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又名《大宋演義中興英烈傳》、《武穆王演義》、《大宋中興岳王傳》、《武穆精忠傳》、《宋精忠傳》、《岳武穆王精忠傳》、《岳鄂武穆王精忠傳》、《精忠傳》)
明代小說。共七十五回。
作者:
題熊大木撰。
內容:
寫岳飛出身,立志精忠報國,馳騁沙場,身先士卒,驍勇無比,卒被秦檜陷害,死後顯靈,秦檜冥司遭報、以告慰岳飛忠魂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善良的願望。此書結構完整,編年記事詳實,對後世有關岳飛題材的小說戲曲創作,影響深遠。
目錄介紹
·第一回斡離不舉兵南寇·第二回李綱措置御金人
·第三回師中大戰殺熊嶺·第四回金粘罕邀求誓書
·第五回宋徽欽北狩沙漠·第六回宋康王泥馬渡江
·第七回岳鵬舉辭家應募·第八回宋高宗金陵即位
·第九回李綱奏陳開國計·第十回岳飛與宗澤談兵
·第十一回岳飛計畫河北策·第十二回李綱諫車駕南行
·第十三回宗澤約張所出兵·第十四回宗澤定計破兀朮
·第十五回黏沒喝京西大戰·第十六回宗澤大勝兀朮兵
·第十七回高宗車駕走杭州·第十八回苗傅作亂立新君
·第十九回張浚傳檄討苗傅·第二十回韓世忠大破苗翊
·第二十一回洪皓持節使金國·第二十二回胡寅前後陳七策
·第二十三回岳飛破虜釋王權·第二十四回兀朮大戰龍王廟
·第二十五回韓世忠鎮江鏖兵·第二十六回岳統制楚州解圍
·第二十七回劉子羽議守四川·第二十八回宋高宗議建東宮
·第二十九回兀朮兵寇和尚原·第三十回韓世忠平定建州
·第三十一回劉豫建都汴梁城·第三十二回岳飛用計破曹成
·第三十三回劉子羽分兵拒敵·第三十四回吳磷大戰仙人關
·第三十五回張浚被劾謫嶺南·第三十六回宋高宗御駕親征
·第三十七回韓世忠鏖戰大儀·第三十八回岳飛兩戰破李成
·第三十九回議防邊李綱獻策·第四十回詔岳飛征討湖寇
·第四十一回岳飛定計破楊么·第四十二回牛臯大戰洞庭湖
·第四十三回劉豫興兵寇合肥·第四十四回楊沂中藕塘大捷
·第四十五回鎮汝軍岳雲立功·第四十六回岳鵬舉上表陳情
·第四十七回岳飛奏請立皇儲·第四十八回金熙宗廢謫劉豫
·第四十九回議求和王倫使金·第五十回世輔計擒撒離喝
·第五十一回胡世將議敵金兵·第五十二回王烏祿大驅南寇
·第五十三回宋劉錡順昌鏖兵·第五十四回張琦大戰青溪嶺
·第五十五回小商橋射死再興·第五十六回岳飛兵近黃龍府
·第五十七回秦檜怒貶張九成·第五十八回劉太尉迭橋破虜
·第五十九回楊沂中戰敗濠州·第六十回秦檜定計削兵權
·第六十一回吳璘設立迭陣法·第六十二回岳飛上表辭官爵
·第六十三回岳飛訪道月長老·第六十四回周三畏鞫勘岳飛
·第六十五回下岳飛大理寺獄·第六十六回秦檜矯詔殺岳飛
·第六十七回何鑄復使如金國·第六十八回和議成洪皓歸朝
·第六十九回陰司中嶽飛顯靈·第七十回秦檜遇風魔行者
·第七十一回弒熙宗顏亮弄權·第七十二回東陽市施全死義
·第七十三回棲霞嶺詔立墳祠·第七十四回效顰集東窗事犯
·第七十五回冥司中報應秦檜
內容
天地元先一氣胚,乾坤定位有三才。洪荒世代無稽考,三皇之世尚難推。畫卦造書從太昊,神農耕種始交財。干戈戰鬥軒轅始,服冕封官築室台。五帝少昊並顓頊,帝馨唐堯仁義推。孝弟兩全姚氏子,有虞禪位得巍危三王夏禹殷湯繼,滅紂周家民自歸。離亂七雄侯十二,秦傳一世國多災。漢王入關楚背約,重瞳雖勇刎於垓。漢家據蜀分三國,篡魏除劉晉祚輝。兩晉出於司馬懿,江南接晉宋齊來。後梁國滅陳家繼,北有胡君作亂階。北周已被楊堅篡,兩朝歸一國稱隋。煬帝不仁從李氏,唐家立國用人材。二 十四君哀帝盡,五代梁唐晉漢柴。周家二姓並柴郭,天氣循環瑞氣回。甲馬營中生明主,紫氣紅光映玉台。受周禪位為天子,一統山河歸正排。
