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政報》1949年創刊。近60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它的內容不斷豐富,質量不斷提高,覆蓋范
圍不斷擴大,現已成為省政府面向社會公開發布政令、宣傳政策的唯一一份政策性期刊。《山西政報》從創刊至今,始終以集中準確地刊登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省政府辦公廳的規章、命令等政策性檔案為職責,以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己任,為維護政權建設、保證政令暢通、推進政務公開、推動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各級基層幹部依法行政的重要手冊和社會公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重要政策依據。刊物簡介
刊名:山西政報
主辦:山西省政府辦公廳
周期:半月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編輯出版:山西政報編輯部
語種:簡體中文
中文開本:16開
ISSN1008-1992
CN14-1257/D
創刊年:1949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主要版塊欄目:卷首語 檔案刊發 領導講話 山西旅遊 三晉大地 記者調查 科教文衛 經濟縱橫 學習與研究 信息專遞
發展歷程
回顧《山西政報》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年10月——1967年10月)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同年10月,《山西政報》創刊。創刊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政府的各項政策、政令、方針、任務能在基層全面貫徹落實,提高各級政府以及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政策水平。省政府(省人委會,1955年2月省政府改為省人委會)秘書廳(1950年6月改為辦公廳)設編輯室(1957年7月以後,由省人委會辦公廳文秘處編輯),編輯《山西政報》是其中的一項業務工作。
政報為月刊。1952年,改為半月刊;1957年改為旬刊;1959年元月又恢復為半月刊,1962年再次改為月刊。頁碼不固定。
主要內容為省政府發布的各種重要政策、法令、指示、命令、通令、訓令、指令、通報、通知、重要決定、各種工作制度、工作布置及政府重要領導同志具有上述性質的講話、報告等。
1957年7月又增加了以下內容:一是對法律、法令、方針、政策的闡釋;二是政府各部門的工作安排、情況和經驗;三是有關政府工作的研究和批評建議;四是有關政府工作的視察報告、調查報告;五是機關工作經驗;六是政府各部門的工作動態等。
1959年元月,根據省人民委員會關於印發《山西政報》改為公報性刊物的通知,《山西政報》將不再刊登工作經驗、工作動態等文章,只刊登省人委會、省人委會辦公廳的政策性檔案(包括法規、命令、機構等)。主要欄目有特載、農業、財政、政法、教育、工作報告、人事編制、民政工作等。
從1955年第10期開始,《山西政報》不設欄目。
政報起初為內部資料,由編輯室贈閱全省各地、市、縣(區)政府,各有關部門及全省縣級以上中等學校。從1957年第13期開始,改由郵局發行,除贈閱外,各行政單位、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團體等均可憑介紹信到郵局自行訂閱,一般不受理個人訂戶。
1962年至1967年10月,出版了《山西政報》的增刊——秘密版,秘密版發至縣政府以上和有關單位。從1965年第1期開始,《山西政報》還贈閱全國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每人1份。
有些檔案通過政報下發後,省人委會便不再行文,其間印數一直維持在6000份左右,最高印數達7368份。
1967年10月,《山西政報》停刊。
此階段政報工作為傳統計畫經濟體制下的發展模式,政報的經費由政府財政統包統管,政報的發展在艱難中探索,它為當時的政權建設、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以及政府施政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二階段(1980年——1995年7月)
198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依照國務院決定恢復《國務院公報》的做法,經省委宣傳部和新聞出版局批准,於1980年4月恢復出版了《山西政報》。
《山西政報》由省政府辦公廳主辦,辦公室文書組負責編輯。政報為月刊,頁碼不固定,不設欄目。
主要內容為:一是省政府發布的決議、決定、命令、指示、通知、通報、條例、規定、辦法等重要檔案;二是省人民政府有關機構調整、行政區劃變動和人事任免決定;三是省人民政府所屬各委、辦、廳、局發布的重要通知、規定、辦法等檔案;四是政府領導批准刊載的其它檔案。1994年,設立了檔案選登、機構設定、領導講話、人事任免四個欄目。
