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最遙遠的時代,人們通過神話體系來解釋宇宙,一群哲人智者不以為意,他們在“邏各斯”的指引下為宇宙立法,但比起近代科學史上那些偉大的名字又相形見絀。
好景不長,經典科學的基礎受到懷疑,愛因斯坦修訂了宇宙學體系……
時至今日,宇宙卻還在微笑,仍然沒有供出她內心的秘密。這個體系仍然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個階段。
兩個多世紀以前康德仰望蒼穹,發出“位我上者燦爛星空”的感嘆;今天的我們仍然需要站在歷史斬高度上繼續前進。
基本資料
作者:(法)韋爾代著
譯者:徐和瑾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9-1
版次:1
頁數:190
出版時間:2006-9-1
開本:32
紙張:膠版紙
ISBN:9787544701259
定價:15元
包裝:平裝
作者簡介
讓-皮埃爾·韋爾代,法國人,數學學士,理學博士,於1963年進入巴黎天文台,在對日冕以及行星的紅外線進行了研究之後,指導基礎天文學系的工作。從1976年到離開天文台的1997年,他主要活動就是從事天文學史的研究,主要發表了《哥白尼天文學導論》、《天文學史》、《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古代和古典天文學史》。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宇宙起源神話
埃及
美索不達米亞
以色列
赫西奧德的希臘
第二章前蘇格拉底哲學家
米利都派
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米尼
赫拉克利特
義大利學派
畢加歌拉斯
菲洛勞斯
阿契塔
巴門尼德
恩培多克勒
阿夫季拉派
留基伯
德謨克利特
第三章希臘科學
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
斯多亞派
第歐根尼·拉爾修
普魯塔克和西塞羅
伊壁鳩魯學派
盧克萊修
托勒密
第四章中世紀
薩比特·伊本·庫拉
喬凡尼·東迪
第五章文藝復興時期
尼古拉·哥白尼
約翰內斯·克卜勒
勒內·笛卡爾
第六章經典科學
艾薩克·牛頓
托馬斯·賴特
伊曼努爾·康德
約翰·亨利希·朗伯
亨利希·奧伯斯
第七章當代宇宙學
喬治·勒梅特
阿爾貝特·愛因斯坦
托馬斯·戈爾德和赫爾曼·邦迪
大事年表
譯名對照
譯後記
內容摘要
《思考宇宙》 第六章 經典科學
經典科學時期(從十七世紀末起)天文學的特點是一個重要事實:分析性天體力學的形成和發展。這個名稱表明,天文學的這個分支的發展同數學分析的發展是不可分離的。
最直接的結果是牛頓的觀念戰勝了笛卡爾的體系。兩個天體體系用分析的方法研究之後,笛卡爾的稀薄物質的渦流由於無法計算,立刻在天文學家的眼中消失得乾乾淨淨。在英國,牛頓的物理學傳播緩慢。牛頓在劍橋大學短期講課時聽者寥寥,原因是過於艱深。在法國,笛卡爾主義者粗暴地拒絕牛頓的物理學:在他們看來,這種物理學包含的引力概念不像笛卡爾的渦流概念那樣清楚,並使他們聯想到經院物理學的神秘性。要等到關於地球形狀的爭論和贊成地球橢球扁率的少數學者取得勝利,牛頓的思想才占據上風。
確實,由於球形不能解決等速轉動的同質物體的相對平衡問題,牛頓就認為地球像其運行軌道那樣為橢圓形。有些人因純粹是意識形態的原因而感到不快,說竟然有人敢認為地球不完全是球形的。另一些人則已經提出假設,認為地球的形狀為長橢球形。因此,天文學家們決定通過測量同一子午線上兩地的直線距離和測量它們的緯度角差來直接研究子午線的曲率。如果地球為球形,在兩地測量的弧線曲率相等,否則,曲率就不相等:度的長度,即緯度上一度弧形的長度越大,曲率就越小,該地區就越平坦。
在秘魯(1735年)和拉波尼亞(1736年)的探險使爭論就此結束:地球的形狀確實為長橢球形。然而,牛頓的力學雖然最終為科學合理的宇宙起源學提供了方法,卻在開始時反而使宇宙起源學者的希望破滅。發生的情況仿佛這樣:牛頓在拒絕了構建笛卡爾的世界的渦流之後,卻突然在太陽體系出色的鏇轉結構前面停住了腳步。
萬有引力(gravitation)不能使世界動起來,在牛頓看來更不能解釋天體軌道的次序以及把它們聯繫在一起的規律。這種出色的安排只能是極其聰明的、萬能的上帝做出的。這種保留還表明對任何假設的一貫拒絕,因為經驗不要求做出假設:人們應該從現象中得出命題,然後用歸納法對它們進行概括。運動定律和重力定律就是這樣被發現的。只要重力存在並根據某些定律產生作用就夠了,只要這些定律能闡明當時知道的那些天體的所有運動就夠了。我們不要再提出更多的要求,不要對世界的誕生乃至世界的秩序進行任何研究。關於宇宙萬物及其起源的思辨,要等到十八世紀下半葉才重新開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