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配》

《天河配》

《天河配》講的是牛郎織女的故事。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天河配》講的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七月七日天河配,天上織女會牛郎。”據《荊楚歲時記》載:“傳玄《擬天問》云:‘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又說:“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愉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天河配》 我國四大傳說《天河配》 我國四大傳說

唐代大詩人杜甫就在《牽牛織女》詩中寫過“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的名句。

《天河配》這個在中國民間流傳很廣的美麗的神話故事,幾千年來,一直盛傳不衰。因為它表達了人們的願望。任何力量,哪怕是象徵天庭最高權威的王母娘娘,企圖硬將牛郎與織女隔開也是徒勞的。人們那樣熱烈地切望著:鵲雀搭成的天橋把銀河溝通,永遠不再有隔河相望的哀愁與悵惘。自然,人為的隔水相望,又何能久長。

傳說

天河配又名“牛郎織女”,初見於《荊楚歲時記》。是我國著名的古代神話傳說之一。
根據民間故事描繪了全部“天河配”的細部情節。全圖分作八條,四幅。每幅由右至左,共八個情節,此幅八格,分畫:“金牛星奉旨輔耕牛”、“孫壽仁(牛郎兄)別弟討賬”、“金牛星輔耕牛”、“婁萬倉(孫壽仁岳父)孫宅看女”;“因細故叔嫂失和”、“支牛郎放牛”、“金牛星點化孫牛郎”、“起惡意婁氏害小叔(婁氏在飯內放毒藥,被牛頂破飯碗)”八情節。

故事

牛郎只有一頭老牛、一張犁,他每天剛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後還要自己做飯洗衣,日子過得十分辛苦。誰料有一天,奇蹟發生了!牛郎幹完活回到家,一進家門,就看見屋子裡被打掃得乾乾淨淨,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還擺著熱騰騰、香噴噴的飯菜。牛郎吃驚得瞪大了眼睛,心想: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嗎?不管了,先吃飯吧。
此後,一連幾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個水落石出。這天,牛郎象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出了門,其實,他走了幾步就轉身回來了,沒進家門,而是找了個隱蔽的地方躲了起來,偷偷地觀察著。果然,沒過多久,來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進門就忙著收拾屋子、做飯,甭提多勤勞了!牛郎實在忍不住了,站了出來道:“姑娘,請問你為什麼要來幫我做家務呢?”那姑娘吃了一驚,臉紅了,小聲說道:“我叫織女,看你日子過得辛苦,就來幫幫你。”牛郎聽得心花怒放,趕忙接著說:“那你就留下來吧,我們同甘共苦,一起用雙手建設幸福的生活!”織女紅著臉點了點頭,他們就此結為夫妻男耕女織,生活得很美滿。

天河配天河配

過了幾年,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過得開心極了。一天,突然間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雷電交加,織女不見了,兩個孩子哭個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著急時,烏雲又突然全散了,天氣又變得風和日麗,織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臉上卻滿是愁雲。只見她輕輕地拉住牛郎,又把兩個孩子攬入懷中,說道:“其實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現在,天宮來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們自己多多保重!”說罷,淚如雨下,騰雲而去。
牛郎摟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欲哭無淚,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讓妻子就這樣離我而去,我不能讓孩子就這樣失去母親,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織女找回來!這時,那頭老牛突然開口了:“別難過!你把我殺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編兩個籮筐裝著兩個孩子,就可以上天宮去找織女了。”牛郎說什麼也不願意這樣對待這個陪伴了自己數十年的夥伴,但拗不過它,又沒有別的辦法,只得忍著痛、含著淚照它的話去做了。
到了天宮,王母娘娘不願認牛郎這個人間的外孫女婿,不讓織女出來見他,而是找來七個蒙著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樣的女子,對牛郎說:“你認吧,認對了就讓你們見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懷中兩個孩子卻歡蹦亂跳地奔向自己的媽媽,原來,母子之間的血親是什麼也無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沒辦法了,但她還是不甘心織女再回到人間,於是就下令把織女帶走。牛郎急了,牽著兩個孩子趕緊追上去。他們跑著跑著,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來,眼看著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頭上的金簪一划,在他們中間劃出了一道寬寬的銀河。從此,牛郎和織女只能站在銀河的兩端,遙遙相望。而到了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萬的喜鵲飛來,在銀河上架起一座長長的鵲橋,讓牛郎織女一家再次團聚。

節日紀念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的乞巧節,這是紀念牛郎織女的節日,也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介七夕節時有這樣含情的表述:“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淵源,有遍及神州的民俗基礎,有牛郎織女的忠貞形象和優美故事,有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積澱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有關詩詞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
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
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
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
脈脈不得語。
鵲橋仙
 
纖雲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
佳期中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相關圖畫

