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夜鶯》](/img/1/837/nBnauM3X0MTN5YzMzkDO3gjMzITMyIjN4IzMwADMwAzMxAzL5g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迪士尼動畫
![《國王的夜鶯》](/img/6/27a/nBnauM3XyMDO3kjN0IzN3gjMzITMyIjN4IzMwADMwAzMxAzLyc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原名:The Emperor's Nightingale
譯名:國王的夜鶯/國王與夜鶯/皇帝的歌鴝
導演:Milos Makovec Jirí Trnka(吉力·唐卡)
編劇:Hans Christian Andersen (story) Jirí Brdecka
演員:Boris Karloff .... Narrator (voice)Helena Patockova .... The GirlJaromir Sobotoa .... The Boy(more)
類型:動畫/木偶
上映:1951年5月12日
國家:捷克斯洛伐克
語言:英語
檔案:1CD
片長:71 分鐘
![《國王的夜鶯》](/img/6/f11/nBnauM3XzcjNyEjNxQDO3gjMzITMyIjN4IzMwADMwAzMxAzL0g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迪士尼將安徒生童話中的《國王與夜鶯》拍成卡通片,內容是描述一位中國皇帝和所養夜鶯的故事,原本皇帝喜歡聽夜鶯唱歌,但後來有人朝貢一隻能歌善舞的機械鳥,喜新厭舊的皇帝就把夜鶯給冷落了,夜鶯因此飛離皇宮,不再繼續待在皇帝身邊。後來皇帝的機器鳥壞掉了,也不再會唱歌給他聽,皇帝才又懷念起夜鶯的美好,希望夜鶯能重回他身邊。
三、幕後花絮
吉力·唐卡,原名:Jiri Trnka(1912-1969),畫家、插畫家、雕刻家、卡通片導演,曾是斯庫巴博士的學生,1936年創立木偶劇院,因二戰未獲成功。1945年在布拉格成為卡通片廠的廠長。是捷克動畫界享有崇高地位的開創者及領導者。木偶動畫藝術成就極高,有評論認為,是他滋養了整個世界的木偶藝術。
《國王的夜鶯》是吉力·唐卡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綜合了真人表演的戲劇,與木偶動畫的情節。背景美術與人偶造型上,因應故事的演出,而刻意中國風的作法,相當賦有歐洲人想像東方的異國情調。隔著不同的時空來看,有一種詭異的美感。另外就技術層面而言,本片的傳統特效表現,也相當令人讚嘆。不管是湖泊上的水波漣漪,或是玻璃天鵝的優美動態,以及雕像魚座所張吐的泡泡等,都一再展現了純熟手工藝的美感。
四、精彩劇照
![]() | ![]() | ![]() |
安徒生童話
![《國王的夜鶯》](/img/6/a1f/nBnauM3X4ADMwMzN2IzN3gjMzITMyIjN4IzMwADMwAzMxAzLyc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一、作者簡介
安徒生,丹麥童話大師,作家。出生在貧民區,受過大學教育。1835~1872年出版一系列的故事集,打破傳統文學模式,運用俚語和通俗語來架構故事內容。他擷取民間傳說的通俗成分,再加上想像力,創造了諸如 《醜小鴨》 、《皇帝的新衣》等作品。有些故事表現了善和美必勝的樂觀信念,有些則非常悲觀,結局極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著強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們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他還寫過戲劇、小說、詩歌、遊記和幾本自傳。
