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走向和諧與適應》

《大學生心理健康:走向和諧與適應》

《大學生心理健康:走向和諧與適應(第2版)》闡述了心理健康的本質是心理的和諧與適應。運用心理學理論對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學習、人際交往、愛情、性心理發展、家庭關係、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提供了解決各種心理困擾的途徑與方法。特別指出了追求人生的意義、給予心靈以自由是心理健康發展的更高境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課題。

目錄

第一章緒論
一、探尋心靈自由的心理學家——威廉·格拉瑟
二、心理健康——大學生的一個生活主題
三、心理健康——走向和諧與成長
第二章內在自我的探索
一、為“我是誰”命名的心理學家——埃里克·埃里克森
二、認識自我——“我是這樣的人”
三、提升自我——增加自我效能
四、欣賞自我——積極的錯覺
第三章創新學習的體驗
一、追尋自我實現的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
二、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品嘗大學學習的味道
三、學習加油站——尋找學習動力儲備心理能量
四、更上一層樓——培養學習能力提升學習境界
五、學習要站得高看得遠——樹立全面發展的學習理念
第四章人際交往的踐行
一、誰和誰在交往?——艾里克·伯恩的PAC溝通分析理論
二、痛,並快樂著——人際交往萬花筒
三、人知覺的誤差——善用心理效應
四、在交往中成長——大學生社交訓練
五、三個和尚沒水吃?——團體心理與行為
第五章愛的能力的培養
一、在親密關係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心理學家——梅蘭妮?克萊因
二、愛情是一種親密關係
三、愛情和依戀類型
四、學會在愛情中成長、培養愛的能力
第六章性心理發展的成熟
一、將性本能引入心理學研究的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二、性——青春成長的神秘話題
三、“天使與魔鬼的對話”——性引發的心理衝突
四、揭開神秘面紗性心理成熟蛻變——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
五、坦然面對“性”福生活——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幾個主題
第七章職業生涯的規劃
一、理論先行——路徑依賴理論
二、路在腳下——職業生涯進行時
三、知己知彼——我的性格、我的工作
四、解放思想——調整心態,避免誤區
五、持續發展——風物長宜放眼量
第八章家庭關係的重塑
一、關注家庭關係的心理學家——薩爾瓦多·梅紐欽
二、婚姻與家庭——當代大學生如何解讀
三、家庭關係——如何促進自我心理成長
第九章心理困擾的應對
一、做真正的自己——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
二、辨識心理困擾——有心理困擾不代表心理異常
三、理解心理困擾——不同心理學派對心理困擾的解釋
四、、直面心理困擾——心理困擾的自我調整
五、揭開神秘面紗——走近心理諮詢
第十章人生意義的追尋
一、從納粹集中營里生還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
二、死亡離大學生到底有多遠?有多近?
三、對死亡人生命題的探討
四、生命的另一種危機狀態——自殺
五、過有意義的人生——坦然面對生與死

前言

進入了21世紀,也許可以說中國走入了關注心理健康的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又伴隨著經濟危機,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自然災難及重大社會事件又不斷發生,人們感受著強烈的不確定感,心理面對著巨大的衝擊。壓力如何疏解,內心是否健康快樂,金錢能否給人以幸福,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諸多有關心理健康問題。大學永遠不會脫離社會發展,如今的大學生在擁有更多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在承受著不同以往的更大的心理壓力,面對著更多的心理挑戰,因此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走向和諧與適應》這本書籍的出版有著更加特殊的意義。
首先,大學生面對的是充斥於社會中無處不在的快速成功取向。那么什麼是成功呢?雖然每個人的定義不同,但金錢、地位、社會名望似乎總是成功的標誌,並且還是要快速成功,也就是所謂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這種價值取向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在校讀書學生的心態。學這門課有用嗎?畢業後什麼樣的工作可以快速掙到錢,快速買到房子、車子?急功近利的心態常常引發許多浮躁焦慮的不良情緒,導致過高的心理壓力。
其次,高期望值、高投入所期待的高回報心理。許多大學生上大學不僅僅是基於自己的願望,還來自於父母、家人的期望,有時甚至是一個家族的期望。從出生到12年的中國小學習,至升人大學,家人投入了很多心血。因此取得好的學習成績,畢業後找到一個高收入的工作,成了不少大學生學習的目的。然而推崇全面發展的大學學習生活使不少同學開始質疑自我價值,使自信心降低;競爭激烈的就業困境,更使不少同學感到未來工作難以達到自己和家人的期望,難以將以前的高投入儘快地得到高回報。由此引發諸多迷茫、困惑。

精彩書摘

(一)關注人的內在心理需要
格拉瑟1925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求學的生涯應該算一帆風順,1953年他已拿到臨床心理學的碩士和醫學博士學位。他的不斷探索和對人的親切關懷,使他成了現實主義心理治療流派的創始人。在格拉瑟生活的年代,他已經關注到現代人的一些特殊生活方式,似乎追求冒險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了,攀岩、登山、飆車、蹦極……,他常想的是,這些人常置生命於險境而不顧,是不是內心深處還有另外一種需要滿足的需求呢?由此他提出了人的四種重要的心理需要:歸屬感、權力感、自由感、趣味感。
1.歸屬感
格拉瑟指出:人生而具有被愛與屬於的需要,對愛、分享、參與、照顧、關係、連線的需要;人若缺乏了朋友、家庭和愛,他(她)的生活將會覺得一片空白,變得非常困難,他(她)會覺得活在世上是極為難耐的。反觀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縱使已有了朋友、家人,仍然非常喜歡養寵物、栽盆景、玩車、玩船、玩電腦,因為他(她)喜歡感覺被愛或能夠去愛,喜歡被隸屬的感覺,也喜歡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由此可知,歸屬的需求對人來說多么重要。人從出生到老,終其一生都希望擁有一份愛,希望能愛人也能被人愛。一個人健康與否和快樂與否,都基於他(她)有沒有能力取得它和滿足它。即一個人是否感覺幸福和健康,全視愛與被愛的需求能否被滿足,否則就會產生不平衡。愛與被愛,必須同時擁有,若不能同時得到兩者,失去任何一端,都會帶來痛苦,釀成心理上的困擾,引起焦慮、沮喪等心理症狀,甚至產生自我放棄。
2.權力感
權力感在格拉瑟看來像是一種控制感,是一種能夠掌握所有面對的事物和一切東西的感覺;把事情做好,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因為事情做得好,代表能夠掌握所面對的事物。因為在處理事物時,滿足這種權力的需求,則能使個人感受到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的,是能受別人的肯定和讚許的,也需要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人。
在格拉瑟看來,權力感包括了重要、競爭、成就、敬重、讚賞、努力、技能和影響等內在多種感覺。他說到,權力感對人來說是極具誘惑的,是受人喜愛且無法使人抗拒的。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地追求權力,為獲得權勢而不顧一切,甚至有些人已經擁有了極大的權力,仍會覺得不足,仍會用足全力去爭取更大的權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