品名:天河配全套
類型:年畫/宣傳畫
分類:宣傳畫/海報-->文化宣傳畫/海報
屬性:繪畫稿印刷,故事,國畫,民國,四條屏,全開,,紙質,上海

天河配全套天河配全套

編號:MB00183306
店號:t323
簡介:上海英界麥家園296號,正興公司發行。天河配圖案,四條屏。其四右上方有兩點水濕殘、其三左上發有一溜水濕殘,後修補。照片可見。總畫面:98x28x4。淨畫面78x28x4
·品相: 9品

相關資料

農曆七月初七,原本與其他日子沒什麼兩樣,但因為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一天對中國人來說,就變成了一個“多愁善感”的日子。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詩經•小雅•大東》中這段有關織女、牽牛星宿的記載,被專家認為是牛郎織女傳說的萌芽和胚胎。
關於牛郎織女傳說的成形時間,有人認為是西周,有人認為是西漢,還有人認為是東漢晚期。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劉魁立說:“不能說《詩經》時期一定沒有這個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牛郎織女傳說的形成不會晚於東漢。”
古人先有了對星宿的命名,然後才有神話,繼而演變成傳說。據天文學者的推算,農曆七月也就是夏秋之交,織女星升到了一年當中的最高點,在夜空中璀璨奪目,而此時天氣開始轉涼,婦女們忙著紡線織布,準備寒衣。在寂靜的夜晚,婦女在織布機旁勞作,舉頭望見的那顆亮星因此被命名為織女星。
牽牛星的命名緣於犧牲。八月正是動物膘肥體壯的時候,古人開始選擇祭祀用的牲畜,而此時,一度高懸天頂的織女星向西傾斜,牽牛星後來居上,升上了最高點,因此得“牽牛”之名。
夏秋之交,織女星與牽牛星先後雙雙升上中天,分列銀河兩岸,遙遙相望,牽牛織女的星神愛情故事由此產生。在漢代,經過人們不斷創造,這一星象神話故事逐漸演化成“人仙戀”的傳說。
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賀學君說,牛郎織女傳說在流傳中形成了多種版本,但是有幾個關鍵性情節是基本一致的,即織女下凡洗澡、人間的牛郎取走織女的衣服、牛郎織女成婚、織女被抓回天庭、牛郎擔著一雙兒女追上去、王母劃天河、七夕搭橋、葡萄樹下聽私語。
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李萬鵬認為,經常被混淆的董永和七仙女的“天仙配”故事比牛郎織女“天河配”傳說成形要晚,兩個故事產生的社會心理不同:“天仙配”故事宣揚的是孝道,是漢代“孝治天下”的大背景下出現的,而“天河配”故事的主題是家庭、婚姻,寄託了人們對和美家庭的期待。
每年七月初七,喜鵲飛上天,為牛郎織女搭橋相會。有專家提出,實際上,在早期的傳說中,是烏鴉為他們搭的橋。
浙江師範大學副教授宣炳善認為,牛郎織女傳說本來起源於北方,逐漸向南方傳播。在南傳過程中,搭橋的烏鴉變成了喜鵲。
在宋代以前的北方,烏鴉有三重神聖身份:自然神話中太陽神的象徵;政治神話中天下一統的象徵;是倫理神話中孝道的象徵。
宋代的北方人一直認為烏鴉是孝鳥,是義鳥,所以在北方人看來,搭橋的不是喜鵲,而是烏鴉;而南方人喜歡喜鵲,當南北文化融合的時候,烏鴉就和喜鵲混在一起搭橋了,統稱為“烏鵲橋”。
唐宋以來,北方趨於衰落,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南移。南方人視烏鴉為喪鳥的觀念逐漸傳到了北方,烏鴉退出為牛郎織女搭橋的行列,七夕搭橋遂成為喜鵲的專屬。

秦腔曲目

天河配(選場)
主演:魏艷妮 常豐收 韓玉蘭
劇種:秦腔神話劇
表演單位:鹹陽市大眾劇團
提供單位: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陝西省分中心

秦腔寶典《天河配》秦腔寶典《天河配》

表演者:魏春妮(飾織女)
導演:李全錄 張興民
片長:1小時20分25秒
內容: 傳說上古年間,玉帝掌上明珠織女,厭倦天規戒律的束縛。捨棄天宮富貴榮華,私越天界,來到人間,與憨厚誠實的放牛郎演繹了一曲堅貞不渝、情意纏綿的愛情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佳話。

相關電影

影片名稱:天河配
主 演: 何非凡 鄧碧雲 梁醒波 鳳凰女 歐陽儉
導 演: 珠璣
類 型: 文藝片

《天河配》電影《天河配》電影

地 區: 中國香港
加入日期: 2004-12-01

內容介紹:牛郎私戀織女,被王母貶為凡人,受盡嫂嫂欺凌,幸得鄰居義祥仗義相助,後更巧遇偷下凡間的織女,再續前緣。王母一怒之下以天河分隔二人,幸得喜鵲架鵲橋助二人相聚。王母本欲斷橋,幸南極仙翁求情,牛郎、織女得以一年一度鵲橋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