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25年,蘇聯恢復國民經濟的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經濟實力和政治實力都有增長。這個時期的國際形勢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資本主義世界開始出現暫時的局部穩定;同時,蘇聯的國際地位也有所改善,爭得了一個和平的暫息時期,有了在恢復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的可能性。在這種條件下,闡明在蘇聯能否建成社會主義經濟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經濟的問題,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文中,史達林批判了不相信工農聯盟、不相信工人階級的領導作用、不相信社會主義建設會勝利的取消主義,指出蘇聯擁有建成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切條件,能夠而且應當戰勝資本主義的影響,建成社會主義社會。
史達林認為,工業和農業的相互關係,無產階級和農民的相互關係,是建成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問題。他特彆強調鞏固工農結合的重大意義,指出對待農民的正確政策,是鞏固工農結合的基本保證,而只有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施行有力的措施,才能制訂好這種政策。在經濟方面,他認為必須消滅農村中的戰時共產主義的殘餘;必須實行正確的價格政策,保證工農業的迅速增長;必須縮減農業稅;使千百萬農民民眾合作化,把農民納入社會主義建設的軌道;最大限度地向農村提供農業機械,實行電氣化計畫等,以促進工農結合。
史達林強調,基本農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同無產階級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對農民的讓步不會改變無產階級專政的性質,因為無產階級專政不只是暴力,而且是對非無產階級的勞動民眾、對農民實行領導,是建設比資本主義經濟類型更高的社會主義經濟。
史達林闡述了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道路問題,認為蘇維埃國家不能走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的道路,而只能走一條新的依靠自身的力量來發展大工業的道路。史達林認為蘇維埃國家具有實現這一道路的可能性和優越性。
史達林所闡述的這些思想,對解決當時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