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劇情簡介故事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三個法國飛行員在拍攝德國地圖時被德軍擊落。出身貴族的機長迪.伯迪優(佩利.弗瑞斯奈飾)、身體強壯、頭腦機警的中尉機械師瑪.肖(瓊.加賓飾)和猶太銀行家羅森塔爾(馬賽爾.達利奧飾)被帶到戰俘集中營。典獄長馮.洛芬斯汀從一開始就喜歡上了伯迪優,因為他們屬於同一個社會階層的人,並且兩個人都認為從現在歐洲的政治、文化來看,歐洲不久將要由無產階級掌權,而原來的貴族社會將一去不復返。
三個法國人發現獄友們正在挖一條逃跑的通道。瑪.肖和羅森塔爾非常積極主動的幫助他們一起挖掘,而伯迪優幫助他們則是出於一種責任感。
當洛芬斯汀和伯迪優逐漸成為朋友、被關押的同盟國士兵和德國警衛開玩笑象和自己人開玩笑一樣時,人們感覺到他們似乎不是在進行一場戰爭,而是在玩一個大型的、有趣的遊戲,雖然這個遊戲很殘酷,雙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死。大家經常在一起談論女人和飲食,卻從來不去涉及意識形態上的問題,彼此相安無事。
影片看點
經典反戰片,但形式上是一部戰俘逃跑片。這是一首歐洲貴族的哀歌,一首對和平的頌歌,一次社會隔閡以及人性內在需求的探索。影片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尤其細緻。片名暗示自由、平等、友愛等理想都如同幻影。影片後來招致兩極化的評價。在宣揚反戰思想、崇尚自由和平的主題以外,影片還帶有較曖昧的對不同階級和不同文化階層的矛盾心理和迷惘態度。
相關評論
《大幻影》:俗世悲歌(作者:幽窗冷雨)
《大幻影》譜寫的是一曲人性本惡的悲歌,人類一次次在自己創造的文明土地上燃起戰火,這似乎成了一種無法擺脫的夢魘和宿命。更為可悲的是,置身其間每個人都無能為力,甚至不由自主地加入紛呈的戰亂之中。群體暴力撲滅了個體微弱的向善之火,理性與教養屈服於欲望的瘋狂,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貴族一樣優雅的死去。那是一個不需要文化的時代,書籍成了毫無意義的虛榮,壓抑的環境造就食色天性的畸形滋長,一切猶如泡影,幻滅指日可待。雷諾瓦說:“這是一個關於人類關係的故事,我確信這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不然,我們唯有與這曼妙的土地做最終告別了。”
影片閃耀著雷諾瓦溫婉平和的人文主義關懷,人物被賦予平等又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徵,透過柔和的光線造成別致的明暗對比,配以憂傷的笛音或者曼妙的交響樂,帶出一種寂寥、感傷的悲涼氣氛。簡單乏味的監獄生活,被詮釋得荒誕可笑,笑聲背後,隱藏著更為深刻的人性光輝。該片依舊屬於詩意寫實主義範疇,文本上呈現出典型的自然主義特徵,導演主要採用長鏡頭和景深鏡頭來構築影片內容,輔以簡潔流暢的蒙太奇剪接,帶出一種意蘊悠遠的詩意。雷諾瓦用近似生活的節奏,描繪出一幅紛繁複雜的人物群像,情節是被最大程度淡化的,場面與場面之間沒有必要的因果關係,一切被統合到一個戲劇化的主題上,即是關於人類進化與生存的命題。人物活動圍繞關鍵性道具,譬如地道、繩索、天竺葵等展開,帶有獨特的隱喻意義。多樣的語言讓影片更顯複雜和戲劇化,法、德、英、俄四種語言混用,造成人物溝通上的混亂和明顯的隔閡,雷諾瓦獨具匠心。
《大幻影》中階級似乎是一面不可逾越的高牆,日益式微的傳統貴族與勃勃向上的資產階級新貴和平民階層形成鮮明反差。作為容克貴族的監獄長拉芬斯坦,與法國戰俘中同為貴族的波爾杜之間的階級情感,看起來比波爾杜與其下屬馬查爾或者羅森塔爾之間的關係更為友好。而身為平民的馬查爾與猶太商人羅森塔爾更能找到共同語言。馬查爾對羅森塔爾說:“我喜歡波爾杜,但是跟他一起,我從未感到(像和你在一起一樣)如此輕鬆,不同的背景,在我們之間築起高牆……他(波爾杜)的階層不同,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撞車身亡,(在別人眼中)我們只是兩個無名傻冒,要是他有如此遭遇,他依舊是‘波爾杜先生’。”這就是差別,因此在雷諾瓦看來,人類之間隔膜更多地來自於不同地位與身份導致的情感差異。語言障礙並不能真正阻斷相似的感情,就像馬查爾可以和語言不通的德國農婦艾爾莎產生愛情。但現實的殘酷在於,國別的差異以及意識形態的交鋒,讓有著不同階級情感的人們不得不兵戎相見。因此,《大幻影》所描述的這場越獄逃亡也逐漸變得徒勞和虛無起來。一切總是出人意料,獄友們歷經幾個月奮戰,終於挖出一條逃跑的通道,卻在最後幾個小時被調防,功敗垂成。逃亡的方式由地道變成垂下城堡的繩子,一切又回到原點。羅森塔爾清楚的意識到,“(這個世界哪裡)看上去都一樣。你看不見邊境,那都是人造的,大自然可不管那么多。……你(馬查爾)回去開飛機,我回去當槍兵,還是會繼續打仗。”這是一個無處可逃的世界,那才是現實。所以拉芬斯坦可以對波爾杜百般照顧,卻在波爾杜掩護下屬越獄時,毫不猶豫的開槍擊倒波爾杜。波爾杜在彌留之際也表示,“換成我,也會這樣做的。無論是法國人或德國人,責任就是責任。”而這所謂的責任是什麼?所有人都說不清楚,或許就是那發動戰爭的國家機器。
