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員外郵官名。1.吏部頭司吏部司次官。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始置一員,掌本曹籍帳,侍郎缺則代理曹事。煬帝大業三年(607)罷,後又置選部承務郎行其職。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復舊,置二員,一掌核實選人解狀、簿書、資歷與考課,以呈尚書、侍郎,稱判南曹;一掌判本司事務,稱判廢置。高宗、武則天時曾隨本司改名司列員外郎、天官員外郎,尋各復舊。從六品上。五代因之。北宋初為六品寄祿官,不預司務,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後,尚書左右選、侍郎左右選各置郎官,協助尚書、侍郎分掌文武官詮選之事,其資序未及知府以上者為員外郎,正七品,或加尚左、尚右、侍左、侍右諸名目。詳見“尚書左選”、“尚書右選”、“待郎左選”、“侍郎右選”。2.吏部佐貳官。遼朝為南面朝官。金朝為吏部尚書佐貳官,分判曹務及參議選事,所掌與郎中同,從六品。元朝略同。明初置,正六品,鏇罷。清初亦置,後罷。吏部諸司員外郎統稱。如隋、唐、五代、兩宋之吏部、司封、司勛、考功員外郎,明、清之文選(總部、選部)、驗封、稽勛、考功員外郎等。
相關詞條
-
《吏部員外郎傅公》
是宋朝詩人的作品。是宋朝詩人的作品。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員外郎
員外郎,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原指設於正額以外的郎官。隋朝於尚書省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郎一人,為各司之次官,相當於副司長,郎中是正司長。
定義 歷史 -
吏部
吏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東漢始置吏曹,改自尚書常侍曹,魏晉以後稱吏部。隋、唐、五代,列為尚書省六部之首,長官稱為吏部尚書。“吏”指文職官員,多是“官吏”...
唐朝吏部 明朝吏部 -
屯田員外郎
東漢末年曹操接受其部下棗祗的屯田建議,設“典農中郎將”,招募百姓屯田許昌城下。晉代於尚書省設屯田曹。唐在尚書省工部設屯田郎中1員,秩從五品上,屯田員外郎...
基本介紹 相關關的詩 -
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銓敘、人事部長,雅稱大冢宰。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封勛等事務,是吏部的最高長...
變遷 六部 吏部 各代尚書 -
漢員外郎截取外用
指漢員外郎俸滿後停止計其現任食俸資歷,作為候升人員,歸吏部銓選新職。 之前,漢官員外郎食俸三年之後,準予截取,以知府升用。 乾隆四十五年奏準,因員外郎俸...
-
尚書吏部郎
尚書吏部郎是我國古代官職名之一,六品官。
中國古代官職制度 相關連結 -
吏部司
吏部司是古代官署名稱。大業年間改稱選部司。唐朝武德五年復舊名。主管文官的階、品授予、俸祿等級、賞賜、朝集等事務。
官署介紹 主要組成 -
吏部郎官
吏部郎官, 吏部郎中、員外郎通稱。北宋神宗元豐(1078—1086)改制後,參掌四選之事。以知府資序以上人充郎中, 未及者為員外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罷權攝、添差郎官。凡初進擬,僅稱吏部郎官,及擬告身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