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簫聲咽》

《憶秦娥·簫聲咽》是唐五代詞中的名篇,與《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被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憶秦娥》描繪了一個女子思念愛人的痛苦心情,王國維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

基本信息

原詞

憶秦娥憶秦娥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
年年柳色,
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
鹹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
漢家陵闕。

詞牌

憶秦娥,雙調,仄韻格,四十六字。又名《秦樓月》《碧雲深》。該詞牌名的最早出處就是這首詞,因詞中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憶秦娥”。“秦娥”本指的是古代秦國的女子弄玉。傳說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兒,愛吹簫,嫁給仙人蕭史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出生在唐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今中亞伊塞克湖西北),幼年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他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時期。他用詩歌反映現實,歌頌錦繡河山,成就很高,被稱為“詩仙”,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作詞不多, 《菩薩蠻》《憶秦娥》為其佳作。

考證

這首詞宋人將其歸為李白所作。有人從詞的發展角度看,認為這首詞從語言、韻調和意境上看,都表現得相當成熟,當為晚唐以後所作。但這也未必可援為確據。在文學現象中,得風氣之先的早熟果子是會結出來的。迄今為止,雖然沒有確切不移的證據,斷定這首詞必屬李白之作,但也沒有無法還價的證據,斷定確非李白所作。因此,歷代的詞評家都不敢輕率地剝奪李白的創作權。

注釋

憶秦娥憶秦娥

《列仙傳》 :“簫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
灞陵:漢文帝劉恆之墓。《三輔黃圖》卷六:“文帝灞陵,在長安城東七十里。……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送別。”
樂遊原:在長安城南八里,漢代稱樂游苑,唐人稱樂遊原。其地勢較高,可俯視長安城。
鹹陽:秦都,在長安西北數百里,是漢唐時期由京城往西北從軍、經商的要道。

譯文

簫聲嗚咽,驚醒秦地的女子,夢醒後,空對著樓頭明月。樓頭的明月,每年在楊柳青青的時節,曾經看見多少人在灞陵橋頭傷心地折柳送別。
即使在清涼秋天的季節登上樂遊原,西望鹹陽古道,也看不到他的任何蹤影,音訊斷絕。音訊斷絕,只有夕陽餘暉在秋風中映照著一片漢人舊時的斷井殘垣、陵墓宮闕。

賞析

王國維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
古代把美女稱做“娥”。這是一個居住在唐代長安的女子,長安古屬秦地,所以用“秦娥”稱呼她,用秦樓稱呼她住的樓房。詞一開始就把讀者引入一個淒涼的境界:“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簫是一種竹製的管樂器。“咽,嗚咽,形容簫管吹出的曲調低沉而悲涼,嗚嗚咽咽如泣如訴。秦娥的愛人離開她很久了,有時她只能在夢裡追尋。這天晚上,她正在夢中,忽然被一陣簫聲驚醒(夢斷)。她睜眼一望,並無人影,只有一片月光照在樓頭。這樣的月夜,她已不是第一次經歷了。我們讀第二個“秦樓月”的時候,仿佛是聽見她在那裡哀嘆,又仿佛是在聽嗚咽的簫聲迴環往復,這裡產生了一種特別的藝術效果。多少個不眠之夜啊,她不能不回憶起分別的情境,也不能不對離別的時間太長而感嘆:“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灞陵在今陝西省西安布東,是漢文帝的陵墓所在地。當地有一座橋,為通往華北、東北和東南各地必經之處。橋邊柳樹很多,送別者在這裡折柳贈人,表示留戀。“傷別”,為別離而傷心。秦娥想到當年在添陵送別的時候,正是楊柳依依的春季,而柳色由嫩綠變為枯黃已經多少次了啊,可還不見他回家。作者的藝術概括力很高,上片只用了短短几行,就把傷別的主題寫得情景交融了。下片轉入白晝,進一步深入主題。秦娥不僅夜不成眠,連白天出遊也不愉快。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樂遊原”又叫樂遊園,在長安東南郊,是漢宣帝樂游苑的故址,地勢高,可以遠望,在唐代是遊覽之地。“清秋節”,指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是當時人們重陽登高的節日。“音塵”,一般指訊息,這裡是指車行走時發出的聲音和揚起的塵士。秦娥趁重陽節出遊的機會,登高遠望,希望在”鹹陽古道”上看到親人歸來。古鹹陽在今陝西省鹹陽市東二十里,是秦朝的京城。唐人常以鹹陽代指長安,“鹹陽古道”就是長安道。秦娥的希望落空了,路上無蹤無影。下片寫到這裡把“音塵絕”重複兩遍,強烈渲染了秦娥的失望心情。最後這首詞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結束,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餘地。”殘照”,指落日的光輝。“漢家”,就是漢朝。“陵闕”,皇帝的墳墓和宮殿。藉助這些事物作為秦娥活動的背景,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發人深思的人生圖畫:秦娥佇立在秋風(西風)中眺望,這時夕陽西下,在蒼茫的暮色中僅僅可以辨認出高大的漢代陵闕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