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佇(zhǜ)立視窗,眼光透過稀疏的籬牆投向一條田間小路。小路又細又長,伸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路旁樹上,新葉閃著嫩綠,還沒有長成濃陰;油菜花正在盛開,滿地金黃,一片欣欣向榮的陽春景象:
在稀稀落落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已經凋落了,而新葉卻剛剛長出,還沒有形成樹陰。兒童們奔跑著,追撲翩翩飛舞的黃色的蝴蝶,可是黃色的蝴蝶飛到黃色的菜花叢中,孩子們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們了。
忽然,有個孩子從小路上追著一隻蝴蝶急匆匆地跑來,轉眼間,蝴蝶翩翩飛進了菜花叢里。小傢伙找啊,找啊,在一片黃菜花中,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裡了!
頭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的背景。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成陰。籬笆和小路,點明這是農村;“花落未成陰”和結句中的“菜花”都說明這是暮春季節。
後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將彩筆轉入畫面的中心,描繪兒童捕蝶的歡樂場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這兩個動詞十分形象貼切,將兒童的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的神態和心理刻畫得維妙維肖,躍然紙上。而“飛入菜花無處尋”則將活動的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給讀者留下想像回味的餘地,仿佛我們面前又浮現出一個面對一片金黃菜花搔首踟躕、不知所措的兒童。
這首詩運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鮮明。楊萬里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罷官後長期村居,對農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寫自然真切感人,別有風趣。
原文
版本一宿新市徐公店①
宋·楊萬里
籬落②疏疏③一徑④深⑤,
樹頭⑥花落⑦未⑧成陰⑨。
兒童急走⑩追黃蝶⑾,
飛入菜花無處⑿尋⒀。
版本二
宿新市徐公店①
宋·楊萬里
籬落②疏疏③一徑④深⑤,
樹頭⑥新綠⑦未⑧成陰⑨。
兒童急走⑩追黃蝶⑾,
飛入菜花無處⑿尋⒀。
注釋
①留住新市徐公店。②籬落:籬笆。
③疏疏:稀稀疏疏。
④一徑:一條小的路。
⑤深:深遠。
⑥樹頭:樹枝頭上。
⑦花落:花落下。
⑧未:沒有。
⑨陰:樹葉茂盛濃密。
⑩急走:奔跑著、快追。
⑾黃蝶:黃顏色的蝴蝶。
⑿無處:沒有地方。
⒀尋:尋找。
翻譯
在稀稀疏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通向遠方,路旁樹上的花已經凋落了,而新葉卻剛剛長出,樹葉稀疏還不茂密,還沒有形成樹陰。兒童們奔跑著,追捕翩翩飛舞的黃色的蝴蝶,可是黃色的蝴蝶飛到一片金燦燦的菜花叢中,孩子們再也找不到它們了。暮春四月,已是春末夏初、鳥語花香之時,我怎么抵製得了春天美好的誘惑!沐著晚風,踏著春光欣然前往鄉村。當最後一抹晚霞落山時,終於來到了山村--新市。喔,累了,就在這家徐公開的店住下吧!第二天凌晨,陣陣清脆的鳥鳴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映入眼帘的是那通向遠方的小徑和小徑兩邊稀稀落落的籬笆以及遠遠近近那金燦燦的油菜花。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小屋踏上小徑悠閒地漫起步來。曾經興旺一時的桃花、杏花早已凋落。而路旁的幾株楊樹,每一個樹枝上都吐著嫩綠的新葉,葉上晶瑩的露珠兒在清晨的陽光下熠熠閃光;那邊的柳樹垂下的無數條綠絲絛在柔和的春風中飄蕩;鳥兒在枝頭上唱著動聽的歌曲;小草搖晃著腦袋,好像是在跳春之舞……啊!真是令人陶醉。菜園裡那盛開的油菜花,正盡情舒展著粉嫩嫩的花瓣,迎著陽光拂著春風,好不熱鬧!突然,一陣銀鈴般的笑聲像強磁力的吸鐵石把我的目光吸了過去。原來是一群可愛的頑童正在捕蝶。這時,有一隻蝴蝶落在了菜花上,一個孩子躡手躡腳地走近它,閃電般地抓住了它。那個孩子拿著蝴蝶在同伴面前炫耀著,由於興奮過度,他的手一松,機靈的蝴蝶哧溜飛走了,飛入菜花叢找不到了。他彎下身子在花叢中仔細尋找著蝴蝶,他找啊,找啊,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裡了。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暮春農村景色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愛的兒童,頭兩句“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點出兒童捕蝶時候快樂,天真的背景。這兒有一道稀疏的籬笆和一條幽深的小路。籬笆旁還有幾棵樹,花瓣從枝頭紛紛飄落,嫩葉還未長出的春意盎然的美圖。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他幼時家境清寒,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太常博士、寶謨閣直學士等職,韓侂胄當政時,因政見不合,隱居十五年不出,最後憂憤成疾而終。有《誠齋集》。