二、內容簡介
皇帝好奇夜鶯,讓夜鶯為他唱歌,後來他弄了個玩具夜鶯,真夜鶯就走了。突然皇帝快死了,假夜鶯壞了,此時皇帝發現竟沒有人真心照顧他,夜鶯這時又回來了,唱走了死神。 後來夜鶯還是飛走了,因為他要為勞苦的百姓歌唱,但他答應他可以在國王需要他的時候為他唱歌。
這一童話的情節是迷人而有趣的,寓意是深刻而動人的。同時,安徒生以誇張的戲劇性的手法揭露了中國皇宮的大朝和宮廷上下的愚蠢和荒唐可笑。例如,安徒生寫道:中華帝國的樂師寫了一部二十四卷的關於那隻機械夜鶯的大部頭著作。它不僅冗長、旁徵博引而且塞滿了最艱澀的漢字,因此,每一個人都買了這本書,大家都說他們已經讀過了並且讀懂了,否則,他們就會被認為是愚蠢的。當然,就其廣泛的象徵意義而言,這是對一切權威和諂媚、虛偽的人們的無情鞭笞。後來,這一諷刺和幽默的主題在安徒生取材於西班牙民間傳說的《皇帝的新衣》里,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國王的夜鶯》](/img/6/1bc/nBnauM3XwATM5YzN4IzN3gjMzITMyIjN4IzMwADMwAzMxAzLyc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十八世紀初,首先流行於法國被稱為“漢風”( chinoiserie) 的中國文化熱,到十九世紀已經波及安徒生所在的北歐。所謂“漢風”,原本指服裝、裝飾、瓷器、漆器、絲織、染色、壁紙、建築、繪畫等工藝和藝術品的中國風格,尤其是中國江南文化風格,例如富於詩情畫意的 園林建築,後來逐漸滲透到詩歌和其他文學形式。
從來沒有到過中國的安徒生也迷戀“漢風”。在他的童話中可以見出不少關於中國的幻想。《夜鶯》是他最著名的童話之一,靈感來自作者迷戀的瑞典歌劇皇后詹尼·琳德,琳德因此被譽為 “瑞典的夜鶯”。但是,安徒生把故事背景設在遙遠的中國。在他的想像中,皇宮御花園有一隻夜鶯,它的歌聲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歌聲,可是,當中國皇帝從外國旅遊者的書中知道這件事時,他還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樣一隻夜鶯。朝臣奉命詢問宮廷上上下下,發現唯一聽過夜鶯歌唱的,是一個不起眼的廚娘。朝臣在廚娘的引領下去尋找夜鶯時,他們起初把奶牛的鳴叫當成夜鶯的歌唱,接著又把青蛙的呱噪當美妙的音韻。他們終於找到夜鶯,把它帶到宮中。夜鶯動人的歌喉使皇帝流出了眼淚--這也許是東方一位具有雙重人格的開明君主的人性中的仁愛之光。從此,夜鶯有了精巧的鳥籠,有了栓腿的絲帶,有了很多人的精心伺候……
![《國王的夜鶯》](/img/a/67e/nBnauM3X3UTO5UzMzMzN3gjMzITMyIjN4IzMwADMwAzMxAzLzc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四、世界影響
在安徒生看來,最奇妙的童話是從最真實的生活中產生的。他的《夜鶯》的故事是作者所經歷的丹麥的現實生活和關於中國的幻想相結合的產物。這一故事激發了不少音樂的幻想。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早在二十世紀初就根據這個優美的童話創作了歌劇《夜鶯之歌》。美國華盛頓童聲合唱團將《夜鶯》改編為同名歌劇搬上舞台,上海音樂學院也以此為題材創作了音樂劇《夜鶯》。
童話芭蕾舞劇
