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原始人類》講述了曾有一種人類與我們的祖先智人共存在這個世界上,他們是進化譜系中與我們關係最親密的兄弟手足。他們是尼安德特人。他們會使用火,能製造工具,並且懂得藝術。但在兩萬多年前,他們的進化鏈突然中斷,有人猜測,是我們祖先的入侵導致了他們的滅絕。但如果這個曾經繁盛一時的人種逃過了劫難,世界將會怎樣?他們矮小敦實的身體比我們更強壯,他們的腦容量等同於甚至超過我們,他們極有可能最終進化出另一種嶄新的文明。某天,地底深處的加拿大薩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一個尼安德特人神秘地出現在重水槽中,一扇溝通我們宇宙與尼安德特字宙的視窗自此打開。小說前言
對於遠古人類,我歷來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我曾寫過一篇叫《北京人》的短篇小說,講的是二十世紀初在北京附近周口店發現的直立人化石神秘失蹤的故事。所以,創作《原始人類》對我來說實屬樂事一樁。這部小說描寫了一個架空的尼安德特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類滅亡了,尼安德特人反倒成了進化的倖存者。提筆之前,我有幸採訪了世界各地研究尼安德特人的專家,從他們那裡,我獲取了大量的背景知識和科學材料。可以說,在《原始人類》中,我構想的現代尼安德特人的所有體質和文化特徵都有確鑿的考古學依據。需要指出的是,“尼安德特”(Neandel-thai)這個詞安在一種原始人身上頗顯不倫不類。尼安德特人與北京人一樣,都是因其發現地而命名的。尼安德特人化石最早出土於德國杜塞道夫附近一個名叫尼安德特的河谷,該河谷是為紀念一位在當地生活過的牧師——約阿希姆·尼安德而得名。“特”(thai)的德語意思是“河谷”,而“尼安德”(Neander)在希臘語中表示“新人”。我希望,通過這本書,尼安德特人這一古老的人種會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人”——不是說他們會像小說里那樣重新出現在我們面前,而是說我們可以借小說來重新認識他們。
《原始人類》為我贏得了世界科幻小說領域最頂尖的獎項——雨果獎,這是我多年來夢寐以求的事。作為一名資深科幻迷,我從小是讀著雨果獎獲獎作品長大的,比如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神們自己》、阿瑟·c·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等等。所以,這個獎項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我很高興,在我已出版的十八部長篇小說中,是《原始人類》摘得此獎;當然,小說的男主人公,尼安德特人龐特·波迪特,也是我所塑造的眾多角色中最為滿意的一個。
我的美國編輯戴維·G·哈特維爾將《原始人類》比做“新千年的《異鄉異客》”。這顯然是因為我將龐特·波迪特設定為一個純粹的外來者,並從他的角度來觀察、批判人類社會。這樣的科幻創作手法並不新鮮,在《星際迷航》中的史波克以及《異鄉異客》中的瓦倫丁·麥可·史密斯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龐特·波迪特的影子。
儘管我是科幻小說作家,並以此為榮,但我的科幻作品中常常會融入推理元素,《原始人類》也不例外。你們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看這本書很像在讀一篇關於謀殺案的故事。除此之外,《原始人類》里也有愛情。
《原始人類》中的女主人公瑪麗·沃恩生活在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倫多,我湊巧也住在這裡。小說開頭的薩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是真實存在的,就在多倫多北部。我曾經去天文台參觀過,那是我一生中最奇妙的旅行之一。該天文台位於地下兩千公里深的地方,而且——好吧,就此打住,反正有關天文台的情況你們很快就會在我的書中看到。
我來說說《原始人類》是如何誕生的吧。1998年,我同Tor出版社的出版商湯姆·多爾蒂一起吃飯——我的英文版小說大都由這家出版社出版。那時,Tor正計畫擴展業務:將已有的電影和電視劇轉為小說版。湯姆找到我,希望我能把當時在北美播出的一檔電視劇《泰星來客》改編成小說。
我心裡很不情願。首先,如果電視劇還在播出,那寫小說顯然不如寫劇本划算;其次,我認為能讓職業作家根據影視作品來寫小說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或她)真的非常喜歡這部影視作品。
湯姆問,依照我的標準,哪部影視作品才值得我出手。我脫口而出:《人猿星球》。該系列堪稱科幻電影的典範——能緊扣當時的社會熱點,進行深刻辛辣的評判。《人猿星球》系列的首部上映時,恰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那時的焦點問題是:種族隔離、核戰陰雲、神創論與進化論之爭。這些問題在《人猿星球》中都有反映。
編輯推薦
《原始人類》系“尼安德特”三部曲的首部,2002年在美國著名的科幻雜誌《類比》上連載,並獲得2003年雨果獎最佳長篇獎。作者簡介
羅伯特·J·索耶,是加拿大最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自1990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金羊毛》以來。已經出版了二十多本科幻小說。多次獲雨果獎、星雲獎等各種重要的科幻獎項。被譽為“加拿大科幻的教長”。索耶的科幻小說涉及多種主題。從平行時空、太空偵探到電腦狂魔、恐龍復活。想像奇偉。異彩紛呈。代表作除了“恐龍文明三部曲”外。還有《計算中的上帝》和《星叢》等。“恐龍文明三部曲”包括《遠望》、《化石獵人》和《異族》。充分展現了索耶強大的寫作能力和獨特的風格。被紐約公共圖書館評為當年“最佳青少年叢書”。媒體評論
索耶是一位無比自信的作家,總是勇於描寫各種大膽的科學假設。 ——《紐約時報》情節緊湊,有著豐富的人類學知識……具有鮮明的索耶風格。 ——《環球郵報》
一部挑戰智力又溫暖人心的小說。 ——《出版商周刊》