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2015年3月下旬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公開展覽。《山水十二條屏》為齊白石1925年所繪,每一條屏畫面尺寸縱180厘米,橫47厘米,總計12條,分別為《江上人家》《石岩雙影》《板橋孤帆》《柏樹森森》《遠岸餘霞》《松樹白屋》《杏花草堂》《杉樹樓台》《煙深帆影》《山中春雨》《紅樹白泉》《板塘荷香》。該作詩、書、畫、印兼備,形制裝裱統一,為齊白石極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
《山水十二條屏》由齊白石創作於1925年,時年62歲,是送給民國年間北京名醫陳子林的賀壽禮,形制劃齊規一,極為難得。這也是他“衰年變法”第四個年頭裡創作的山水作品,可以說是白石老人風格轉型期里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同時也是目前可流通的尺幅最大的山水十二條屏。
創作背景
根據畫上的題跋可知,這套《山水十二條屏》是齊白石為陳子林賀壽所繪。陳子林是民國年間北京的一位名醫,他與當時的這些文化名流往來密切。“大家普遍認為是齊白石直接送給陳子林50歲生日的賀禮,但也不排除另一種可能,那就是當時有其他人士有求於陳子林,且知道他酷愛齊白石的畫,所以專門請齊白石為陳子林創作《山水十二條屏》,作為賀壽禮。”保利拍賣的工作人員說,到底是哪一種,目前無從考證。
收藏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此件白石老人的《山水十二條屏》為齊白石的入室女弟子郭秀儀(國民黨上將黃琪翔夫人)夫婦購藏,至於如何從陳子林處流出,現在已不得而知。
據了解,郭秀儀夫婦之所以能夠收藏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居中的介紹人是北京裱畫名師劉金濤,當時有一位字畫行家楊義門先生,與劉金濤很熟。據劉金濤回憶,那會兒楊義門稱自己存有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要出售,“我去找我們院長張仃(中央工藝美院)和艾青,二人到他家,看見此畫後,張院長雙腿跪地,讚不絕口。後二人商議一人買二條,但主人低於4.5萬元不賣,錢老湊不上。”楊義門等急了,就央求劉金濤繼續找下家。劉金濤後來去找黃琪翔談此事。黃先生和夫人來到楊家看罷此畫,第二天就帶錢過來將畫買走。當時,4.5萬元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郭秀儀、黃琪翔夫婦家秘藏多年後,於1989年,台灣畫商王台慶成功說服了黃家,決定出讓《山水十二條屏》。台灣長流美術館黃承志在其於2012年刊發的《談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收藏始末》一文中回憶說,1989年底,王台慶來找他,說有一套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要賣,“記得當時他拿了幾張齊白石山水畫照片,我看了覺得很好,一聽價格要100萬美金,合台幣近3000萬元,好一個天文數字”。此後,該作品一直被珍藏在長流美術館,直至這一次公開亮相。
作品釋義
此山水十二條屏分別為:“《江上人家》、《石岩雙影》、《板橋孤帆》、《柏樹森森》、《遠岸餘霞》、《松樹白屋》、《杏花草堂》、《煙深帆影》、《杉樹樓台》、《山中春雨》、《板塘荷香》、《紅樹白泉》。”在十二條屏中,可以見到齊白石筆下的美好家園情景——長天照日、桂林山水、浮萍山影、小橋流水,是中國人世代相守的、文人內心裡無限嚮往的精神家園。該畫作承載著歷代文人山水家園的情懷,畫法是以石濤、徐渭的筆法為主,寫湖南家鄉和桂林的真山真水,其眷眷之心完全是沉浸在東方式的美好家園中,與觀者內心共鳴。
著名齊白石研究專家郎紹君先生曾言:“這十二條屏,把遠遊印象、寫生畫稿、前人模式(如金農畫遠景荷花)和居北京後的創作經驗熔於一爐,構圖簡潔,境界新奇,有濃郁的現實生活氣息;畫法則集勾勒與潑墨為一,間有鮮艷的著色。可以說,這套條屏具有總結性,很大程度上標誌了齊白石山水畫的成熟。”
特徵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有三個顯著特徵:
一是拋卻“四王”桎梏下的山水程式,進入“一洗凡塵萬事空”的真山真水創作境界;
二是白石老人遊歷中國大江南北的“五出五歸”後,對山水創作升華後的集大成者;
三是白石老人目前存世的山水十二條屏,僅有二套,另一套是1932年齊白石為四川軍長王纘緒所繪,現收藏在重慶博物館,而此套山水十二條屏就成了民間收藏的惟一的一套,價值連城。
展史
《山水十二條屏》首次公開展出是在1954年4月,當時出現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齊白石繪畫展覽會”上,如今從紀錄片《畫家齊白石》里,還能看到第一、二、五、八、十一、十二條屏的展出情況;之後,1958年1月1日至1月20日,由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齊白石遺作展”,十二條屏悉數展出。此後,這件作品便沒有再公開亮相。2015年4月3月下旬,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已經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展出,這也是作品60年後首次公開亮相。“4月17日-4月20日,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特地回到畫家的家鄉湖南展出,免費向公眾開放。
創作謎團
齊白石創作這套《山水十二條屏》的由來,至今未有定論。
題款說明,它是齊白石為祝賀北京名醫陳子林50歲生日所作。但著名收藏家、齊白石研究者劉文杰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說:“給陳子林的款是後添的落款,說明當時不是為陳子林特意做的。”因此,很可能是畫好之後,由陳子林購買,“這么大的畫,齊白石絕不會送人。”
該作品是陳子林自求,或是代其他人求,也說法不一。
愛國人士黃琪翔、郭秀儀是目前已知擁有《山水十二條屏》時間最長的藏家,其子黃向明則稱,某次郭秀儀帶了剛剛上市的新鮮大閘蟹去北京跨車胡同15號拜訪齊白石。齊白石當場解釋了《山水十二條屏》的由來:是他一次“微醺之中,忽然覺得胸中豪氣洶湧,情不自禁,奮然揮毫,一氣呵成的”。
而“寫罷,驀然棄筆,仰天長嘯。等這陣‘瘋勁’過去,屈指一數,才知道恰巧畫了一十二幅。這種神來之筆,今生難再,恐怕也是我寫山水的絕筆”。黃向明的這種說法,顯然與陳子林壽禮一說又有極大不同。如此,《山水十二條屏》確實有可能是後來陳子林購買的。
《山水十二條屏》的創作謎團,只不過是它後來若干年顛沛流離、沉浮於公眾視野的一道預告。
小知識
條屏
所謂條屏,大約可以解釋為雙數的國畫條幅。
衰年變法
所謂“衰年變法”,是指人到暮年又在改變原有的模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