雷諾瓦生動地傳達出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和扭曲,片中有一段兩個德國軍官對話的細節,極為諷刺:“你想說什麼都行,但有德國人的地方就有秩序……幸好我還能把這些混蛋(戰俘)管好,我以前在家鄉當老師。”這是一段引人深思的談話,作為傳道授業的教師,在戰爭中卻表現出毫無人道的殘酷,在戰俘們騷動時毫不猶豫地進行鎮壓。貴族,在影片中也是一個知識與教養的意象。法國大革命把他們當作一個階級來推翻,繼而市民階層上位,傳統貴族在世俗化的過程中重回蒙昧,尊嚴、地位以及名望逐漸遠去,而一戰剛好成了貴族的輓歌,就如同波爾杜所說,“得瘟疫通常是我們的特權,現在我們喪失了特權。就好像其他人一樣,一切都普及了。癌症和痛風都不是工人階級的疾病,但遲早會的,相信我。”拉芬斯坦也表示:“我不知道誰會贏得這場戰爭,但無論結果如何,那也意味著拉芬斯坦和波爾杜兩大家族的結束。”波爾杜一片坦然,“你我都無法阻擋時代進程”。按照波爾杜的說法,就是“我們(貴族)不再被人需要”,因此俄國皇室給俄國戰俘送來的書本才顯得那么不合時宜,那是一個需要麵包和女人的時代,知識毫無用處。拉芬斯坦居室里的天竺葵就是一個關於貴族與教養的意象,在長滿常青藤和蕁麻的城堡里,那朵“唯一的鮮花”注定無法長久。波爾杜對拉芬斯坦說:“對於一名指揮官來說,死於戰爭是一場悲劇,但對你我來說,這是一種好的解脫。”活著就意味著虛無,當拉芬斯坦把那精心呵護的天竺葵花朵剪去之時,崇尚知識與教養的時代也隨之而去。影片描繪了一個顛倒錯亂的世界,傳統意識里,本來只有下等人為貴族們衝鋒陷陣,此刻卻變成身為貴族的波爾杜掩護下屬,並且慘遭槍擊。高高在上的貴族階層,在戰亂中尊嚴盡喪,波爾杜曾四次試圖逃跑,通過暖氣管、垃圾桶、下水道或者洗衣籃,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人有時必須屈尊”。然而他們的言行卻表現出奇特的矛盾,一方面他們試圖保住自己貴族的優雅和體面,另一方面又對世界的變遷無能為力,並且無法掩蓋自身世俗化的傾向,而這一切演變到最後,變成一種自欺欺人的虛偽。這一點雷諾瓦在後來的《遊戲規則》里有更深刻的詮釋,其實每個人都不自覺的臣服在一種強加於自身的遊戲規則。
雖然《大幻影》中,不同階級表面上看來毫無共性,但本質上卻是殊途同歸,在戰亂中無法把握自身命運,或者隨波逐流,或者坦然死去。正因為如此,波爾杜才會在臨死前對拉芬斯坦說得如此輕鬆:“不用憐憫我,對我來說,一切都會結束,很快!但你卻要繼續堅持。”戰爭把所有嚮往自由與和平的夢想變成幻影,把人類本能的殘暴和欲望放大,像貴族一般優雅的舉止自然顯得不合時宜。對於這些越獄的戰俘來說,他們渴望的,無非是女人以及飽餐一頓而已,因此當有一個戰俘穿著女人服裝走出來時,所有人頓時如痴如醉,雷諾瓦形象地表現出這群人對性的嚮往和渴望。從這一點看來,個體呈現出極其相似的氣質。生命如同片中的舞台表演一般,戲謔里飽含粗俗,但這基本的快樂一旦加入了諸如民族大義之後,就完全變味了。如同法國戰俘們收到法國重新奪回杜爾蒙特的訊息時,高唱起馬賽曲,繼而迎來的,不過是多日的禁閉罷了。幾天過後,報紙又登出德國重新占領杜爾蒙特的訊息,一切似乎從未變化,戰爭也無非遊戲而已。
影片的結尾快意中夾雜悲涼,表面上馬查爾和羅森塔爾逃出了德軍的追捕,但事實上我們看不到他們有任何希望和前途。現實是,他們回去之後依舊必須過原來的生活,繼續打仗。那么,這種逃離是否能稱的上真正的逃脫呢?雷諾瓦的影像傳達出無限疑惑,不過此時的雷諾瓦尚未如《遊戲規則》般完全絕望,其間仍能閃現出對生命的企盼。無際的雪地上,留下兩個躑躅前行的身影。或許那也是一個尋覓與進步的意象……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讓·雷諾瓦JeanRenoir
編劇 Writer:
讓·雷諾瓦JeanRenoir
CharlesSpaak
演員 Actor:
埃里克·馮·施特羅海姆ErichvonStroheim
雅克·貝克JacquesBecker
讓·迦本JeanGabin
JulienCarette
GeorgesPéclet
WernerFlorian
讓·達斯特JeanDasté
SylvainItkine
GastonModot
MarcelDalio
AlbertBrouett
CarlKoch
ClaudeSainval
MichelSalina
PierreFresnay
製作人 Produced by:
AlbertPinkovitch
