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一夢小田作品類型
散文書籍簡介
有一面紅旗,讓我終身難忘,它從我16歲那一年一直飄到現在,讓我永遠記住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屋頂上有一面紅旗
1975年初春,我和我的同學高中畢業,一起到內蒙古額濟納旗插隊落戶。那天天很藍,沒有一絲雲朵。汽車載著我們走了將近5個小時的路,最終駛入那座被紅柳叢包圍著的小村莊。我們跳下汽車,同前來迎接的老鄉們一起搬行李。當地老鄉很熱情,憨憨的笑容掛滿真誠,甚至還有幾分靦腆。宿舍是一周前就為我們粉刷一新的平房,雖然簡陋,但明亮乾淨。老鄉已為我們燒好熱水,不遠的知青食堂也燃起裊裊炊煙。一切安排就緒,知青們聚在一起,商量把那面帶來的紅旗放在什麼地方。有人提議,插在屋頂上,那裡剛好有一個以前留下的旗座。我們把紅旗插在屋頂上,鮮紅的旗幟在微風中飄揚。大家仰望著它,有一會兒誰也沒說話,場面有些神聖。當時我想:生活開始了,讓這面紅旗陪伴著我們,看到它,就想起火紅的時代和我們永遠蓬勃向上的理想。
那時我們都是十六、七歲的孩子,對未來充滿憧憬和熱情。我們同老鄉們一起起早貪黑,春天拉紅柳、扎圍牆,夏天收麥子、打場,秋天灌溉、堵口子,冬天燒荒墾田、修水渠。生活比我們想像的要苦,要累,最初的日子,我們完全靠一種信仰去沖淡內心的雜念。收工回家的路上,遠眺那面迎風飄揚的紅旗,我們會忘卻渾身的疲憊,振作精神,帶著笑聲和歌聲回到駐地。當地老鄉心疼地對我們說:“娃呀,累了就歇歇”,我們笑笑說:“沒事,放心吧!”只有晚上躺在被窩裡,抑制不住想家的心情,眼淚會不由自主地流下來。
日子一天天走過,屋頂上那面紅旗依舊在風雨中招展,好象永遠不知疲倦。儘管風塵洗去了它的鮮艷,但在藍天下,它依然散發紅色的樸素和溫暖,看到它,讓人有一種傾訴的願望。那時,我們的心情由最初的火熱變得煩燥不安。插隊一年後,大家對眼下的生活感到茫然和無措,不知以後會怎樣,有沒有結局。知青中有的人開始託辭回家看病,有的隨父母調動遠走他鄉,大部分人依然堅守陣地,但不知不覺中,沉默代替了熱情,思考代替了幻想,我們開始直面社會和人生。當地的農民,生活簡樸艱辛。他們住的是土坯砌成的房屋,吃的是土豆、白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一年的所得剛夠維持家裡的生活。看到他們疲倦的面容和過早衰老的身軀,我們心裡很不是滋味,天長日久,有太多的話不知對誰說,仿佛一夜之間我們長大了。在萌發出社會責任感的同時,我們也在思考:路該如何走。後來,有的人開始發奮讀書,有的人托關係回城或上大學,有的人借酒澆愁,生活變得平淡無奇。好幾次,大家默默地坐在一起,凝視屋頂上那面紅旗,誰都不說一句話。
數年後,我們離開了那個小村莊。每個人走時都顯得很匆忙,匆忙中只有淚眼回望時的瞬間印象:汽車拐過一座又一座沙丘,一座又一座沙丘的深處,有一面紅旗在飄揚……如今,二十多年過去,大家早已忘記屋頂上那面紅旗,生活給我們鋪就了五彩繽紛的道路,當年的知青們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有從政的,有經商的,有工薪階層,有自由職業者。在各自的定位中,大家都有了一份成熟、自信和漠然,仿佛歷經滄桑可以指點江山。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同學提到那面紅旗,說他不久前重遊故地,意外地從老鄉口中得知,我們離去的頭三年,那面紅旗依然在屋頂上迎風飄揚,它不懼風雨,泰然自若,給那座小村莊帶來了思念、快樂和傳說。有的老鄉說:遠遠地看到它就看到了家鄉,看到了親人。還有人補充說:看到它,就想起了當年的知青。當年的知青留下許多故事,那些故事被編成美麗的傳說。後來那排房子拆除重建,那面紅旗被人取下來,碾轉幾處便不知去向。大家聽了感慨萬千,無一例外地想到屋頂上那面紅旗,想到許多年前它在風雨中飄啊飄,陪伴著我們度過多少不眠之夜;想到我們離去時它的孤單執著,遠遠地迎風招展;想到我們走過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風雨相伴,沉默中不少人流下了眼淚。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