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新娘》

《幸福新娘》

《幸福新娘》是由陳文導演,謝賢,黎雯等主演的一部劇情片,於1963年上映。

基本信息

英文名:The happy bride

導演:陳文

主演:謝賢 黎雯 馮美英 容玉意 何碧堅

地區:中國香港

分類:愛情片 藝術片

上映:1963年10月2日

語言:粵語

《幸福新娘》《幸福新娘》

評論

光藝粵語片的最後光輝

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何思穎指出,光藝是香港粵語片最後一個黃金時期的主要力量。為配合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電影資料館籌辦了這次的「現代萬歲:光藝的都市風華」,重現四十套極具現代味道的光藝作品。

 雖然光藝的歷史並不太長,但要在其百多套作品中挑出四十套也不容易。何思穎說:「這回已經忽略了光藝的武俠片,只選了一套《南龍北鳳》。其實在光藝的武俠片中,仍然可以找出光藝典型的現代性,但擔心太多武俠片,會把焦點拉遠。」

 從1955年創業作推出後,光藝在秦劍、陳文的領導下,找來出色的導演及發掘新演員如謝賢嘉玲等,何思穎指出,希望能夠每一時期,每一類型,每個導演及演員,都能夠有代表性的作品。

貼近現實的中產

 香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語片粵語片並行,但國語片的觀眾往往知識水平較高,甚至收入水平亦較粵語片觀眾為高。

 當時光藝力攻粵語片市場,電懋亦有拍攝粵語片,但主力仍是在國語片市場上,與邵氏、長鳳新三分國語片天下。「有趣的一點是,當時電懋的電影也是很中產味道,與光藝好像很相似。我們現在重看電懋的作品,仍會覺得很好看很enjoy,是因為電懋電影中所投射出來的中產生活,變成了一種從未實現的夢幻式憧憬。」

 「而光藝作品中的那種中產味道,卻是實際很多,比較接近現實,沒有那麼重的夢幻感覺,你可以從中看到現實生活的味道。我相信這與光藝出品的是粵語片也有關係。」

 何思穎談到光藝電影的現代性及其中產味道,如此與電懋作品作出比較。一個現實一個夢幻,一個拍粵語片一個力攻國語片市場,在記者眼中,倒像是一種生活兩種語言文化的重演。

 然而在那個國、粵語片涇渭分明的年代,擁有知識分子擁躉的國語片,在這一批收入水準較高的觀眾中,呈現出一種中產式夢想是可以理解的。對於票價較低廉,也較多是基層觀眾的粵語片,光藝也在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中產之路。

憤世疾俗青年

 「光藝可以說是開了粵語片現代化電影、中產品味電影的先河。光藝最初的作品並不是那麼的中產與現代味,如創業作《胭脂虎》,說的是民初的故事,後來的《999廿四小時奇案》,這是齣明顯受好萊塢影響的懸疑偵探片,已經開始有中產味道。」

 同是粵語片,光藝與其他公司出品的亦明顯有著區別,如中聯,1953年推出《家》、《危樓春曉》等,十分注重社會寫實;在光藝較早的作品中,我們已可看到《神童捉賊記》、《七重天》中兼具社會寫實與後期中產品味的風格。

 「作為粵語片最後一個黃金時期的主要力量,即使是後來的陳寶珠、蕭芳芳那一代,比起謝賢、嘉玲、南紅他們要年輕半代的,作品中的那種現代性、都市性不及光藝作品,這與中產又有關。陳寶珠她們的青春片是較為草根一點,光藝的則是中產一點。你看光藝電影中的場景設計和道具應用,都是比較都市化的。」何思穎說。

 光藝的主創人員秦劍、陳文極重視人才,找來不少出色的導演,如李鐵、左幾、楚原等人,均極具都市觸角。另一重點是,其電影中對角色心理發展的重視。楚原便曾提到,他個人喜歡的角色是憤世疾俗的青年,這很明顯是受到西方影響。

 「如電影《阿飛正傳》(Rebel without cause),英文名是『沒有道理的反叛』,和光藝的電影,如《秋風殘葉》、《幸福新娘》、《恩怨情天》等,都有那種憤世疾俗、自怨自艾,甚至是自我呻吟的男性角色。

http://cache.baidu.com/c?word=%A1m%3B%A9%AF%BA%D6%3B%B7s%AEQ%3B%A1n&url=http%3A//paper%2Ewenweipo%2Ecom/2006/04/04/OT0604040001%2Ehtm&p=8e759a44d58252c301be9b7f0e4986&user=baidu

http://www.gz15.com/lib/show_355.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