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與依據
主要的要求是使政府的工作內容公開化,對於政府籌劃或正準備進行的各項工作,如城市建設、道路規劃、醫療保健措施、事務處理等分類進行公開,並對各項工作內容及進程予以公開,任何公民都可以通過特定途徑,如政務公開欄、政務公開網路等進行查詢、監督。
主要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2016年2月17日媒體報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部署全面推進各級行政機關政務公開工作。
公開內容
縣以上政府及其部門
(一)行政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檔案;
(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
(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
(四)財政預算、決算報告;
(五)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依據、標準;
(六)政府集中採購項目的目錄、標準及實施情況;
(七)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條件、數量、程式、期限以及申請行政許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錄及辦理情況;
(八)重大建設項目的批准和實施情況;
(九)扶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
(十)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
(十一)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情況。
設區的市、縣政府及其部門
(一)城鄉建設和管理的重大事項;
(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情況;
(三)徵收或者徵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
(四)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況。
鄉(鎮)政府
(一)貫徹落實國家關於農村工作政策的情況;
(二)財政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三)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宅基地使用的審核情況;
(四)徵收或者徵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
(五)鄉(鎮)的債權債務、籌資籌勞情況;
(六)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發放情況;
(七)鄉鎮集體企業及其他鄉鎮經濟實體承包、租賃、拍賣等情況;
(八)執行計畫生育政策的情況。
公開形式
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公開;
在檔案館、公共圖書館設定政府信息查閱場所,並配備相應的設施、設備,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根據需要設立公共查閱室、資料索取點、信息公告欄、電子信息屏等場所、設施,公開政府信息。
相關依據
2011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促進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務服務水平,現就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重要性和總體要求
1.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重要性。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對於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加強對行政權力監督制約、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和提供高效便民服務,都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政務公開不斷深化,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全方位推進,政務(行政)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發展迅速,服務民眾功能不斷完善。但是,工作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政務公開方面,有的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現象,有的公開內容不全面、程式不規範,有的不能妥善處理信息公開與保守秘密的關係,政府信息共享機制不夠健全;政務服務方面,服務體系建設不夠完善,服務中心運行缺乏明確規範,公開辦理的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不能滿足民眾需求等。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解決這些問題,堅持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加大推進政務公開力度,把公開透明的要求貫穿於政務服務各個環節,以公開促進政務服務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保障人民民眾更好地了解和監督政府工作。
2.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總體要求。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按照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權力運行程式化和公開透明;按照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及時、準確、全面公開民眾普遍關心、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按照便民利民的要求,進一步改進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能,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為人民民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服務。
