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方言研究》

《慶元方言研究》

《慶元方言研究》是由作者吳式求著作、浙江大學出版社於2010年5月1日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慶元方言研究》《慶元方言研究》

享有“古語活化石”盛譽的慶元方言,是一宗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她不章是慶元不民的,中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

《慶元方言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聲韻調系統、語音和語法、詞語和字源、字彙這些。

圖書前言

2002年6月至7月間,我率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師生一行18人到浙江慶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方言調查教學實習。慶元地處吳語區南緣,與閩北毗連,是觀察方言接觸和過渡的理想地帶,而且聽說這裡古音保存得非常之多,這正是我們選擇慶元方言作調查的原因。此外,還有一個帶有偶然性的特殊原因:不久前,日本愛媛大學秋谷裕幸教授順訪我系,作關於原始處衢方言古音構擬的學術報告,主持人王福堂先生生動地介紹了秋谷教授從慶元方言開始,持續數年深入浙西南山區進行方言調查的種種情形,勾勒出一位“奇人”一個獻身於漢語方言學的日本學者的感人形象。與此同時,深深吸引了這位日本學者的慶元方言也就在與會者心中油然產生了一種令人神往的魅力。帶著這種好奇心和探索欲,我們來到了慶元。
在縣教育局吳應興同志的大力協助下,我們4個小組次日便都順利地開始了調查日程。就在這一天,綿綿梅雨中,一位素不相識的不速之客經吳應興指引,只身前來造訪。客人直宣來意,要送幾套剛排印出來的關於慶元方言的書給我們作參考。他的一隻胳膊因摔傷而纏著紗布,便用另一隻手取出幾套厚厚兩大冊的藍皮書簡——《古老珍貴的慶元方言》。沒有客套,也未久坐,幾分鐘後,他用那隻未傷的手撐開雨傘,悄然離去。這位不速之客就是吳式求。當時並不知道怎么稱呼他,大概因為看上去像個文化人吧,我們便跟著感覺信口稱之為吳老師。
《古老珍貴的慶元方言》上下兩冊共750來頁,120萬字,這樣的篇幅,在縣級方言研究著作中堪稱巨著,其語料之富,用力之勤,可以想見。然而,封面上卻無作者署名,查找版權頁,才知道此書還不是正式出版。由此想到,作者不僅為撰寫此書付出了心血,而且為它的排印承擔了經濟責任。在這個年財政收入僅5000萬元、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這實在是一筆巨大的經濟負擔。於是,在我的心目中,吳式求成了研究慶元方言的又一位奇人。他是怎樣一個人呢?
我們的調查日程排得很緊,此後與吳式求只有四五次短暫的接觸。

精彩書摘

對於舊體詩詞來說,依律押韻固然十分要緊,平仄協調更是必須講究,因為它最能體現出詩歌語言的音樂之美。
那么,什麼是“平仄’’昵?所謂“平”,指的是發音清越響亮;所謂“仄”,指的是發音低沉短促。“平,,的對象包括所有讀平聲的字;“仄”的對象則包括除平聲之外的全部讀上、去、入三聲的字。
唐詩宋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閱讀和創作詩詞,處處都離不開對平仄的掌握和運用。如何區分平仄,可以說是文化人的一項“基本功”。為了幫助人們提高這方面的水平,過去的文人通常會採取一種用線條給文字加旁註(橫線代表平聲,豎線代表仄聲)的方法加以解決,只不過好像並未產生多大效果。據筆者了解,至今不少學校里的語文老師,上課的時候,對於哪個字該念平聲,哪個字該念仄聲,仍然不太搞得清楚,他們往往為此感到頭痛。
然而,這個難題對於慶元人來說,則不成其為問題。
一位平時愛寫點舊體詩詞的朋友曾跟筆者談過這樣的體會:他嘗試過用國語寫詩,感覺很彆扭,改用慶元話寫,馬上覺得順手得多。原因何在?就在於這位業餘詩人是“我伲”(慶元方言“我們”)慶元老鄉,從小就講慶元話,根本用不著特別刻意地費時費力去學習如何區分平和仄。古老而奇妙的慶元話,早已無師自通地造就了他準確掌握做舊體詩詞所必不可少的用韻規律。
想不到吧,慶元方言竟然會有如此的“特異功能”和妙處!
附錄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蒜,心念舊恩。月明星稀,鳥雀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圖書目錄

導言多姿多彩慶元話
第一章概述
一、慶元的歷史地理簡況
二、慶元方言的基本概況
三、慶元話語音與現代國語語音的比較
四、慶元方音與古代語音的比較
附表1.1慶元話語音與現代國語語音比較表
附表1.2慶元話語音與《廣韻》音系比較表
五、唐宋時期“國語”語音的活樣板
第二章聲韻調系統
一、音標符號總表
二、韻母“四呼”分類表
三、聲母韻母表
四、聲調錶
五、聲母音標符號對照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