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二曰:聖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雖欲聲,目雖欲色,鼻雖欲芬香,口雖欲滋味,害於生則止。在四官者不欲,利於生者則弗為。由此觀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職,不得擅為,必有所制。此貴生之術也。
堯以天下讓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對曰:“以我為天子猶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將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於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殺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國無君,求王子搜而不得,從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輿。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獨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惡為君也,惡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謂不以國傷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為君也。
魯君聞顏闔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幣先焉。顏闔守閭,鹿布之衣,而自飯牛。魯君之使者至,顏闔自對之。使者曰:“此顏闔之家邪?”顏闔對曰:“此闔之家也。”使者致幣,顏闔對曰:“恐聽繆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還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已。故若顏闔者,非惡富貴也,由重生惡之也。世之人主多以富貴驕得道之人,其不相知,豈不悲哉?
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觀之,帝王之功,聖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養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棄生以徇物,彼且奚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為也?
凡聖人之動作也,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今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輕也。夫生,豈特隨侯珠之重也哉!
子華子曰:“全生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為下。”故所謂尊生者,全生之謂;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謂虧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虧生則於其尊之者薄矣。其虧彌甚者也,其尊彌薄。所謂死者,無有所以知,復其未生也。所謂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獲其所甚惡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於不義,故不義,迫生也。而迫生非獨不義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聞所惡,不若無聞;目見所惡,不若無見。故雷則掩耳,電則掩目,此其比也。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惡,而必不得免,不若無有所以知。無有所以知者,死之謂也,故迫生不若死。嗜肉者,非腐鼠之謂也;嗜酒者,非敗酒之謂也;尊生者,非迫生之謂也。
注釋
1. 貴生:珍惜生命,以生命為貴,屬於道家子華子學派的學說。
2. 子州支父:古代賢人,帝堯的老師,堯和舜都曾想讓位於他。
3. 三世殺其君:據《竹書紀年》載,三個被殺的越王是不壽,翳,無餘。
4. 王子搜:梁王繩據《史記》認為搜即王翳之子。
5. 丹穴:采丹砂的井。
6. 閭(lv):里巷的大門。
7. 緒餘:絲的末端,指不必重視的輕微之物。
8. 土苴(ju):土渣。苴,草。
9. 隨侯之珠:傳說中大蛇報恩送給隨侯的珠寶。
10. 子華子:魏人,道士。
11. 全生:保全生命,順應生命的天性。
12. 虧生:生命的天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
13. 迫生:壓抑生性,苟且偷生。
14. 鹿布:粗布。
15. 顏闔(he):戰國魯哀君時魯國的隱士。
譯文
聖人深思熟慮天下的事,認為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耳目鼻口是受生命支配的。耳朵雖然想聽樂音,眼睛雖然想看彩色,鼻子雖然想嗅芳香,嘴巴雖然想嘗美昧,但只要對生命有害就會被禁止。對於這四種器官來說,即使是本身不想做的,但只要有利於生命就去做。由此看來,耳目鼻口不能任意獨行,必須有所制約。這就像各種職官,不得獨斷專行,必須要有所制約一樣。這就是珍惜生命的方法。
堯把天下讓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回答說;“讓我作天子還是可以的,雖是這樣,我現在正害著憂勞深重的病,正要治療,沒有餘暇顧及天下。”天下是最珍貴的,可是聖人不因它而危害自己的生命,又何況其它的東西呢?只有不因天下而危害自己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
越國人連續三代殺了他們的國君,王子搜對此很憂懼,於是逃到一個山嗣里。越國沒有國君,找不到王子搜,一直追尋到山洞。王子搜不肯出來,越國人就用燃著的艾草熏他出來,讓他乘坐國君的車。王子搜拉著登車的繩子上車,仰望上天呼喊道:“國君啊,國君啊!這個職位怎么偏偏讓我來乾啊!”王子搜並不是厭惡作國君,而是厭惡作國君招致的禍患。像王子搜這樣的人,可說是不肯因國家傷害自己生命的了。這也正是越國人想要找他作國君的原因。
魯國國君聽說顏闔是個有道之人,想要請他出來做官,就派人帶著禮物先去致意。顏闔住在陋巷,穿著粗布衣裳,自己在餵牛。魯君的使者來了,顏闔親自接待他。使者問:“這是顏闔的家嗎?”顏闔回答說:“這是我的家,”使者進上禮物,顏闔說;“怕您把名字聽錯了而會給您帶來處罰,不如搞清楚再說。”使者回去查問清楚了,再來找顏闔,卻找不到了。像顏闔這樣的人,並不是本來就厭惡富貴,而是由於看重生命才厭惡它。世上的君主,大多憑藉富貴傲視有道之人,他們如此地不了解有道之人,難道不太可悲了嗎?