二、以改革創新精神深化政務公開工作
3.創新政務公開方式方法。堅持方便民眾知情、便於民眾監督的原則,拓寬工作領域,深化公開內容,豐富公開形式,促進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創新。堅持區別情況、分類指導,提高政務公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持創新載體、完善制度,實現政務公開的規範化、標準化。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依靠民眾積極支持和廣泛參與,暢通政府和民眾互動渠道,切實提高政務公開的社會效益。
4.推行行政決策公開。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建立健全體現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要求的決策機制,逐步擴大行政決策公開的領域和範圍,推進行政決策過程和結果公開。凡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要廣泛徵求民眾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反饋或者公布意見採納情況。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則,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必經程式加以規範,增強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5.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堅持依法行使權力,積極推進行政權力運行程式化和公開透明,確保行政機關和公務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履職盡責。按照職權法定、程式合法的要求,依法梳理審核行政職權,編制行政職權目錄,明確行使權力的主體、依據、運行程式和監督措施等,並向社會公布。嚴格規範行政裁量權行使,細化、量化裁量基準,公開裁量範圍、種類和幅度。重點公開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收費、行政徵收等執法活動中履行職責情況,積極探索執法投訴和執法結果公開制度。
6.加大行政審批公開力度。公布本地區本部門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行政審批項目目錄,繼續清理、調整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沒有法律法規依據,行政機關不得設定或變相設定行政許可事項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最佳化工作流程,公開辦理程式,強化過程監控,建立行政審批事項的動態管理制度。逐步依法將審批職能和審批事項集中到服務中心公開辦理,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協調又相互制約的運行機制。
7.深入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執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主動、及時、準確公開財政預算決算、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各級政府財政總預算和總決算,部門預算和決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等方面的預算和決算,都要向社會公開。公開的內容要詳細全面,逐步細化到“項”級科目。各部門要逐步公開出國出境、出差、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會議等經費支出。抓好重大突發事件和民眾關注熱點問題的公開,客觀公布事件進展、政府舉措、公眾防範措施和調查處理結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正確引導社會輿論。進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保密審查和監督保障等措施,認真做好涉及政府信息公開的舉報投訴、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等工作。妥善處理好信息公開與保守秘密的關係,對依法應當保密的,要切實做好保密工作。
8.著力深化基層政務公開。總結推廣基層政務公開的成熟做法,大力推進鄉鎮(街道)政務公開,及時公開城鄉社區居民關心的事項。健全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制度,為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打好基礎。健全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制度,所有面向基層服務的醫院、學校、公交等公共企事業單位,都要全面推行辦事公開,主動接受民眾監督。要編制辦事公開目錄,重點公開崗位職責、服務承諾、收費項目、工作規範、辦事紀律、監督渠道等。主管部門要切實承擔起對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的組織協調、監督指導職責。
9.加強行政機關內部事務公開。加大幹部工作、機關財務預決算、政府採購、基建工程等信息的公開力度,加強權力運行監控。開展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梳理行政機關內部職權依據和運行流程,查找廉政風險點,制定防控措施,並及時在內部公開,加強對關鍵崗位和重點環節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防止權力濫用。
三、統籌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
10.逐步建立健全政務服務體系。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將政府及其部門的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範疇,完善相關政策規定和管理措施,整合政務服務資源,健全政務服務平台,促進政務服務的均等化、規範化、高效化,提供讓民眾滿意的高質量政務服務。