卻說宋朝徽宗皇帝,大興土木,極侈窮奢,寵用小人,誅戮大臣。天下民怨,盜賊蠭起。猶與金人約滅大遼,開邊生事。
未及一年,金太宗完顏晟,差斡離不領人馬從東路進,自燕直犯河北;大太子粘罕領人馬從西路進,自河東直犯代、忻等州,逕取太原。宋家無備,如人無人之境。況中原久不知兵,內無賢相,外無勇將,束手無措,坐看中原沒於夷狄,生靈塗炭,不可勝悲。
是時,金兵將至汴梁。邊報猝至,朝廷震懼,不複議戰守,惟日謀避金人之計。始遣李鄴代給事中,至金營講和。降詔罪己,召天下勤王之師。且命皇太子為開封府牧,以理天下事。
當日眾臣聞賊馬逼近,聚議都堂中,茫然無策,只將各人家屬散之四方,以避禍矣。有太常少卿李綱,素與給事中吳敏相善。
及聞朝廷欲以皇太子為開封府牧,群臣各欲退避,是夜過吳敏家,與敏議曰:“目今金兵臨城,眾人束手無計,事已急矣。
陛下以皇太子建牧之議,豈非欲委以留守之任乎?且東宮恭儉之德,聞於天下,當禪以正位,以守宗社是也。今建以為牧,非也。尚值庶民塗炭,大盜猖獗如此。使宗社難守,中原且無人種,自非傳以位號,使招徠天下豪傑,與之共守,何以能濟。
公今從官給事中之列,以獻納論思為職,何不為上極言之?使言不合意,不過一死。死有輕於鴻毛者,此其時也。”敏曰:“依公之議,皇太子不宜為開封府牧。我來日奏知,使君上用之監國可乎?”綱曰:“不可。昔唐肅宗靈武之事,當時不建號,不足以復邦。而建號之議,不出於明皇,後世惜之。今上聰明仁慈,倘感公言,萬有一能行此,金人且將悔禍退師,宗社安寧,豈徒都城之人得安,天下之人皆受福矣。此事非發勇猛廣大慈悲之心,亡身殉國者,孰能任此。”敏曰:“吾來日當以公言極奏。倘上不允,繼之以死。”綱曰:“君肯如此,天下幸甚。”言罷辭退。
次日早,敏入奏徽宗,具道禪讓之意,且曰:“陛下果能用臣言,則宗社靈長,聖壽無疆。”上曰:“何以言之?”敏曰:“神霄萬壽宮所謂長生大帝君者,陛下也。必有青華帝君以助之,其兆已見於此。”上感悟嘆息。敏又奏:“李綱之論,蓋與臣同。”上意決。是夕,命皇太子入禁中,諭以禪讓意,覆以御袍。皇太子俯伏流涕,不勝悲咽。力辭,因得疾。
上即召東宮官耿南仲視醫。夜半,始少蘇。次日,又固辭,不肯接位。上與群臣決議,始登大寶,御垂拱殿,朝會百官,是為欽宗皇帝。立妃朱氏為皇后。尊父皇為教主道君皇帝,移居龍德宮。封敏為掌樞密院事,李?同管院事,李綱為尚書右丞相,蔡懋為尚書左丞相,李邦彥為太宰,張邦昌為少宰。改元曰“靖康”。大赦天下,日與群臣議退金兵之計。
李綱奏曰:“陛下養德東宮,十有餘年,恭儉日聞,海內屬望。道君太上皇帝觀天意,順人心,為宗社計,傳位陛下。
受禪之際,燦然明白,下視有唐,為不足道也。願致天下之養,極所以崇奉太上皇者,以昭陛下之孝。今金寇侵犯,聲勢雖若可畏,然聞有內禪之事,必欲請和,厚有所邀,求於朝廷。臣竊料之,大概有五:欲稱尊號,一也;欲得歸朝人,二也;欲增歲幣,三也;欲求犒師之物,四也;欲割疆土,五也。臣請為陛下詳陳之。欲稱尊號,如契丹故事,當效以大事小之義,不足惜;欲得歸朝人,當盡以與之,以示大信,不足惜;欲增歲幣,陛下當告以舊約,以燕山、雲中歸中國,故歲增幣於大遼者兩倍。今你既背約自取之,則歲幣當減其數。奈緣國家欲敦示和好,不計較貨財,姑如原數可也。彼欲求犒師之物,當量力以與之。至於疆土,則皆祖宗之地,子孫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願陛下留意於此數事,勿為浮議所搖,可無後患。”並陳禦敵固守之策。欽宗大悅,皆嘉納其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