FrankRollm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JosephKosma
攝影 Cinematography:
克里斯蒂安·馬特拉斯ChristianMatras
剪輯 Film Editing:
MartheHuguet
RenéeLichtig
MargueriteRenoir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EugèneLourié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RenéDecrais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RobertRIPs
雅克·貝克JacquesBecke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R.A.C.(Réalisationd'artcinématographique)(asRéalisationsd'ArtCinématographique)
發行公司:
1.R.A.C.(Réalisationd'artcinématographique)(1937)(France)(theatrical)
2.EduardWeil&Company(1937)(Austria)(theatrical)
3.WorldPicturesCorporation[美國](1938)(USA)(theatrical)(Englishsubtitles)
4.Prisma[德國](1948)(Germany)(theatrical)
.5.Coronis[法國](1956)(France)(theatrical)(restoredversion)/(France)(16mm)
6.ContinentalMotionPicturesCorporation(195?)(USA)(theatrical)(Englishsubtitles)
7.StudioCanal[法國](2005)(France)(DVD)(digitalnewmaster)/(2005)(France)(DVD)
8..Cinédis(France)(theatrical)
9.FilmsonorS.A.[法國](France)(theatrical)
10.LesGrandsFilmsClassiques(GFC)[法國](France)(theatrical)(re-release)
11.BarrEntertainment[美國](199?)(USA)(video)(Englishsubtitles)
12.ContinentalHomeVídeo[巴西](Brazil)(VHS)
13.標準收藏[美國](2004)(USA)(DVD)/(USA)(laserdisc)/(USA)(VHS)/(2008)(USA)(DVD)(EssentialArtHouseedition)
14.HomeVisionEntertainment(Hve)[美國](1998)(USA)(DVD)
15.JanusFilms[美國](????)(USA)(allmedia)
16.PublicBroadcastingService(PBS)[美國](1972)(USA)(TV)(networkpremiere)
17.RialtoPicturesLLC[美國](1999)(USA)(re-release)
18.SüddeutscheZeitung(2006)(Germany)(DVD)
其他公司:
1.Smyth[法國]musicpublishing(uncredited)
2.G.M.Film[法國]titles(uncredited)
3.Luxtone[法國]lighting(uncredited)
4.ParisStudiosCinéma[法國]filmedat
5.WesternElectricManagementsoundpost-production(asWesternElectricSystemSonar)
6.Traonouez(Paris)[法國]costumes(uncredited)
獲獎情況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1939
最佳影片(提名)
威尼斯電影節 1937
MussoliniCup(提名)讓·雷諾瓦
MussoliniCup(提名)讓·雷諾瓦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BR Award) 1938
BestForeignFilm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NYFCC Award)1939
最佳外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