![《國王的夜鶯》](/img/f/699/ml2ZuM3X0QTO2MDO4kDO3gjMzITMyIjN4IzMwADMwAzMxAzL5g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片名:《國王與夜鶯》
編舞:蘇東美
音樂:曾葉發
布景及服裝設計:王添強
燈光設計:鍾珍珍
燈光執行:黃偉業
客席鼓手:錢國偉 (香港鼓藝團團長/香港中樂團敲擊助理首席)
《國王與夜鶯》由蘇東美編舞、曾葉發擔任音樂、王添強任布景及服裝設計、鍾珍珍任燈光設計、黃偉業任燈光執行,香港鼓藝團團長兼香港中樂團敲擊助理首席錢國偉作客席鼓手。
香港芭蕾舞團將為大人、小朋友送上安徒生著名童話《國王與夜鶯》。才華橫溢的創作人蘇東美,將這寓意豐富的故事,化成精彩多元的舞劇。靈巧的夜鶯、趣怪的機械鳥、可愛的動物,於醉人的原創旋律中起舞,充滿東方色彩的扇舞和功夫形體活現舞台;音樂由中、西方的樂器素材以至女高音的花腔歌聲,均引人入勝。舞台高處還架起三座大鼓,鼓樂抑揚,氣勢逼人。
![《國王的夜鶯》](/img/6/852/nBnauM3XyETN3YTOxQzN3gjMzITMyIjN4IzMwADMwAzMxAzL0c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蘇東美透過舞蹈,喚起我們對自然事物的嚮往,對真、善、美的追求。世上很多珍貴的事物,無價可言,不可取代,國王的戀新厭舊,提醒生於科技時代的我們,在享受電子科技好處的同時,也不要忽略潛藏於大自然的精深妙韻。舞劇帶給我們豐富的想像和思索空間,引領我們重拾童真。
二、評價
《國王與夜鶯》於一九九七年首演時獲《明報》評為:“無論舞蹈還是音樂……帶有現代感的國際性風格,有很強的原創性。”
《文匯報》更讚譽:“無論在音樂、編舞、表演、服裝方面,都表現了很高水平。小觀眾雀躍,大朋友看得如痴如醉,彼此沉浸在藝術享受的愉快感覺中。”
故事音樂
![《國王的夜鶯》](/img/0/9d3/nBnauM3X4QjN4cTMzIDO3gjMzITMyIjN4IzMwADMwAzMxAzLyg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國王和夜鶯》是一首充滿中國古典音樂情調的現代電聲音樂作品,它的特點是樂曲套用西洋簫模擬中國的竹笛的聲音。笛子的悠揚,清越,小提琴的婉轉,飛揚,大提琴的低沉,肅穆,還有鋼琴和電聲樂隊的雄渾,壯麗,最後還有人聲的加入,充分顯示了樂曲的獨特魅力。
關於《國王和夜鶯》的創作,有這樣一段故事:雅尼很久以前在義大利海濱度假,每當傍晚時候都會有一隻小鳥到他的窗前歌唱,雅尼被小鳥的歌聲迷住了,他覺得小鳥的鳴叫中充滿了旋律和節奏,就想為這隻小鳥譜一支曲子,但是他找不到合適的樂器來模仿小鳥的叫聲。後來,雅尼的一個朋友向他介紹了中國笛子,並為他示範演奏,雅尼立刻就想起了義大利的那隻小鳥,他覺得中國笛子模仿小鳥的鳴叫再合適不過了,就很快譜出了這首中國味道十足的《夜鶯》。
《夜鶯》是專門為東方人作的,符合東方人追求樂曲旋律和意境的審美特點.淡淡的弦樂遠遠的響著,西洋簫開始吹出柔美悠遠的旋律。就象月夜下,空曠的原野中,夜鶯開始歌唱。這一段,以西洋簫模仿夜鶯的鳴叫為終了,然後清朗的鋼琴加入進來,略帶遲疑,小心翼翼的奏響。如同一個深夜未眠的人,遠遠聽見夜鶯的歌唱,開始去尋訪,又怕擾飛了夜鶯。西洋簫在鋼琴奏完一段後再次響起。如同夜鶯在聽到些微的動靜後,沉寂了片刻,又開始歌唱。鋼琴間略的合奏,慢慢的,弦樂也加入進來,和鋼琴匯合成了一道洪流,而西洋簫的聲音仍是清晰明亮的,象一隻燕子飛舞在一條河流之上。如同夜鶯的歌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傾聽欣賞,發出感嘆和讚美,而夜鶯唱得越發好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