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逝教法史》

藏傳佛教史籍。全稱《善逝教法源流大寶藏論》。藏傳佛教夏魯派創始人布敦·仁欽朱著。成書於1322年。亦稱《布敦佛教史》。

基本信息

《善逝教法史》

正文

藏傳佛教史籍。全稱《善逝教法源流大寶藏論》。藏傳佛教夏魯派創始人布敦·仁欽朱著。成書於1322年。亦稱《布敦佛教史》。
全書分四章:第一章按古印度造論風格,概述講經聞法的功德和聞、思、修的關係。第二章記述釋迦牟尼誕生、三轉法輪及滅寂後的三次結集,經律論三藏的出現和佛教在印度、尼泊爾傳播的歷史。對“南瞻六莊嚴”(龍樹提婆無著世親陳那法稱)的生平及著作,也有扼要的介紹。第三章從敘述吐蕃王統世系起,到佛教傳入西藏,分前弘期、後弘期止。對當時吐蕃贊普選派王室、貴族子弟到印度、尼泊爾和漢地學經,迎請高僧傳教、譯經,建立僧伽制度等情況,記述比較詳細,是研究吐蕃宗教史和各族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第四章以大量篇幅對藏地所譯典籍作理論性的分析和編目,是布敦對前人譯著的整理和總結。
布敦廣收顯密經典及有關釋論,並以印度、迦濕彌羅、金洲(金島)、僧伽羅、烏仗那、薩壑、于闐、漢地和藏地諸大德所譯著的各種經論,丹噶、欽浦、旁塘等目錄,那塘丹珠爾目錄,大譯師仁欽桑布譯著目錄和魯梅等人對顯密經典的分類為根據,遍覽新譯教典及諸寺院所藏經籍,詳加考訂。分譯典為經部和密續部兩部分,又各分佛說和論疏兩類。經部佛說教典分三法論:①四諦法論。包括《毗奈耶》、《別解脫經》等;②無相法輪,包括《般若十萬頌》、《二萬五千頌》等;③勝諦了義法輪,包括華嚴、寶積等及諸大乘經。經部論疏教典又分三類:①釋經別意。依三法輪再細分;②釋經總意。即因明、聲明論等;③散類。密續部佛說教典分為四“本續”,於無上瑜伽續中又分父續和母續,或從母續中又分出一部為無二續。密續部論疏教典分為別釋和總釋兩類:別釋類依四“本續”分別收其註疏和撰述;總釋類則為一般的修法、曼荼羅儀軌、密宗道次第、三昧耶律儀、開光、護摩、會供等著述。
布敦對藏譯教典的上述分類法,已成為編次大藏經目錄的規範,他後來編纂的《續部總目錄》和《丹珠爾目錄》,更進一步對舊目錄中的著錄作了訂正,成為後世各版藏文大藏經的依據。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