政報的經費由財政承擔。印數一般在6000份左右,1984年曾達到10600份。
刊物的發行範圍為全省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廣大基層幹部民眾,分為贈送和訂閱兩種形式。贈送範圍為國務院,各省、市、自治區政府,國家有關部委,省委,省人大,省政協和省直各單位。其他單位領導幹部如果需要,可憑單位介紹信到郵局訂閱。
1992年7月,省新聞出版局對全省的報刊進行了整頓,給《山西政報》核發了期刊證。1995年7月,省新聞出版局確定《山西政報》為內部期刊。
此階段是政報走向市場的探索階段。
第三階段(1995年9月至今)
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好地向廣大非公有制企業以及廣大幹部民眾宣傳政府的方針政策,經省編委會批准,1995年8月設立山西政報編輯部,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具體負責《山西政報》的編輯工作。同時成立編委會,編委會顧問由時任常務副省長劉澤民擔任,編委會主任由時任省政府秘書長趙勁夫擔任,編委由各地市政府秘書長或辦公廳主任、省政府辦公廳各業務處室的處長擔任。主編由當時的省政府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李才旺擔任,執行主編由當時的廳副主任趙命柱擔任,副主編由當時負責業務工作的魏曉梅擔任。
1995年10月5日召開了編委會第一次會議,確定了《山西政報》的宗旨為“傳達政令、指導工作、交流信息、推進改革”。
《山西政報》為月刊,每月25日出版,頁碼為64頁。
編輯部成立以後,在編委會的領導下,對政報進行了較大的改革。首先,充實了政報的內容,由簡單的檔案彙編,發展成為有十多個欄目的綜合性政務月刊。即在原來的檔案選登、領導講話、人事任免和機構設定的基礎上,增加了政務動態、部門工作、地縣工作、省情採擷等欄目。其次,政報的外觀也有了很大的改觀,由原來的白版封頁改為彩色封頁,又增加了4個版的彩色插頁。第三,發行範圍為全省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廣大基層幹部民眾,並贈送國務院,各省、市、自治區政府,國家有關部委,省委、省人大、省政協和省直各單位。
在改版後第一期(即1995年第9期)的政報扉頁,當時的山西省省長孫文盛為《山西政報》題詞:“溶理論實踐為一體,倡睿智勤勞興三晉”。
1996年,山西政報編輯部初步在全省各地市縣建立了政報工作網路,具體負責政報的發行工作,發行量也由原來的4000份增加到10000多份。
1998年8月,《山西政報》被批准為全國刊號,並列入公報、政報系列,正式在全國範圍內公開發行。
1999年3月,《山西政報》申辦廣告經營許可證,經營廣告業務,開始發行與廣告兩條腿走路。
1999年10月,山西政報迎來了她50歲生日,國務院公報室,各省、市、自治區政報社或編輯部,省直有關單位以及各地市縣等100多家單位發來賀信,恭賀《山西政報》在宣傳政策方面發揮的巨大作用。
為了進一步擴大《山西政報》的影響,推進依法行政,《山西政報》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讀政報,用政報”的政策法規知識競賽活動,收到了顯著的社會效果,提高了《山西政報》的影響力。
2000年,為了適應期刊的發展潮流,《山西政報》改為大16開本,豐富了內容,增加了容量。
2000年9月,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精神,山西省人民政府專門下發了《關於改革現行檔案印發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國務院、國務院辦公廳以及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頒發的可以向社會公開的檔案,在不影響時效性的情況下,由《山西政報》直接刊登,不再翻印和另行發文,《山西政報》所刊登的檔案,與正式檔案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刊登的省人民政府規章文本為標準文本。
2001年,《山西政報》改為半月刊。辦刊宗旨為:傳達政令,宣傳政策,指導工作,服務社會。自1995年9月——2003年底,採取郵局發行與自辦發行相結合的方式,政報的發行範圍不斷擴大,平均發行量12000多份,最高發行量達到了16000多份。
2004年,為了貫徹中辦發[2003]19號檔案精神,《山西政報》擴大了免費贈送範圍,贈送範圍為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和黨委、政府所屬部門,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全省各鄉鎮及部分村,大中型企業、高等院校、省直屬事業單位、中央部屬單位和新聞單位等,贈送數量8000多份。同年12月,經省編委會批准,《山西政報》核定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2001年——2004年,《山西政報》連續四年被省委宣傳部和省新聞出版局評為一級期刊。
相關詞條
哲學政法類期刊大全(五)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