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和你:人際關係的解析》講述了在人際關係方面,充滿了玄妙與不確定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正是人際關係的這種朦朧,使得它成為人類永恆的話題,從蒙昧到野蠻再到文明,這一話題從未中斷,也永無休止。作者簡介
朱瑟琳·喬塞爾森,執業心理冶療師,Towson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她從密西根大學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1994年獲得了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亨利A.莫里獎(HenryA.Murray)。她還是哈佛教育研究生院的訪問學者,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富布萊特法案基金的心理學教授。她的另一本著作《發現她自己:女性認同發展之路》(1987)主要介紹了女性發展問題。喬塞爾森博士還與人合編出版過《生命敘事研究》,曾發表過很多關於青少年、女性和敘事性的文章。魯小華,臨床醫學出身,曾師從霍莉欽、叢中教授學習心理諮詢與治療,現師從樊富珉教授學習團體心理諮詢與治療;現任教於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中心。有多年個體諮詢和團體輔導與諮詢的經驗,對個體情感發展及團體諮詢與輔導的動力學研究感興趣,參編《都市生活減壓法》、《健康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參譯《臨床心理學:概念、方法和職業》(第6版)、《家庭案頭心理諮詢》等,獨自翻譯《客體關係心理治療:理論實務與案例》。
孫大強,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現任教於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中心。研究興趣主要為心理諮詢、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選拔與測評、人際溝通與情感、決策偏好、跨文化心理等,在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聯合大學、蘇州大學等多所高校開設心理學課程或講座,參編、譯、著有《心理測量與測驗》、《成人發展與老齡化》、《領導素質測評》、《校園心理劇研究》,在專業期刊與通俗雜誌發表學術與科普文章多篇,近三年參與各類心理諮詢與測評相關項目近20項。
媒體評論
這是近年來人際關係領域最棒的著作之一。見解深刻,表述清晰,文字優美。—歐美·亞隆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名譽退休教授本書見解深刻且富有洞察力,對專業心理治療師和那些尋求對人性有更好理解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很重要的書。—《出版者周刊》
本書文筆自然流暢,作者將女性特有的細膩、心理學的敏銳、對人生的洞察以及對哲學的領悟高屋建瓴般地融在一起,卻毫無堆砌造作之感,可讀性很強。—叢中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教授
希望所有願意探索人際關係奧秘的人都能看看這本書,不要淺嘗輒止。我希望你們能做好思想準備,因為這不是一個你可以當觀眾,可以隨時退席的領域;你也是人際中的演員,當你站在人生這個大舞台上,也許你不再能分清哪是真,哪是幻,本書中的她或他,或許就是生活中的你。—樊富珉清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目錄
推薦序一樊富珉推薦序二叢中
譯者序
前言
作譯者簡介
第1章對關係的論述
第2章渴望的男男女女
第3章抱持
第4章依戀
第5章激情體驗
第6章坦誠相見的確認
第7章理想化與認同感
第8章共同性與共鳴
第9章嵌入
第10章照料
第11章關係中的性別差異
第12章愛情的注釋
附錄A關係空間地圖和訪談
附錄B維度及其病理學的兩極
前言
人際關係的解析一大特點在於對人際之間相互的聯繫與共生共存的強調。正如作者開篇所言:“在我們高度強調個人主義精神的時代,人們變得羞於需要他人。構成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核心的治療信息已經變成了獨行其是,關注自我。心理學理解自我勝似理解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多數西方傳統文化都是相當奉行個人主義的。這種個人主義文化傳統顛覆了神權及政教合一對人性思想的禁錮,極大解放了人的內在創造力,迅猛推動社會發展前進;但是另一方面,極端的個人主義使得我們遠離了人的本質,因為“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遠離他人實際上是在使我們“去人性化”。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在本質上是社會性動物,不能在社會中生活的個體,或者因為自我滿足而無需參與社會生活的個體,不是野獸就是上帝。”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的慘絕人寰使得我們痛定思痛,重新審視人性。我們發現“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損,因為我與人類難解難分。”總而言之,人類曾經的光輝與磨難使得我們更清醒地意識到,人,正如漢字中的結構,是需要另一個人的支撐。因此,人際關係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非常重要的話題。精彩書摘
人們在與他人的關係網中創造了自己的生活。生命中個性的投放,相互關係的細微差別使生活具有豐富性、複雜性、磨損性以及眾多的興趣。生活就像是關係的萬花筒一樣伸展開來,變化的排列帶來變化的片段。心理學只是在最近才開始認真地思考人類關係在微妙性和多樣性上的發展歷程的。迄今為止,關於發展的心理學理論還全部是圍繞著自我的說明上。自尊、自我控制、自我意識和個體成就已經主控了心理學理論。其他人只是作為滿足本能需求以及自我成長和分化的需求的“客體”而被發現。關係作為目標,相互聯繫作為目的:這些在我們的理論中毫無位置。即使在人類生活中的人際間關係的現象終於被承認的地方,它們也只不過作為更為清晰的自我劇本中的背景而起作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