楊萬里的詩歌創作大體上經歷了從模仿、過渡到自成一體的過程。紹興三十二年以前,他是學江西派風格的,這詩作後來被他燒掉了。此後到淳熙四年(1177),是他詩風轉變時期。在這一時期中,他一方面向張浚、張栻學習和切磋理學的奧旨,同時把從日常生活中體驗與領會理致的見解挪移到文學創作中來。他在《題唐德明建一齋》詩中說:“平生刺頭鑽故紙,晚知此道無多子。從渠散漫汗牛書,笑倚江楓弄江水。”這種蔑視書本而重視日常生活的態度成為他詩風轉變的契機。現存《江湖集》的七百多首詩中,既有學陳師道五律、王安石七絕及唐人絕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風趣輕快的小詩,如: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之一)
淳熙五年以後,楊萬里詩歌的獨特風格基本形成,他的詩學觀點也基本成熟。其《荊溪集序》自言此時“忽若有悟,於是辭謝唐人及王(安石)、陳(師道)、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後欣如也。……予口占數首,則瀏瀏焉無復前日之軋軋矣。”而且,這時“步後園,登古城,採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寫詩十分順利。這種重視觀察自然、從日常生活中取材的見解,對於江西詩派主張從前人那裡“奪胎換骨”、“點鐵成金”的詩論正是有力的反動。
不過,“誠齋體”的形成,不僅是重視從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獲取新穎生動素材,還要求具有透脫的胸懷與哲理的思考;詩人在熱情地投入自然萬物與日常生活,與之打成一片而彼此交融的同時,又必須跳出來冷靜理智地觀照與領悟其中所涵蘊的人生哲理,這樣寫成的詩,才不僅有自然與生活的盎然生機,而且富於理趣,像下面幾首詩: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亂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春跡無痕可得尋,不將詩眼看春心。鶯邊楊柳鷗邊草,一日青來一日深。(《過楊二渡》之一)
碧酒時傾一兩杯,船門才閉又還開。好山萬皺無人見,都被斜陽拈出來。(《舟過謝潭三首》之三)
此外,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溪迴路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晚歸遇雨》),“綠萍池沼垂楊里,初見芙蕖第一花”(《將至建昌》)等,都表現了“誠齋體”在創作方式上的特點:一是善於敏感地發現與迅速地捕捉在自然萬物與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常人所不能發現或容易忽略的富於情趣與美感的景象,這正是他拋棄堆垛古人、剝扯古語、模仿古詩而熱情地投入生活的結果;二是注意在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觀領悟與體驗,使之帶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趣,即所謂“不是胸中別,何緣句子新”(《蜀士甘彥和寓張魏公門館,用予見張欽夫詩韻作二詩見贈,和以謝之》),這則是他把理學及禪宗觀物體驗方式引入詩歌的產物。
“誠齋體”在語言方面以自然流暢、風趣活潑為基本特徵。
由於楊萬里的詩主要描寫尋常的自然景物與日常生活,以表現其中的勃勃生機和自己內心中的人生體驗,那種生澀或過於典雅的語言反而會妨礙他所要表現的內容,所以他在語言形式方面不太用力,而努力追求語言形式之外的某種意味,這正如他自己所說:“老夫不是尋詩句,詩句自來尋老夫。”
(《晚寒題水仙花並湖山》)具體說來,首先,楊萬里的詩句大多句法完整而意脈連貫,很少有斷續拼合和跳躍連線的,這越過江西詩派而較多繼承了宋詩自梅、歐、蘇以來所形成的語言風格;其次,是多採用自然的口語、俗語入詩,使詩歌像日常對話那樣活潑,並求得新穎、生動、輕快與風趣的效果。
楊萬里的詩較少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但這類詩雖為數不多,其中也有些是寫得比較好的。如《憫農》“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寫出了農民艱難度日的困苦;而《初入淮河四絕句》寫他出使金國時所見所思,也能引發讀者豐富的感想,如第三首: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從總體上說,機智活潑、風趣自然是楊萬里詩的顯著長處,但他的詩同時也很少表現尖銳的、深重的人生感受(在這一點上,他還不如黃庭堅),因此大多取材細瑣,缺乏雄大的氣魄。
有些詩更有粗率滑易的毛病,讓人覺得淺俗無味;偶爾也有賣弄學問的陋習,重又走到江西派的老路上去。但他畢竟開創了新的詩風,這是一味模仿古人的詩人所不能比擬的。在楊萬里打破了江西派詩風的籠罩之後,有些詩人既想在江西詩派之外另闢蹊徑,又缺乏獨創的才力,於是就另外找些古代詩人作為效仿的對象,好像走出一間牢房又進了另一間牢房,總不如楊萬里那樣跳出牢寵,無拘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