11.充分發揮服務中心作用。服務中心是實施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重要平台。各地要因地制宜規範和發展各級各類服務中心。凡與企業和人民民眾密切相關的行政管理事項,包括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均應納入服務中心辦理。因涉密、場地限制等特殊情況不進入服務中心辦理的,由本級政府決定。雙重管理和垂直管理部門的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便於工作、加強服務的原則,適合依託服務中心的可納入當地服務中心辦理。
12.明確服務中心職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在本行政區域內規範省、市、縣三級服務中心的名稱、場所標識、進駐部門、辦理事項和運行模式,推進政務服務規範化建設。服務中心管理機構負責對政府各部門進駐、委託事項辦理的組織協調、監督管理和指導服務,對進駐視窗工作人員進行管理培訓和日常考核,承擔本級政府賦予的其他職責。服務中心管理機構作為行政機構,應使用行政編制,配備少而精的工作人員;已使用事業編制的,應在行政編制總額內調劑出一部分進行替換。在調整、配備服務中心編制中,要結合當地政府機構改革,注重最佳化整體編制結構,堅持增減平衡。服務中心管理機構規格由本級政府決定,其運行經費和人員辦公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經本級政府同意確需由部門單獨設立的辦事大廳,應當接受服務中心的指導和監督。
13.規範服務中心運行。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為重點規範服務中心運行,著力為民眾解決實際問題。進駐服務中心的政府部門要對其服務視窗辦理事項充分授權,使不需要現場勘察、集體討論、專家論證、聽證的一般性審批事項能在視窗受理後直接辦結。逐步實行“一個視窗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個視窗收費”的運行模式。對同一個行政審批事項涉及兩個以上部門的,逐步實行聯合辦理或並聯審批。凡進駐服務中心辦理的事項都要公開辦理主體、辦理依據、辦理條件、辦理程式、辦理時限、辦事結果、收費依據、收費標準和監督渠道。建立健全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效能評估等制度,提高服務水平。服務中心應設定專門的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場所。
14.推進基層便民服務。堅持把方便基層民眾辦事作為政務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探索在鄉鎮(街道)開展便民服務的有效形式,有條件的地方要依託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設立便民服務中心,將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計畫生育、農用地審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涉農補貼等納入其中公開規範辦理;在城鄉社區(村)設立便民代辦點,將便民服務向城鄉社區(村)延伸。推行便民服務免費代辦制度。
15.建立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完善公共資源配置、公共資產交易、公共產品生產領域的市場運行機制,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統一集中管理,逐步拓展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實施範圍,確保公共資源交易公開、公平、公正。為公共資源交易搭建平台、提供服務,逐步推進省、市、縣、鄉四級公共資源交易網路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公共資源交易平台與服務中心合併的一體化管理模式。
16.加強信息化建設。推廣電信網、廣電網、網際網路等現代科技手段在政務服務中的套用,提高政務服務信息化水平。將服務中心信息化納入當地電子政務建設總體規劃,充分利用現有電子政務資源,逐步實現網上辦理審批、繳費、諮詢、辦證、監督以及聯網核查等事項。規範技術標準,推動不同層級服務中心之間實現網路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重視和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完善入口網站功能,擴大網上辦事範圍,及時充實和更新信息發布內容,凡是不涉密的檔案要通過政府入口網站公開發布。
17.整合政務服務資源。進一步加強各項載體建設,發揮好政府公報、政務公開欄、公開辦事指南等在政務服務中的作用,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暢通政務服務渠道。進一步加強統一規劃和資源整合,充分發揮現有場所和信息化資源功能,切實避免重複建設和投資浪費。要以服務中心為主體,逐步實現各級各類政務服務平台的聯接與融合,形成上下聯動、層級清晰、復蓋城鄉的政務服務體系。
四、強化監督保障措施
18.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工作,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統一研究部署,及時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堅持從實際出發,研究提出改進和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工作的措施,循序漸進,務求實效。行政首長要作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要親自抓督促、抓協調、抓落實。落實政府部門工作責任,進一步加強財政、編制等方面的支持保障,加強宣傳教育,加大培訓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切實加強服務中心黨的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政務公開工作領導機構要協助黨委和政府抓好統籌安排,指導、協調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各項工作。各級監察機關要認真履行行政監察法賦予的職責,加強對政務公開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檢查指導。
19.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規範行政裁量權、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完善政務公開程式、規範服務中心運行、評議政務服務質量等方面的制度,為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配套制度,制定政府信息公開的評估標準和程式,逐步實現政府信息公開的系統化和標準化。研究建立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有機結合的制度規範,使之相互促進、協調運轉。
