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心態如是禪》

《如是心態如是禪》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日:“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生活是一種態度,態度對了,人生也就愉悅了。而禪又能幫我們實實在在地擺正心態,於是就有了本書《如是心態如是禪》。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禪的智慧快樂生活的心靈密碼
禪是一面透視內心自我的心鏡,
通過它,善惡美醜皆可鑑;
禪是一盞驅散心靈迷霧的心燈,
點亮它,五欲六塵消無痕。

目錄

第一章直面自我——你真的認識自己嗎
認識自己便是智慧的開端/2
接納自己必會獲得內心的安寧/5
認識自我先要自我負責./10
重視自己的存在/13
正確估量自己的潛力/16
第二章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快樂——你還在迷惘嗎
追求五欲,疏忽了心智/22
人之所以不快樂,不是擁有的少,而是所求過多/26
少一分物慾,多一分靜心/31
欲望如蠶絲,自纏纏他/35
放下執著,便見本心本性/39
釋放負面情緒,解決心理包袱,重拾快樂/43
第三章是誰束縛了你——為什麼你的人生一團糟
束縛自己的,是自己而非他人/48
境由心生,你心裡想什麼,你將看到什麼/51
心是快樂和痛苦的根源/54
只有心無掛礙,才能擺脫心靈的束縛/58
怒火是困擾你一生的惡魔/6l
放手就能得到解脫/64
第四章給一個審視自我的機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很富有
每個人的精神世界中都有一座寶藏/70
別讓迷惘遮蔽了智慧的心性/74
用鑽石的眼光來看自己/77
肯定自己,你也有自己的長處/81
我們每個人都很富有/84
第五章自在做主人——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停下追逐物慾的腳步,尋找內心真實的自己/88
別做欲望的傀儡,上演木偶人生/91
滾滾紅塵中,保持心靈的寧靜與自由/94
把自己放低,才能自在/97
求人不如求己,做自己的主人/100
自在做主人/103
別讓塵埃蒙蔽了心智/106
第六章活在當下——當下的人生最幸福
當下擁有快樂生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110
把握現實情況,照顧好自己的腳下/114
不沉溺在過去,不幻想未來,活在當下/116
生命在於過程本身,要懂得享受過程/119
幸福就是安住在當下/123
活在當下的人,才是最智慧的人/126
第七章用禪悅心態看世界——這個世界一片光明
心態決定了你生命中的一切感受/130
用禪悅心態看世界,事無壞事,人無惡人/132
心態可以使天堂變地獄,可以讓地獄變天堂/136
擁有陽光心態,每一件事都是好的/139
我樂觀,我快樂/142
第八章問世間情感為何物——禪眼里的恩怨情仇
隨緣、惜緣,莫攀緣/146
該欣賞時欣賞,該超越時超越/150
心持戒律,自在自由/153
大愛眾生,生命的境界才能得以提升/156
得饒人處且饒人/160
第九章達觀的財富觀——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是智慧
第十章超越幸福和不幸之處一走出喧囂人生

前言

前些日子,林谷芳先生和孫小寧女士合作,推出了一本書叫<如實生活如是禪》。全書分我生、我愛、我死三大版塊,內容涉及到同我們生活氣息相關的諸多方面,以對話的形式,揭示了一位禪者的生活智慧。
我曾有幸拜讀過,至於其中的具體內容,看過也就忘了。今天,我又撿起了“禪”這個話題,拿“禪”說事,並將我的作品命名為<如是心態如是禪>,並不是有意要和林先生一較高低。我深知,在禪者這條道路上,我要走的路還很遙遠,離林先生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我唯有潛心繼續前行,以尋找智者的足跡。
那我為什麼要拿心態和禪說事?
關於心態,無需我在此贅述,想必每一位愛讀書的朋友都明白心態的概念了。但是對於“禪”未必就知之甚深了。即便那些涉獵較廣,平日裡對禪稍有幾分領悟的朋友,恐怕能告訴我的也莫過於“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這類的話了。
是的,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路絕,是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禪是不能講的;但是,“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如果不是禪門弟子,對有些佛門公案,很難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而且,如果用常人的想法來推敲,往往會發現有些“公案”違背常理。

精彩書摘

佛下山弘揚佛法,在一家店鋪里看到一尊釋迦牟尼像,青銅所鑄,形體逼真,神態安然。佛大悅,心想若能帶回寺里,開啟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鋪老闆要價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見佛如此鍾愛它,更加咬定原價不放。
佛回到寺里對眾僧談起此事,眾僧很著急,問佛打算以多少錢買下它。佛說:“500元足矣。”眾僧唏噓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芸芸眾生,慾壑難填,則得不償失啊。我佛慈悲,普度眾生,當讓他僅僅賺到這500元!”
“怎樣普度他呢?”眾僧不解地問。
“讓他懺悔。”佛笑答。眾僧更加不解了。
佛說:“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佛讓弟子們喬裝打扮了一下。
第二天,第一個弟子下山去店鋪里和老闆砍價,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三天,第二個弟子下山去店鋪里和老闆砍價,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時所給的價已經低到了200元。眼看著一個個買主一天天離去,一個比一個給的價低,老闆很是著急,每一天他都後悔不如以前一天的價格賣給前一個人了。他深深地怨責自己太貪。到第十天時,他心裡說:今天若再有人來,無論給多少錢我也要立即出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