所以說:道的實體用來保壘身體,它的剩餘用來治理國家,它的渣滓用來治理天下。由此看來,帝王的功業是聖人閒暇之餘的事,並不是用以全身養生的方法。如今世俗所謂的君子損害身體捨棄生命來追求外物,他們這樣做將達到什麼目的昵?他們又將採用什麼手段達到目的呢?
大凡聖人有所舉動的時候,必定明確知道所要達到的目的耜達到目的所應採用的手段。假如有這樣一個人,用隨侯之珠去彈射千仞高的飛鳥,世上的人肯定會嘲笑他。這是為什麼昵?這是因為他所耗費的太貴重,所追求的太輕微了啊。至於生命,其價值豈止像隨侯珠那樣貴重呢?
子華子說:“全生是最上等,虧生次一等,死又次一等,迫生是最低下的。”所以,所謂尊生,說的就是全生。所謂全生,是指六欲都能得適宜。所謂虧生,是指六欲只有部分得到適宜。生命受到虧損,生命的天性就會削弱,生命虧損得越厲害,生命的天性削弱得也就越厲害。所謂死,是指沒有辦法知道六欲,等於又回到它來生時的狀態。所謂追生,是指六欲沒有一樣得到適宜,六欲所得到的都是它們十分厭惡的東西。屈服屬於這一糞,恥辱屬於這一類。在恥辱當中沒有比不義更大的了。所以,行不義之事就是迫生。但是構成追生的不僅僅是不義,所以說,迫生不如死。根據什麼知道是這樣呢?比如,耳朵聽到討厭的聲音,就不如什麼也沒聽判,眼睛看到討厭的東西,就不如什麼也沒見到。所以打雷的時候人們就會捂住耳朵,打閃的時候人們就會遮住眼睛。迫生不如死就像這類現象一樣。六欲都知道自己十分厭惡的東西是什麼,如果這些東西一定不可避免,那以就不如根本沒有辦法婦道六欲。沒有辦法如道六欲就是死。因此迫生不如死。嗜好吃肉,不是說連腐臭的老鼠也吃,嗜好嚼酒,不是說連變質的酒也喝。珍惜生命,不是說連迫生也算。
點評
《呂氏春秋》的啟蒙思想之一就是“貴生”。以“聖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開頭講起,講了堯以天下讓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借病推諉的故事;講了越人殺了三代國君,王子搜避禍(當國君)的故事(越國內亂殺了三代國君,王子搜避禍山中洞穴之內,越人迫他出來繼承王位,王子搜怕又遭殺身之禍,堅決不出。越人認為王子搜如此愛惜自己的生命,一定不負國人,為此堅持讓他繼承王位)。
“所謂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獲其所甚惡者,服是也,辱是也……”所謂六欲莫得其宜是指人雖活著,七情六慾都得不到應有的滿足。“服是也”就是屈從而活,“辱是也”就是受辱而存。人是有尊嚴的,要愉快而尊嚴地活著,而不是簡單的生存權。屈從或受辱,任何應得到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就不如死——這正是教大家如何去爭取做公民的權利。生有全生,有虧生,有迫生。迫生不如死,
呂不韋這位兩千多年前敢為人權吶喊的仁人受盡了歷史的誤會,自古仁人重人權,只有蠢人論吃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