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堂認母》

《庵堂認母》

有大陸電影及越劇兩個版本。寫女尼王志貞和申貴升相愛,於庵堂內生下一子,因礙於佛門清規,只得遺棄路旁,為徐家拾養,取名元宰。16年後,徐已為解元,得知此情,遂往庵堂尋母。兩人相遇後的故事。

基本信息

電影

電影名:庵堂認母

類 型:戲曲片

故事梗概

法華庵尼姑王志貞,16年前與秀才申貴升相愛,指望脫離空門,與他結為夫妻。不幸,申秀才得病天亡。志貞生下一個孩子,因尼姑庵不許養兒育女,她只得寫下血書,忍痛把孩子丟在路旁。孩子被一個姓徐的拾去撫養,取名徐元宰。16年後,元宰中了解元。一天,他偶然發現血書,猜出了血書中的啞謎,知道自己另有生身父母,母親是個尼姑,名叫志貞。他決定走遍天涯,尋訪母親。元宰去過很多尼姑庵,均無母親下落。這一天,他來到法華庵,志貞尼姑接見了他。志貞見元宰面貌很像當年的申秀才,大為吃驚。元宰見她法號與母親同名,也十分驚訝。元宰試探志貞的身世,知道她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母親。元宰假稱上香觀音大士,祈禱保佑他訪得生母,並說出自己的生母也是一個尼姑。經數次交談,元宰完全說出自己的身世。志貞知道元宰就是自己日夜想念的兒子,非常激動。因尼姑庵中規戒森嚴,若認了兒子,不但自己無容身之地,更會斷送兒子的前程,因此遲遲不敢相認。志貞跑回住房,對著申秀才的遺像痛哭。元宰衝進房中,看見父親遺像,掏出血書,跪在志貞面前懇求相認。母親的慈愛,衝破了一切清規戒律,志貞抱住兒子,含淚相認,母子終於團圓。

越劇

劇情簡介

越劇《庵堂認母》越劇《庵堂認母》

寫女尼王志貞和申貴升相愛,於庵堂內生下一子,因礙於佛門清規,只得遺棄路旁,為徐家拾養,取名元宰。16年後,徐已為解元,得知此情,遂往庵堂尋母。兩人相遇,經暗喻試探,母已知為其親子,卻不敢認,驚恐逃入雲房,在申畫像前哭訴。徐追入見畫像題詞,對照所帶血書字跡,更斷定生母無疑,遂跪地哀求,志貞不顧佛門清規,拋棄佛帚,元宰寧棄榮華富貴,摘下頭冠,母子終於相認。

演出歷史

改編本由浙江越劇團首演,導演陳靜、姚傳薌,作曲盧炳容,舞美設計裘雲飛。金寶花飾徐元宰,薛鶯王志貞。1954年先後參加浙江省與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均獲劇本獎。上海唱片公司錄製唱片。1955年由姚水娟飾王志貞,何賢芬飾徐元宰,以男女合演形式重排後赴上海演出,影響頗大。劇本編入《華東戲曲會演劇本選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55年江蘇錫劇團移植演出,同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公司拍成舞台藝術紀錄片

出處

《庵堂認母》《庵堂認母》

這齣戲是《玉蜻蜓》中的一折,也有叫“後游庵”的。尹派演過,戚畢也演過。傅派與陸派的版本比較罕見。此CD為60年代錄音,請大家欣賞。

傳統劇目《玉蜻蜓》,述富家子弟申貴升與一如妻張氏不睦,離家出走,在法華庵與尼姑王志貞相戀,後病死庵中。志貞產下的遺腹子,輾轉為徐家所收養,取名徐元宰。十六年後,元宰中解元,獲悉自己身世,乃到庵中認母團聚。《庵堂認母》作為劇中的核心場次,人物矛盾集中突出,唱做並重,情節亦相對獨立,常作單折演出。現在出版的是傅全香、陸錦花1954年的演出錄音。

越劇四大小生中,陸錦花是最年輕的,故同輩稱“小陸”,晚輩稱“小陸老師”,是繼尹桂芳、范瑞娟、徐玉蘭之後湧出的又一流派女小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