20.加強監督考核。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行政機關績效考核和民主評議範圍,細化考核評估標準。建立健全電子監察系統,對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實現全過程監察。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代會代表的監督,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強化社會監督。高度重視人民民眾監督,認真解決民眾投訴反映的問題。研究改進和加強監督的方式方法,切實提高監督實效。建立健全激勵和問責機制,對工作落實到位、社會滿意度高的地區和部門要予以獎勵;對工作落實不力的,要進行誡勉談話,限期整改;對損害民眾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格追究責任,堅決避免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流於形式,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國務院大督察
2014年7月,國務院抽調了100餘人,成立8個小組,分赴27箇中央部委及16個地方省市,開展規模空前的大督察,目的即包括破除“政令不出中南海”之弊,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
接受督察的部委和省市要求先深入開展自查,形成自查報告遞交督察組。督察組在審閱自查報告的基礎上,進駐實地督察。
實地督察一般流程包括聽取主要負責人匯報、召開座談會、審閱檔案資料。
廣泛的督察事實上成為一次對施政現狀的全面摸底。在召開座談會之外,督察組還採取問卷調查、約談,暗訪形式深入調查;地方省市督察組則深入到縣、鄉機關、企業、高校、公共服務機構,甚至施工工地進行實地調查。因督察工作涉事之深,每日督察結束後內部總結會上,督察組成員都能直接開列受督部委省市的“問題”。這些問題以涉及未來的改革方向為著眼點,標本兼顧。
政策解讀
進一步做好政務公開工作,必須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新要求,適應新形勢,著力打造政務公開升級版,特別要在三個方面有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更好地保障和落實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二是要著力公開透明,提高政府公信力。三是要增進施政的民意基礎,促進社會的協同合作。
媒體解讀
讓民眾知情、參與和監督,是政務公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方便公眾全面了解2016年全國政務公開工作情況,國務院辦公廳在中國政府網開設了“政務公開在行動2016”專題,8月22日正式上線。專題動態更新,及時發布政務公開的新部署、新要求,交流政務公開的新經驗、新做法,贏得了公眾廣泛關注。
政務公開在行動,多個版塊盡其責:在“讀政策”里可一覽中央大政方針,在“看舉措”里可領略各地各部門的政務公開情況,在“跟進展”里則能了解政務公開的後續進展……
看舉措,學經驗。我們常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不少時候“石”就在眼前,關鍵是如何發現和借鑑。比如財政部“以上率下、以點帶面”指導地方財政部門做好信息公開工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麼事,不僅可讓公眾明明白白,更能打造成彰顯公平正義的公共財政。
公眾關心什麼,我們就公開什麼。環保部近年來推動重點領域環境信息公開力度,空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建設項目環評、污染物排放、環境執法監管、突發環境事件、核安全監管等最受公眾關心的信息,日益變得透明。這些信息事關公共利益,也關乎每個人的健康。故此,早公開、及時公開、詳細公開,最大程度滿足公眾知情權,可通過公眾監督促使環保領域進步,從而更快實現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新鮮的生存環境。
中央部門弛而不息地推進政務公開,各地政府也沒有袖手旁觀,而是緊鑼密鼓地行動著。以北京為例,建立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目錄標準體系,促進政務公開有章可循有序深化。在信息公開方面,除了規定了主要形式,還提出了時限要求。再以江蘇為例,緊緊扭住“提升年報親民度、增強民眾獲得感”這條主線,深耕年報內容,創新展現形式,注重傳播效果。公開不能走形式,也不能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和公眾要求而搪塞。無論提升年報親民度,還是增強民眾獲得感,其落點都是讓政務公開名副其實,更有實效。
在政務公開上頗有建樹,且已形成制度創新,絕不限於上述幾家。所公開的情況下,各部委、各級政府已被政府公開當成了重中之重的大事來做,全力以赴,力求更好。有些地方建立了動態化機制,還配置了問責機制,該公開不公開,或者公開不及時,相關官員將被問責。這為政務公開納入制度軌道提供了保障,為政務公開呈現良效託了底。
為好舉措點讚,為機制良性運行稱道。也不必忽略尚需改進之處,比如一些地方存在選擇性公開、延宕性公開、斷尾式公開。成績須直面,不足須重視,才能更好地推動政務公開走上坦途。
“‘現代政府’,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要及時回應人民民眾的期盼和關切。”2016年2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如此強調。公開倒逼公正,公開提升公信。政務公開,弛而不息,在探索中完善,在互動中精進。明乎此,便知政務公開、回應輿情回應絕非小事,更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標註著如何構建透明政府、現代政府的文明刻度。
“權在用、人在看”。權力運行愈加自信和陽光,“公開是慣例,不公開是例外”,已是當前政務公開的新氣象。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政務公開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將加強督查問責,著力提高實效。有制度激勵,有監管配套,“權在用、人在看”就能帶給公眾更多獲得感,也能不斷提升政府形象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