究過,其中用來作為證據指控她有罪的文字都已被用紅色的鉛筆劃出。她的父親因政治觀點不同而受到迫害,不是經常被捕入獄就是被流放到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因此,尼娜偶爾會在日記中發泄自己的惱怒,日記中諸如此類的文字,都被當做了將她定罪的佐證……史書的特點在於提供一種嚴謹的概觀,但是一冊如尼娜日記般末經潤色又坦誠的日記,卻用生動的即時性語言向我們講述了她曾經歷的生活點滴。

基本信息

本書簡介

1

與閱讀二戰時的《安妮日記》,還有波赫戰亂中《莎拉塔的圍城日記》一樣,我們如今懷著驚奇而又忐忑的心情繼續閱讀。尼娜活潑,聰慧,敏感,對於身邊政治風向的細微差異明察秋毫——她是我們曾經擁有,或者說曾經養育過並為之驕傲的那一類青少年,他們為文學而生,面對暴風雪又心態坦然。尼娜從13歲開始記日記,整部書是由尼娜1932—1937年的日記結集而成。在史達林統治下的“大恐怖時期”,全書讓讀者從一個叛逆少女的身上看到極富革命性的傾向,她對校內校外的生活都感到厭煩,表面上只是為自己的外表耿耿於懷、局促不安,而內心的感受卻一如波濤般澎湃。

內容介紹

克格勃最新公開的檔案中,一個名叫尼娜的女性“政治犯”在少女時期的日記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日記顯然被內務人民委員會仔細研究過,其中用來作為證據指控她有罪的文字都已被用紅色的鉛筆劃出。她的父親因政治觀點不同而受到迫害,不是經常被捕入獄就是被流放到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因此,尼娜偶爾會在日記中發泄自己的惱怒,日記中諸如此類的文字,都被當做了將她定罪的佐證……

作者簡介

尼娜·盧戈夫斯卡婭,1918年12月13日出生於莫斯科。在度過五年的監禁和七年的流放之後,她選擇了永遠的沉默。日後,她結了婚,成為一名畫家。尼娜於1993年去世,正值蘇聯解體後不久。

媒體推薦

尼娜的日記猶如在壓抑大腦中的一聲尖叫,表面看似平靜卻可以震撼靈魂!
——美國出版協會
尼娜在日記中一遍又一遍地寫道:“我是個人。我要活著!”無法想像此文出自一個十三歲少女之手。
——《美國出版周刊》
有時候,不幸帶給人也許不是遺憾,而是緊閉心靈後對生活的重新審視。
——《每日郵報》
我以一種近乎痴迷心態閱讀這本書,一本直接觸及心靈,足以感動任何人的書!你可以想像的最乏味生活是什麼樣的?你可以想像的最平凡生活是什麼樣的?你認為的“普通”生活對於尼娜來說卻是遙不可及的,你在書中所看到的“特別”之處卻是讓十三歲的尼娜既無力改變又無法承受的。當現實給予了一個人太多的困頓時,她所成就的不僅僅是自身的成長,而是帶給整個人類的感悟。尼娜就是這樣的人。
——亞馬遜讀者

紀實文學書籍(一)

紀實文學是一種迅速反映客觀真實的現實生活的新興文學樣式。亦稱“報告小說”,是報告文學化的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報告文學。它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可以有一定的虛構性,是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的一種類型。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三日長過百年》
《絕地重生》
《禍起東京》
《生而自由》
《上有老》
《親歷聯合國高層》
《最草根生活》
《紅牆深處》
《反走私前沿地帶》
《貪官流浪記》
《走近周恩來》
《糧民》
《亂世浮生》
《問題富豪》
《大江北去》
《出沒風波里》
《千古一夢》
《大國之魂》
《女監檔案》
《民國教授往事》
《我愛女排》
《死囚》
《親歷航天》
《中國二十年重案追蹤·走私案》
《我經歷的北平地下黨》
《烈火中的青春》
《單身群落》
《千古大運河》
《納西人的最後殉情》
《我心有歌》
《沈浩日記》
《犯罪一線》
《隨訪連戰的日子》
《袁庚傳·改革現場》
《紀事2007》
《北大百年:1898-2008》
《如煙如火話周揚》
《開國大閱兵》
《莎拉的禮物》
《開國大土改》
《狙擊佳士得》
《我在北京當記者》
《我的北川故事》
《拉貝日記》[傳記文學]
《命根》
《新安江大移民》
《西藏一年》
《我要活著》
《中國,漫長的一年》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
《西藏和平解放親歷往事》
《光輝歲月》
《士者長歌》
《中國式寂寞》
《誰更了解中國》
《中國,少了一味藥》
《抗戰飛行日記》
《映像美利堅》
《跟著美軍上戰場》
《安源實錄》
《京城十案》
《尋找失落的西域文明》
《最後的羅布人》
《雪冷血熱》
《高官的良心》
《慾壑難填》
《藍衣社》
《尋找巴金的黛莉》
《大地有多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